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净距隧道双洞法施工减震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2009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净距隧道双洞法施工减震构造,包括先行洞、后行洞和中间岩柱,在先行洞的初支和二衬之间设有减震层,中间岩柱两侧的围岩中插入有注浆小导管或中空注浆锚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先行洞的初支和二衬之间设置减震层,并利用注浆小导管或中空注浆锚杆对中间岩柱进行注浆加固,减少爆破对已经建成的先行洞施工质量产生影响。成的先行洞施工质量产生影响。成的先行洞施工质量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净距隧道双洞法施工减震构造


[0001]本技术属于隧道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小净距隧道双洞法施工减震构造。

技术介绍

[0002]针对围岩级别较差,且中间岩柱厚度极薄,在双洞法施工时,由于两隧道间距极小的隧道,且围岩稳定性差,后行洞爆破开挖产生的扰动,极易导致导致围岩变形,进而对在先已经建成的先行洞的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0003]综上,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净距隧道双洞法施工减震构造,通过在先行洞的初支和二衬之间设置减震层,并利用注浆小导管或中空注浆锚杆对中间岩柱进行注浆加固,减少爆破对已经建成的先行洞施工质量产生影响。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的小净距隧道双洞法施工减震构造,包括先行洞、后行洞和中间岩柱,在先行洞的初支和二衬之间设有减震层,中间岩柱的两侧的围岩中插入有注浆小导管或中空注浆锚杆。
[0006]具体的,中间岩柱与先行洞以及后行洞的初支之间均设有防爆毯。
[0007]具体的,先行洞和后行洞位于中间岩柱一侧的拱脚处均设有中空注浆锚杆。
[0008]具体的,每个拱脚处的中空注浆锚杆数量为四根,以夹角20
°
分散布置。
[0009]具体的,在先行洞的初支和围岩之间还均匀设置有弹性吸能管,所述弹性吸能管的横截面呈圆弧形,且弧形的开口端贴紧围岩。
[0010]具体的,注浆小导管或中空注浆锚杆在中间岩柱上整体呈梅花形布置。
[0011]具体的,注浆小导管或中空注浆锚杆的环向间距为120cm,纵向间距为60cm。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先行洞的初支和二衬之间设置减震层,防止爆破干扰先行洞,同时利用注浆小导管或中空注浆锚杆对中间岩柱进行注浆加固,提高其强度及刚度,进一步减少爆破对已经建成的先行洞施工质量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净距隧道双洞法施工减震构造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1、先行洞;2、后行洞;3、中间岩柱;4、初支;5、二衬;6、减震层;7、注浆小导
管;8、防爆毯;9、锚杆;10、弹性吸能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9]参见图1,一种小净距隧道双洞法施工减震构造,包括先行洞1、后行洞2和中间岩柱3,在先行洞1的初支(初期支护)4和二衬(二次衬砌)5之间设有减震层6,中间岩柱3的两侧的围岩中插入有注浆小导管7。其中,注浆小导管7也可以用中空注浆锚杆替代,减震层6可以采用泡沫板材制作,当然,也可以采用橡胶等材质制作。
[0020]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先行洞1的初支4和二衬5之间设置减震层6,防止爆破对先行洞1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同时利用注浆小导管7对中间岩柱3进行注浆加固,提高其强度及刚度,进一步减少爆破对已经建成的先行洞1施工质量产生影响。
[0021]具体应用中,注浆小导管7或中空注浆锚杆在中间岩柱3上可以整体呈梅花形布置,注浆小导管7或中空注浆锚杆的环向间距为120cm,纵向间距为60cm。
[0022]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中间岩柱3与先行洞1以及后行洞2的初支4之间均设有防爆毯8,防爆毯8是一种用高强度防弹纤维材料,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制成的一种毯子形状的防爆器材,可以阻挡后行洞2爆破开挖时产生的冲击波,进一步减少爆破对已经建成的先行洞1施工质量产生影响。
[0023]参见图1,需要解释说明的是,先行洞1和后行洞2位于中间岩柱3一侧的拱脚处均设有锚杆9,每个拱脚处的锚杆9数量为四根,以夹角20
°
分散布置,锚杆9可以采用普通锚杆,也可以采用中空注浆锚杆,通过在中间岩柱3底部打入锚杆加强地基,防止中间岩柱3发生基底沉降,提高其抗倾覆能力。
[0024]参见图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先行洞1的初支4和围岩之间还可以增设弹性吸能管10,弹性吸能管10沿着先行洞1周向均匀设置多根,每根弹性吸能管10的横截面呈圆弧形,且弧形的开口端贴紧围岩。
[0025]本实施例中,弹性吸能管10是由弹性材质制作,使得隧洞结构层具有弹性压缩功能,由于塑性压缩弹性,对后行洞2放炮振动波有减缓作用,相比密实混凝土结构,削减/减
弱了放炮波震动,有效避免对先行洞1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0026]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先行洞1和后行洞2的洞身段衬砌均按新奥法原理设计,初期支护采用喷、锚、网、钢拱架联合支护,二次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洞口段采用双层超前小导管支护,洞内段采用超前小导管进行支护。
[0027]上述本技术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技术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8]同时,上述本技术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净距隧道双洞法施工减震构造,包括先行洞(1)、后行洞(2)和中间岩柱(3),其特征在于:在先行洞(1)的初支(4)和二衬(5)之间设有减震层(6),中间岩柱(3)两侧的围岩中插入有注浆小导管(7)或中空注浆锚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净距隧道双洞法施工减震构造,其特征在于:中间岩柱(3)与先行洞(1)以及后行洞(2)的初支(4)之间均设有防爆毯(8)。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净距隧道双洞法施工减震构造,其特征在于:先行洞(1)和后行洞(2)位于中间岩柱(3)一侧的拱脚处均设有锚杆(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净距隧道双洞法施工减震构造,其特征在于:每个拱脚处的锚杆(9)数量为四根,以夹角20
°
分散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飘付华柴飞王恩旭宋枝引王在军唐佰贤张小付吕寒秋程泓恺高伟余祖良祡彤彤李丽焦胜军陆定平黄尧宋东鲁岱周莫绍思陈美任张渝权潘玉金覃智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