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湘潭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复掺型透水混凝土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2462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掺型透水混凝土砖,包括砖体,砖体设置有贯穿式的导流孔,砖体的一端上方一体成型有上凸出部,下方一体成型有下凸出部,砖体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有中间凸出部;上凸出部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中间凸出部上方与砖体形成一个上搭槽,下方与砖体形成一个下卡槽;上凸出部搭在上搭槽上,下凸出部设置在下卡槽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砖体设置的贯穿式的导流孔,可用于对雨水进行引流,增加雨水的流通性,上凸出部上开设有四个通孔,雨水可通过通孔流入到导流孔的内部,增加砖体的透水性,在满足砖体的使用标准情况下,即增加砖体的雨水流通性,又增加了透水性,有利于人行道铺设后的快速排水。有利于人行道铺设后的快速排水。有利于人行道铺设后的快速排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掺型透水混凝土砖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砖
,尤其涉及一种复掺型透水混凝土砖。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砖作为一种建筑材料,被广泛地的使用在建筑工程中,尤其是在应用在人行道建设中的混凝土砖,除了需要满足正常的行走之外,还要满足一定的透水性,当混凝土砖的透水性较差时,就会导致路面较多的积水,从而不便于行人的行走,尤其是强降雨的天气,目前的实心混凝土砖满足了使用强度,也具备一定的透水性,但是在强降雨的环境下,混凝土砖的通水性会有所降低,从而导致了人行道大面积的积水。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复掺型透水混凝土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复掺型透水混凝土砖。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复掺型透水混凝土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设置有贯穿式的导流孔,所述砖体的一端上方一体成型有上凸出部,下方一体成型有下凸出部,所述砖体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有中间凸出部;
[0006]所述上凸出部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
[0007]所述中间凸出部上方与砖体形成一个上搭槽,下方与砖体形成一个下卡槽;
[0008]所述上凸出部搭在上搭槽上,所述下凸出部设置在下卡槽下方。
[0009]优选的,所述砖体沿着导流孔的方向一体成型有至少一个加强梁。
[0010]优选的,所述砖体远离上凸出部和中间凸出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连通孔,另一侧开设有第二连通孔;
[0011]所述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均与导流孔连通。
[0012]优选的,两个所述砖体连接处形成有两个豁口,所述豁口与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对应。
[0013]优选的,所述砖体、加强梁、上凸出部、下凸出部、中间凸出部为一体式复掺型透水混凝土结构。
[001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复掺型透水混凝土砖,有益效果在于:
[0015]1、通过砖体设置的贯穿式的导流孔,可用于对雨水进行引流,增加雨水的流通性,上凸出部上开设有四个通孔,雨水可通过通孔流入到导流孔的内部,增加砖体的透水性,在满足砖体的使用标准情况下,即增加砖体的雨水流通性,又增加了透水性,有利于人行道铺设后的快速排水。
[0016]2、通过在导流孔内一体成型的加强梁,开设在砖体一侧的第一连通孔或第二连通孔与豁口的连通,每两排砖体之间形成一个相互连通的结构,增加雨水的流通性,又保障了
每两排砖体之间排水的独立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复掺型透水混凝土砖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复掺型透水混凝土砖结构拼接状态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复掺型透水混凝土砖拼接状态铅垂线方向剖切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复掺型透水混凝土砖拼接状态水平方向剖切图。
[0021]图中:1、砖体;2、加强梁;3、导流孔;4、上凸出部;5、通孔;6、下凸出部;7、第一连通孔;8、第二连通孔;9、中间凸出部;10、上搭槽;11、下卡槽;12、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参照图1

4,一种复掺型透水混凝土砖,包括砖体1,砖体1设置的贯穿式的导流孔3,可用于对雨水进行引流,增加雨水的流通性,砖体1的一端上方一体成型有上凸出部4,下方一体成型有下凸出部6,砖体1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有中间凸出部9,如图1所示,上凸出部4上开设有四个通孔5,雨水可通过通孔5流入到导流孔3的内部,增加砖体1的透水性,同时在中间凸出部9上方与砖体1形成一个上搭槽10,下方与砖体1形成一个下卡槽11,上凸出部4搭在上搭槽10上,中间凸出部9通过上搭槽10可对上凸出部4进行支撑,提高上凸出部4的支撑强度,防止断裂,下凸出部6设置在下卡槽11下方。
[0025]如图1所示,在砖体1的沿着导流孔3的方向一体成型一个加强梁2,并将导流孔3分隔成两个,加强梁2可提高砖体1的支撑强度。
[0026]砖体1远离上凸出部4和中间凸出部9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连通孔7,另一侧开设有第二连通孔8,第一连通孔7和第二连通孔8均与导流孔3连通,两个砖体1连接处形成有两个豁口12,豁口12与第一连通孔7和第二连通孔8对应,如图2

4所示,当砖体1之间呈品字型铺设时,首尾相连的两个砖体1之间形成有两个豁口12,第一连通孔7和第二连通孔8开设在砖体1的中间部位,将砖体1的第一连通孔7或第二连通孔8与豁口12对应后,此时可使得每一排的砖体1之间处于连通状态,最终使得铺设的每两排砖体1之间形成一个相互连通的结构,增加雨水的流通性,在加强梁2的作用下,又保障了每两排砖体1之间的独立性(即:其中两排砖体1通水不畅时,其他独立的一排砖体1依旧可以保障正常的通水)。
[0027]砖体1、加强梁2、上凸出部3、下凸出部6、中间凸出部9为一体式复掺型透水混凝土结构,复掺型透水混凝土结构中包含粗骨料、细骨料、减水剂、胶凝材料、六方氮化硼、玄武岩纤维。
[0028]其中粗骨料、细骨料、减水剂、胶凝材料、六方氮化硼、玄武岩纤维之间的质量组份
为:粗骨料1528.8份,细骨料80.5份,减水剂3.04份,胶凝材料335.2

365.6份,六方氮化硼0.2432

0.3648份,玄武岩纤维0.304

0.912份。
[0029]工作原理及优点:在铺装时,将导流孔3的一端与下水道连通,然后呈品字型进行铺装,同一排的两个砖体1之间,中间凸出部9通过上搭槽10可对上凸出部4进行支撑,下凸出部6设置在下卡槽11下方,随后再将下一排的砖体1的第一连通孔7或者第二连通孔8与豁口12对应(如图2所示),此时可使得每一排的砖体1之间处于连通状态,最终使得铺设的每两排砖体1之间形成一个相互连通的结构,增加雨水的流通性,通过该结构,在满足砖体1的使用标准情况下,即增加砖体1的雨水流通性,又增加了透水性,有利于人行道铺设后的快速排水。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掺型透水混凝土砖,其特征在于,包括砖体(1),所述砖体(1)设置有贯穿式的导流孔(3),所述砖体(1)的一端上方一体成型有上凸出部(4),下方一体成型有下凸出部(6),所述砖体(1)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有中间凸出部(9);所述上凸出部(4)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5);所述中间凸出部(9)上方与砖体(1)形成一个上搭槽(10),下方与砖体(1)形成一个下卡槽(11);所述上凸出部(4)搭在上搭槽(10)上,所述下凸出部(6)设置在下卡槽(11)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掺型透水混凝土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1)沿着导流孔(3)的方向一体成型有至少一个加强梁(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茜茜印长俊周陈行侯隆泰焦振锋李恩德高晴川李卓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