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箱,包括箱体和后门板,所述箱体的后端上设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的一端与箱体连接,另一端设有旋转凹槽;所述后门板上设有与后门板一体成型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可转动地配合在旋转凹槽内,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配合隔套,所述配合隔套上设有配合凹槽和外弧面,所述配合隔套通过配合凹槽套装连接杆上并跟随连接杆同步转动,所述外弧面与旋转凹槽的槽壁滑动接触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配合隔套减少连接杆与旋转凹槽之间的配合间隙,能够在让后门板可正常旋转开合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后门板出现摇晃和下垂等现象的几率,让工作人员正常的、稳定地开启和关闭后门板,而且也降低了安装件被拉动变形损坏的几率,从而保证了控制箱的使用寿命。箱的使用寿命。箱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箱
[0001]本技术涉及控制箱
,具体涉及控制箱。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工厂中的大部分自动化机床设备设置有控制箱,这种控制箱又叫悬臂控制箱、悬臂操作箱、机床操作箱、数控操作箱等名称,主要用于向机床设备发生控制指令,控制机床设备运行。为了便于控制箱内部各个电路部件接线安装或维护检修,现有的控制箱上通常设置有后门。
[0003]如图9所示,为了节约成本,目前部分控制箱如下设置:控制箱的第一后门1'上设有第一连接杆4',控制箱的第一箱体3'上设有具有旋转凹槽的第一安装件2',第一连接杆4'可转动地设置在旋转凹槽内,实现第一后门1'的活动安装,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
[0004]然而,由于旋转凹槽与第一连接杆4'之间无填充物,导致第一后门1'的第一连接杆4'与第一安装件2'的旋转凹槽之间留出的配合间隙过大,在第一后门1'打开后,第一后门1'容易晃动且第一后门1'远离第一安装件2'的一端容易下垂, 甚至拉动第一安装件2'变形,致使在关闭第一后门1'时,需要用手托起第一后门1'下垂的一端,才能让第一后门1'对准进入第一箱体3'的容纳槽并锁住第一后门1',操作较为复杂,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箱。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控制箱,包括箱体和后门板,所述箱体的后端上设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的一端与箱体连接,另一端设有旋转凹槽;所述后门板上设有与后门板一体成型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可转动地配合在旋转凹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配合隔套,所述配合隔套上设有配合凹槽和外弧面,所述配合隔套通过配合凹槽套装连接杆上并跟随连接杆同步转动,所述外弧面与旋转凹槽的槽壁滑动接触配合,所述配合隔套用于减少连接杆与旋转凹槽之间的配合间隙。
[0008]在本技术中,所述后门板上设有贯穿后门板前后两端的贯穿缺口,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贯穿缺口内。
[0009]在本技术中,所述安装件有两个且从上至下地排列安装在箱体上,所述贯穿缺口有两个且从上至下的排列设置在后门板上,每个贯穿缺口中设有一个所述连接杆,每个连接杆对应配合一个安装件。
[0010]在本技术中,所述配合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匚”形,所述连接杆的截面形状为方形,所述连接杆相邻的三个面一一对应贴合配合凹槽的三个槽壁面。
[0011]在本技术中,所述安装件包括U形部和平板部,所述旋转凹槽设于U形部上,所述平板部一体成型地设置在U形部的外侧上,所述平板部位于贯穿缺口内并通过固定螺栓
与箱体连接。
[0012]在本技术中,所述后门板远离连接杆的一端上设有用于与箱体配合锁住后门板的锁具。
[0013]在本技术中,所述箱体为方框结构,所述箱体包括四个连接头、两根横挡边和两根竖挡边,四个连接头分布在方框结构的四个角上,两根横挡边设置在两根竖挡边端部之间,相邻的横挡边与竖挡边之间通过连接头连接。
[0014]在本技术中,所述连接头的外侧设有转角防护件,所述转角防护件用于减少箱体上的棱角。
[0015]在本技术中,所述竖挡边上设有手持部,所述竖挡边与手持部一体成型设置。
[0016]在本技术中,所述竖挡边和横挡边均由铝型材制作而成。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在连接杆上套装有配合隔套,该配合隔套减少连接杆与旋转凹槽之间的配合间隙,能够在让后门板可正常旋转开合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后门板出现摇晃和下垂等现象的几率,让工作人员正常的、稳定地开启和关闭后门板,而且也降低了安装件因后门板出现摇晃和下垂等现象而被拉动变形损坏的几率,从而保证了控制箱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一;
