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特种车辆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公铁两用运输车,包括普通运输车,包括车桥与设置在所述车桥上的底盘;转向架,升降设置在所述底盘的底部,所述转向架设置有两组;还包括转向升降组件,连接在所述转向架与所述普通运输车之间,所述转向升降组件包括提升架,所述提升架一端铰接在所述普通运输车的底盘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转向架上;第一线性驱动件,一端铰接在所述底盘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提升架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公铁两用运输车的承载能力不够大,载货量少的问题。少的问题。少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铁两用运输车
[0001]本技术涉及特种车辆
,具体的,涉及一种公铁两用运输车。
技术介绍
[0002]公铁运输车是一种既能够在公路上行驶,又能够在铁路上行驶的一种特种车辆,随着电力机车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既有铁路维护抢险和新建铁路物资运输作业量大幅增加,作为重要装备之一的公铁两用运输车必不可少,因此,催生了对公铁两用运输车的大量需求。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公铁两用运输车的承载能力不够大,载货量少,使得运输次数多,在进行物资运输时,十分影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公铁两用运输车,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公铁两用运输车的承载能力不够大,载货量少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公铁两用运输车,包括
[0007]普通运输车,包括车桥与设置在所述车桥上的底盘;
[0008]转向架,升降设置在所述底盘的底部,所述转向架设置有两组;
[0009]还包括
[0010]转向升降组件,连接在所述转向架与所述普通运输车之间,所述转向升降组件包括
[0011]提升架,所述提升架一端铰接在所述普通运输车的底盘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转向架上;
[0012]第一线性驱动件,一端铰接在所述底盘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提升架上。
[0013]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提升架包括
[0014]固定轴,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固定轴与所述底盘可拆卸连接;
[0015]转动杆,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转动杆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及
[0016]连杆,连接在两个所述转动杆之间,所述第一线性驱动件与所述连杆铰接。
[0017]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车桥与所述底盘之间设置有油气悬挂组件,所述油气悬挂组件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油气悬挂组件包括
[0018]活塞缸,一端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车桥上;及
[0019]弹簧,套设在所述活塞缸的外侧。
[0020]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车桥设置有若干组,每组所述车桥的两端均设置有输送轮。
[0021]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向架包括
[0022]连接架,呈“H”型结构;
[0023]轨轮,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架上;
[0024]悬枕,铰接设置在所述连接架上,所述悬枕与所述连接架之间设置有减震块;
[0025]回转支撑件,转动设置在所述悬枕上;及
[0026]连接座,设置在所述连杆上,且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回转支撑件铰接。
[0027]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普通运输车前端的前车钩组件与设置在所述普通运输车后端的后车钩组件。
[0028]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前车钩组件包括
[0029]滑槽,设置在所述普通运输车的车头上;
[0030]支撑座,移动设置在所述车头上,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沿所述滑槽滑动;及
[0031]前车钩,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
[0032]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前车钩组件还包括
[0033]第二线性驱动件,一端铰接设置在所述车头上,另一端铰接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及
[0034]前保险杠,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位于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前车钩之间。
[0035]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后车钩组件包括
[0036]液压马达,设置在所述底盘的后端;
[0037]摆动杆,为“L”型,一端通过花键轴连接在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有后车钩;及
[0038]减速器,设置在所述液压马达与所述花键轴之间。
[0039]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0040]上货轨道,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上货轨道分别铰接在所述底盘上,且位于所述后车钩组件的两侧;及
[0041]第三线性驱动件,一端铰接在所述底盘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上货轨道上。
[004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43]1、本技术中在普通运输车的底盘的底部设置有两组转向架,两组转向架分别位于普通运输车的前后两侧,转向架在转向升降组件的带动下进行升降,现有技术中采用驱动件垂直升降的方式进行支撑,本公铁两用运输车采用提升架和第一线性驱动件进行提拉升降,提升架、部分底盘以及第一线性驱动件之间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结构,使得转向升降组件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均高于驱动件垂直升降的结构形式,使得设备整体稳定,且适用范围更广泛。
附图说明
[004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4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46]图2为本技术结构在铁路运输状态下的侧视图;
[0047]图3为本技术结构在公路运输状态下的侧视图;
[0048]图4为本技术结构前车钩组件结构示意图;
[0049]图5为本技术结构后车钩组件结构示意图;
[0050]图6为本技术结构转向升降组件结构示意图;
[0051]图7为本技术结构转向架结构示意图;
[0052]图中:100、普通运输车,110、车桥,111、输送轮,120、底盘,130、油气悬挂组件,140、车头,
[0053]200、转向架,210、连接架,220、轨轮,230、悬枕,240、减震块,250、回转支撑件,260、连接座,
[0054]300、转向升降组件,310、提升架,311、固定轴,312、转动杆,313、连杆,320、第一线性驱动件,
[0055]400、前车钩组件,410、滑槽,420、支撑座,421、凸块,430、前车钩,440、第二线性驱动件,450、前保险杠,
[0056]500、后车钩组件,510、液压马达,520、摆动杆,530、花键轴,540、后车钩,550、减速器,
[0057]610、上货轨道,620、第三线性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5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59]实施例1
[0060]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公铁两用运输车,包括
[0061]普通运输车100,包括车桥110与设置在所述车桥110上的底盘120;
[0062]转向架200,升降设置在所述底盘120的底部,所述转向架200设置有两组;
[0063]还包括
[0064]转向升降组件300,连接在所述转向架200与所述普通运输车100之间,所述转向升降组件300包括
[0065]提升架310,所述提升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铁两用运输车,包括普通运输车(100),包括车桥(110)与设置在所述车桥(110)上的底盘(120);转向架(200),升降设置在所述底盘(120)的底部,所述转向架(200)设置有两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升降组件(300),连接在所述转向架(200)与所述普通运输车(100)之间,所述转向升降组件(300)包括提升架(310),所述提升架(310)一端铰接在所述普通运输车(100)的底盘(120)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转向架(200)上;第一线性驱动件(320),一端铰接在所述底盘(120)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提升架(31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铁两用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架(310)包括固定轴(311),设置在所述底盘(120)上,所述固定轴(311)与所述底盘(120)可拆卸连接;转动杆(312),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转动杆(312)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轴(311)的两端;及连杆(313),连接在两个所述转动杆(312)之间,所述第一线性驱动件(320)与所述连杆(313)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铁两用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桥(110)与所述底盘(120)之间设置有油气悬挂组件(130),所述油气悬挂组件(130)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油气悬挂组件(130)包括活塞缸,一端设置在所述底盘(120)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车桥(110)上;及弹簧,套设在所述活塞缸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铁两用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桥(110)设置有若干组,每组所述车桥(110)的两端均设置有输送轮(11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铁两用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200)包括连接架(210),呈“H”型结构;轨轮(220),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架(210)上;悬枕(230),铰接设置在所述连接架(210)上,所述悬枕(230)与所述连接架(210)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艳明,王卫,白晓明,董贺明,王向南,麻凯杰,孟庆友,和锋,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优益创联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