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弹片式板对板连接装置。弹片式板对板连接装置,包括壳体、多个上引脚和多个下引脚,壳体内部为中空结构,多个上引脚和多个下引脚分别设置于壳体的前端端面的上下侧,多个上引脚和多个下引脚对应设置,上引脚和下引脚均向壳体内部向内弯折并在最接近处形成限位空间,待连接PCB板的接触端能够插入限位空间内。通过将上引脚和下引脚向壳体内部向内弯折,形成限位空间,接触端插入限位空间内时,上引脚和下引脚均抵接接触端,此时的接触力臂为双力臂,当插入配套的接触端时,上引脚和下引脚均与接触端在振动,不容易产生瞬断的情况,从而保证了弹片式板对板连接装置与接触端的接触稳定性及使用寿命。使用寿命。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片式板对板连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涉及弹片式板对板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板对板连接器,它的基本概念是指把不同的电路板连接到一起,是目前所有连接器产品类型中传输能力最强的连接器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通信网络、金融制造、电梯、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办公设备、家电、军工制造等行业。在机电模块和控制单元中,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工业电机中,在狭小的空间需要连接一个PCB板和另一个PCB板。现有技术中的板对板连接器的接触力臂为单力臂,在振动时容易瞬断,使用寿命短。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板对板连接器缺乏引导,用户在盲插时容易出现插不进的情况。
[0003]因此亟需弹片式板对板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片式板对板连接装置,能够提升其使用寿命,同时提升用户使用便利性。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
[0006]弹片式板对板连接装置,包括壳体、多个上引脚和多个下引脚,该壳体内部为中空结构,多个该上引脚和多个该下引脚分别设置于该壳体的前端端面的上下侧,多个该上引脚和多个该下引脚对应设置,该上引脚和该下引脚均向该壳体内部向内弯折并在最接近处形成限位空间,待连接PCB板能够插入该限位空间内。
[0007]示例性地,该上引脚和该下引脚均设置有四个。
[0008]示例性地,该上引脚和该下引脚在该限位空间处均设置有凸起部。
[0009]示例性地,该上引脚和该下引脚的末端朝着相背离的方向继续延伸形成延伸部。
[0010]示例性地,该壳体的后端端面上设置有外翻部,该外翻部朝着背离该壳体的方向延伸。
[0011]示例性地,该壳体的端面截面为方形。
[0012]示例性地,该壳体的中部开设有圆孔。
[0013]示例性地,该壳体的边缘为经过倒角处理的边缘。
[0014]示例性地,该上引脚和该下引脚的制作材料为金属材料。
[0015]示例性地,该上引脚和该下引脚的折弯曲率相同。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技术提供的弹片式板对板连接装置中,通过将上引脚和下引脚向壳体内部向内弯折,形成限位空间,接触端插入限位空间内时,上引脚和下引脚均抵接接触端,此时的接触力臂为双力臂,当插入配套的接触端时,上引脚和下引脚均与接触端在振动,不容易产生瞬断的情况,从而保证了弹片式板对板连接装置与接触端的接触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弹片式板对板连接装置在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实施例一提供的弹片式板对板连接装置在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弹片式板对板连接装置正插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弹片式板对板连接装置反插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实施例二提供的弹片式板对板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00、壳体;110、外翻部;120、圆孔;200、上引脚;210、凸起部;220、延伸部;300、下引脚;400、限位空间;500、待连接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0026]本技术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作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内”、“外”,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实施例一
[0030]请结合参考图1
‑
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弹片式板对板连接装置,包括壳体100、多个上引脚200和多个下引脚300,壳体100内部为中空结构,多个上引脚200和多个下引脚300分别设置于壳体100的前端端面的上下侧,多个上引脚200和多个下引脚300对应设置,上引脚200和下引脚300均向壳体100内部向内弯折并在最接近处形成限位空间400,待连接PCB板500的接触端能够插入限位空间400内。通过将上引脚200和下引脚300向壳体100内部向内弯折,形成限位空间,接触端插入限位空间400内时,上引脚200和下引脚300均抵接接触端,此时的接触力臂为双力臂,当插入配套的接触端时,上引脚200和下引脚300均与接触端在振动,不容易产生瞬断的情况,从而保证了弹片式板对板连接装置与接触端的接触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003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上引脚200和下引脚300的末端朝着相背离的方向继续延
伸形成延伸部220。通过形成延伸部220,给用户形成引导作用,能够保证在正插和反插待连接PCB板500的时候,均能够方便用户叫待连接PCB板500的接触端插入限位空间400内,避免盲插时插不进的情况。
[0032]本实施例中的上引脚200和下引脚300的制作材料为金属材料。通过如此设置,折弯后的上引脚200和下引脚300具有弹性,能够对待连接PCB板500的接触端夹紧。具体地,上引脚200和下引脚300可以由钢铁材料制成。
[0033]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上引脚200和下引脚300的折弯曲率相同。通过如此设置,在对待连接PCB板500的接触端夹紧时,其两侧所受的力度平衡,更加稳定。
[0034]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上引脚200和下引脚300均设置有四个。通过如此设置能够增加上引脚200和下引脚300与待连接PCB板500接触端的接触点,提升连接稳定性。
[0035]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上引脚200和下引脚300在限位空间400处均设置有凸起部210。通过设置凸起部210,与待连接PCB抵接时,上引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弹片式板对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多个上引脚(200)和多个下引脚(300),所述壳体(100)内部为中空结构,多个所述上引脚(200)和多个所述下引脚(300)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100)的前端端面的上下侧,多个所述上引脚(200)和多个所述下引脚(300)对应设置,所述上引脚(200)和所述下引脚(300)均向所述壳体(100)内部向内弯折并在最接近处形成限位空间(400),待连接PCB板(500)的接触端能够插入所述限位空间(40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式板对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引脚(200)和所述下引脚(300)均设置有四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式板对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引脚(200)和所述下引脚(300)在所述限位空间(400)处均设置有凸起部(2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式板对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引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虎,廖吟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宇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