[0020]图2为本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0022]图4为安装件、连接杆和配合隔套的爆炸图
[0023]图5为连接头、横挡边和竖挡边的组合示意图;
[0024]图6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二;
[0025]图7为本实施例的爆炸图;
[0026]图8为后门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9]参照图1
‑
8,控制箱,包括箱体1、前面板2和后门板3,所述箱体1的内部为前后两端均开口设置的电气腔室,控制箱的控制电路模块安装在电气腔室内,前面板2安装在所述箱体1的前端,用于封闭电气腔室前端开口;所述箱体1的背部具有容纳后门板3的容纳槽10,后门板3安装在所述箱体1后端的容纳槽10内,后门板3用于封闭电气腔室后端开口。所述箱体1的后端上设有安装件4,所述安装件4的一端与箱体1连接,另一端设有旋转凹槽40;所述后门板3上设有贯穿后门板3前后两端的贯穿缺口30、与后门板3一体成型设置的连接杆31,所述连接杆31位于所述贯穿缺口30内,所述连接杆31可转动地配合在旋转凹槽40内,所述连接杆31上套设有配合隔套5,所述配合隔套5为C型,所述配合隔套5上设有配合凹槽51和
外弧面52,所述配合凹槽51从上至下贯穿配合隔套5,所述配合凹槽51具有贯穿配合隔套5外壁面的凹槽入口,连接杆31从凹槽入口进入配合凹槽51中,所述外弧面52为配合隔套5的外壁面。所述配合隔套5通过配合凹槽51套装连接杆31上并跟随连接杆31同步转动,所述外弧面52与旋转凹槽40的槽壁滑动接触配合;所述配合隔套5用于减少连接杆31与旋转凹槽40之间的配合间隙,大大降低了后门板3出现摇晃和下垂等现象的几率,使后门板3能够正常的开启和关闭。
[00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配合凹槽51的截面形状为“匚”形,所述连接杆31的截面形状为方形,所述连接杆31相邻的三个面一一对应贴合配合凹槽51的三个槽壁面,让配合隔套5可以跟随连接杆31同步转动。
[00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门板3远离连接杆31的一端上设有用于与箱体1配合锁住后门板3的锁具6,需要锁住后门板3时,所述锁具6的锁舌转动挡在竖挡边13上,从而将后门板3锁住。
[003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后门板3的安装质量,所述安装件4有两个且从上至下地排列安装在箱体1上,所述安装件4通过固定螺栓与箱体1固定连接;所述贯穿缺口30有两个且从上至下的排列设置在后门板3上,每个贯穿缺口30中设有一个所述连接杆31,每个连接杆31对应配合一个安装件4。
[003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安装件4包括U形部41和平板部42,所述旋转凹槽40设于U形部41上,所述平板部42一体成型地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控制箱,包括箱体(1)和后门板(3),所述箱体(1)的后端上设有安装件(4),所述安装件(4)的一端与箱体(1)连接,另一端设有旋转凹槽(40);所述后门板(3)上设有与后门板(3)一体成型设置的连接杆(31),所述连接杆(31)可转动地配合在旋转凹槽(40)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1)上套设有配合隔套(5),所述配合隔套(5)上设有配合凹槽(51)和外弧面(52),所述配合隔套(5)通过配合凹槽(51)套装连接杆(31)上并跟随连接杆(31)同步转动,所述外弧面(52)与旋转凹槽(40)的槽壁滑动接触配合,所述配合隔套(5)用于减少连接杆(31)与旋转凹槽(40)之间的配合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门板(3)上设有贯穿后门板(3)前后两端的贯穿缺口(30),所述连接杆(31)位于所述贯穿缺口(30)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4)有两个且从上至下地排列安装在箱体(1)上,所述贯穿缺口(30)有两个且从上至下的排列设置在后门板(3)上,每个贯穿缺口(30)中设有一个所述连接杆(31),每个连接杆(31)对应配合一个安装件(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凹槽(51)的截面形状为“匚”形,所述连接杆(31)的截面形状为方形,所述连接杆(31)相邻的三个面一一对应贴合配合凹槽(51)的三个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凡光,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连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