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驱动轮安装面铣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3008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履带驱动轮安装面铣切装置,属于工程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一长方体机柜,机柜顶端固定有滑竿,滑竿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台;第一滑台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和第三转盘,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和第三转盘的上表面中部均固定有固定杆,且第一转盘上的固定杆呈倒立的圆锥状;机柜顶端还转动连接有可驱动第一滑台于滑竿上往复滑动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的端部固定有转轮,转轮上设有把手;机柜顶部还竖直固定有安装柱,安装柱靠近第一滑台的一个外壁面上滑动连接有铣切头;安装柱的顶端固定有第一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替代人工、加工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广等优点。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履带驱动轮安装面铣切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工程机械加工设备
,涉及一种履带驱动轮安装面铣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履带是由驱动轮驱动、围绕着驱动轮、负重轮、诱导轮和托带轮的柔性链环,故驱动轮是履带的动力来源,其安装于驱动马达上,通过齿轮结构将驱动力传递至履带上。驱动轮的端面上通常会设置一个用于将其安装于驱动马达上的安装台阶面,故为了使其安装准确且牢固,浇铸形成的驱动轮胚体需进行安装面的铣切加工,以得到准确平整的安装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履带驱动轮安装面铣切装置,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款铣切装置,以替代人工自动完成履带驱动轮安装面的铣切作业。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履带驱动轮安装面铣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一长方体机柜,所述机柜顶端固定有滑竿,所述滑竿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台;所述第一滑台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和第三转盘,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和第三转盘的上表面中部均固定有固定杆,且第一转盘上的固定杆呈倒立的圆锥状;所述机柜顶端还转动连接有可驱动第一滑台于滑竿上往复滑动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的端部固定有转轮,转轮上设有把手;所述机柜顶部还竖直固定有安装柱,安装柱靠近第一滑台的一个外壁面上滑动连接有铣切头;所述安装柱的顶端固定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可驱动铣切头上下运动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一滑台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台,第一转盘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台上;所述第一滑台上还固定有可驱动第二滑台往复滑动的电缸。
[000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台上滑动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螺纹连接于电缸推杆的端部,所述电缸的推杆和第二滑台之间设有套设于螺栓上的弹簧。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台上还固定有可驱动第三转盘旋转的第二电机。
[0007]本技术具有的优点:
[0008]本铣切装置可替代人工实现对履带驱动轮安装面的自动铣切作业,加工效率高,且节省人工成本。其次,其可满足对不同规格的驱动轮的加工作业,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铣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铣切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本铣切装置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本铣切装置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0013]图中,1、机柜;2、滑竿;3、第一滑台;31、第一转盘;32、第二转盘;33、第三转盘;34、固定杆;35、第二滑台;36、电缸;37、螺栓;38、弹簧;39、第二电机;4、第一螺杆;41、转轮;42、把手;5、安装柱;51、铣切头;52、第一电机;53、第二螺杆;6、驱动轮;61、安装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5]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履带驱动轮安装面61铣切装置,包括一长方体机柜1,机柜1顶端固定有滑竿2,滑竿2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台3;第一滑台3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盘31、第二转盘32和第三转盘33,第一转盘31、第二转盘32和第三转盘33的上表面中部均固定有固定杆34,且第一转盘31上的固定杆34呈倒立的圆锥状;机柜1顶端还转动连接有可驱动第一滑台3于滑竿2上往复滑动的第一螺杆4,第一螺杆4的端部固定有转轮41,转轮41上设有把手;机柜1顶部还竖直固定有安装柱5,安装柱5靠近第一滑台3的一个外壁面上滑动连接有铣切头51;安装柱5的顶端固定有第一电机52,第一电机52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可驱动铣切头51上下运动的第二螺杆53;第一滑台3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台35,第一转盘31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台35上;第一滑台3上还固定有可驱动第二滑台35往复滑动的电缸36。
[0016]如图4所示,由于履带驱动轮6的外周面并不规则,故我们采取对其内圆扩张夹持的固定方式,第一转盘31、第二转盘32和第三转盘33分别于三个不同点支撑承托驱动轮6的下表面,而三者上表面的固定杆34抵靠于驱动轮6的内圆上,加之电缸36可推动第一转盘31滑动,故电缸36可为三个限位杆提供扩张力,进而实现对驱动轮6的扩张夹持。且由于第一转盘31、第二转盘32和第三转盘33均是可转动的,故其在实现夹持的同时,保证了驱动轮6可以旋转,进而可实现对驱动轮6上不同位置的铣切作业。还有,由于铣切加工位于第二转盘32和第三转盘33之间,铣刀作业点处并未对驱动轮6进行支撑,故为了避免铣切作业时,由于铣刀的下压力导致驱动轮6一端翘起,我们将将第一转盘31上的限位杆设置成倒立的圆锥状,进而使部分向外的扩张力转化为向下的压力,使驱动轮6铣切时,无法翘起。由于驱动轮6的规格不一,故其固定于第一滑台3上时,其安装面61的位置也不同,故需通过第一螺杆4来驱动第一滑台3改变为位置,进而铣切刀对准需驱动轮6的安装面61。
[001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二滑台35上滑动连接有螺栓37,螺栓37螺纹连接于电缸36推杆的端部,电缸36的推杆和第二滑台35之间设有套设于螺栓37上的弹簧38。弹簧38实现了电缸36推杆和第二滑台35之间的软连接,可有效避免因电缸36推杆的伸长量不适宜而造成驱动轮6内圆的损坏。
[0018]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滑台3上还固定有可驱动第三转盘33旋转的第二电机39,第三转盘3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台3上,且第三转盘33和第二电机39的转轴均贯穿第一滑台3延伸至其下端,二者转轴上均固定有相互啮合的齿轮,且第三转盘33转轴上的齿轮的齿数远多于第二电机39转轴上的齿轮,故第二电机39经两齿轮减速后驱动第三转盘33转动,进而实现对驱动轮6安装面61铣切作业位置的自动更换。
[0019]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驱动轮安装面铣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一长方体机柜(1),所述机柜(1)顶端固定有滑竿(2),所述滑竿(2)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台(3);所述第一滑台(3)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盘(31)、第二转盘(32)和第三转盘(33),第一转盘(31)、第二转盘(32)和第三转盘(33)的上表面中部均固定有固定杆(34),且第一转盘(31)上的固定杆(34)呈倒立的圆锥状;所述机柜(1)顶端还转动连接有可驱动第一滑台(3)于滑竿(2)上往复滑动的第一螺杆(4),第一螺杆(4)的端部固定有转轮(41),转轮(41)上设有把手(42);所述机柜(1)顶部还竖直固定有安装柱(5),安装柱(5)靠近第一滑台(3)的一个外壁面上滑动连接有铣切头(51);所述安装柱(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浩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中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