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天冬氨酸脱氢酶的工程菌及发酵生产维生素B5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33014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表达天冬氨酸脱氢酶基因aspDH的大肠杆菌,及其用于发酵生产维生素B5(VB5)的方法。通过比较VB5的发酵产量,过表达aspDH基因的效果最好。与高污染的化学法生产维生素B5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生物法生产维生素B5,具有原料可再生,废渣、废水和废气易于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优点,从而在实践上可用于维生素B5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表达天冬氨酸脱氢酶的工程菌及发酵生产维生素B5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领域,特别涉及表达天冬氨酸脱氢酶的工程菌及发酵生产维生素B5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维生素B5(Vitamin B5,VB5)又称D

泛酸(D

Pantothenic acid),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辅酶A及酰基载体蛋白的组成部分,作为70多种酶的辅助因子参与糖、脂肪、蛋白质和能量代谢,具有重要的生理代谢调控作用。VB5主要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医药原料药,随着VB5新功能的发现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其市场需求仍将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0003]中国是VB5生产和出口的第一大国,工业生产VB5方法为化学合成法,企业基本采用异丁醛

甲醛

氢氰酸法合成DL

泛解酸内酯,DL

泛解酸内酯进一步通过化学或酶法拆分获得L

泛解酸内酯,最后L

泛解酸内酯与以丙烯腈为原料生产的β

丙氨酸合成VB5。化学合成VB5的主要原料易燃、易爆、剧毒,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含氰废水,处理难度大,导致VB5成为重污染产业。
[0004]近几年环保对VB5产业的影响已经逐步显现。在大规模高强度的环保治理下,高污染的VB5企业限产甚至停产,市场供应短缺,价格暴涨,限制了下游饲料、食品和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在高污染的VB5生产技术没有重大改进之前,这样的供需局面仍会长期持续,因此,VB5绿色制造技术的创新迫在眉睫!
[0005]微生物发酵法生产VB5,不仅以可再生的葡萄糖为原料,而且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废渣、废水和废气易于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可有效解决VB5产业的高污染问题。微生物利用葡萄糖合成VB5的代谢途径的调控机制复杂,发酵产量极低。β

丙氨酸作为C3底物与D

泛解酸合成VB5。为了提高VB5的发酵产量,需要在发酵培养基中外源补加大量的β

丙氨酸(Sahm,H.,et al.,(1999)ApplEnviron Microb,65,1973

1979;Dusch,N.,et al.,(1999)Appl Environ Microb,65, 1530

1539;Zhang,B.,et al.,(2019)Food Chemistry,294,267

275.)。β

丙氨酸可以通过L

天冬氨酸脱羧产生,因此,增强天冬氨酸的生物合成有望提高发酵法生产VB5的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发酵法生产VB5的大肠杆菌中分别过表达上述三个酶,发现AspDH比AspC和AspA更有利于提高VB5的发酵产量。
[0007]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8]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增强天冬氨酸脱氢酶基因aspDH的表达在生产维生素B5中的应用;
[0009]作为优选,所述天冬氨酸脱氢酶基因aspDH来源于戴尔福特菌Csl

4 (Delftia sp.Csl

4)。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天冬氨酸脱氢酶基因aspDH具有:
[0011](I)、如SEQ ID No.55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
[0012](II)、如(I)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经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多个碱基获得的核苷酸序列,且与(I)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核苷酸序列;或
[0013](III)、与(I)或(II)所示的核苷酸序列至少有80%同源性的核苷酸序列。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还包括:
[0015](1)、在cadA基因中插入强启动子和/或强RBS,其中强启动子为PgapA,强RBS为BCD2;
[0016]作为优选,所述BCD2具有:
[0017](A)、如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
[0018](B)、如(A)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经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多个碱基获得的核苷酸序列,且与(A)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核苷酸序列;或
[0019](C)、与(A)或(B)所示的核苷酸序列至少有80%同源性的核苷酸序列;
[0020]和/或
[0021](2)、表达了来源于大肠杆菌BL21的ilvGM基因;和/或
[0022](3)、表达了来源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的L

天冬氨酸α

脱羧酶基因panD;和/或
[0023]作为优选,所述来源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的L
‑ꢀ
天冬氨酸α

脱羧酶基因panD具有:
[0024](a)、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
[0025](b)、如(a)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经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多个碱基获得的核苷酸序列,且与(a)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核苷酸序列;或
[0026](c)、与(a)或(b)所示的核苷酸序列至少有80%同源性的核苷酸序列;和/或
[0027](4)、增加了panB、panC和/或panE基因的拷贝数。
[0028]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表达载体,包含天冬氨酸脱氢酶基因aspDH;作为优选,所述天冬氨酸脱氢酶基因aspDH来源于戴尔福特菌Csl

4(Delftia sp. Csl

4);
[0029]作为优选,所述天冬氨酸脱氢酶基因aspDH具有:
[0030](I)、如SEQ ID No.5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
[0031](II)、如(I)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经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多个碱基获得的核苷酸序列,且与(I)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核苷酸序列;或 (III)、与(I)或(II)所示的核苷酸序列至少有80%同源性的核苷酸序列。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表达载体还包括:
[0033](i)、强启动子和/或强RBS;
[0034]其中强启动子为PgapA,强RBS为BCD2;
[0035]作为优选,所述BCD2具有:
[0036](A)、如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
[0037](B)、如(A)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经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多个碱基获得的核苷酸序列,且与(A)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核苷酸序列;或
[0038](C)、与(A)或(B)所示的核苷酸序列至少有80%同源性的核苷酸序列;
[0039]和/或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增强天冬氨酸脱氢酶基因aspDH的表达在生产维生素B5中的应用;作为优选,所述天冬氨酸脱氢酶基因aspDH来源于戴尔福特菌Csl

4(Delftia sp.Csl

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天冬氨酸脱氢酶基因aspDH具有:(I)、如SEQ ID No.5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II)、如(I)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经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多个碱基获得的核苷酸序列,且与(I)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核苷酸序列;或(III)、与(I)或(II)所示的核苷酸序列至少有80%同源性的核苷酸序列。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1)、在cadA基因中插入强启动子和/或强RBS,其中强启动子为PgapA,强RBS为BCD2;作为优选,所述BCD2具有:(A)、如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B)、如(A)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经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多个碱基获得的核苷酸序列,且与(A)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核苷酸序列;或(C)、与(A)或(B)所示的核苷酸序列至少有80%同源性的核苷酸序列;和/或(2)、表达了来源于大肠杆菌BL21的ilvGM基因;和/或(3)、表达了来源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的L

天冬氨酸α

脱羧酶基因panD;和/或作为优选,所述来源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的L

天冬氨酸α

脱羧酶基因panD具有:(a)、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b)、如(a)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经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多个碱基获得的核苷酸序列,且与(a)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核苷酸序列;或(c)、与(a)或(b)所示的核苷酸序列至少有80%同源性的核苷酸序列;和/或(4)、增加了panB、panC和/或panE基因的拷贝数。4.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包含天冬氨酸脱氢酶基因aspDH;作为优选,所述天冬氨酸脱氢酶基因aspDH来源于戴尔福特菌Csl

4(Delftia sp.Csl

4);作为优选,所述天冬氨酸脱氢酶基因aspDH具有:(I)、如SEQ ID No.5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II)、如(I)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经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多个碱基获得的核苷酸序列,且与(I)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核苷酸序列;或(III)、与(I)或(II)所示的核苷酸序列至少有80%同源性的核苷酸序列。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i)、强启动子和/或强RBS;其中强启动子为PgapA,强RBS为BCD2;作为优选,所述BCD2具有:(A)、如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
(B)、如(A)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经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多个碱基获得的核苷酸序列,且与(A)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核苷酸序列;或(C)、与(A)或(B)所示的核苷酸序列至少有80%同源性的核苷酸序列;和/或(ii)、来源于大肠杆菌BL21的ilvGM基因;和/或(i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树文温廷益孙佳慧李忠财张芸邓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