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进玉专利>正文

一种腰椎间盘突出按压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161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腰椎间盘突出按压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上方设有按压装置,所述按压装置包括横跨所述床体的横向调节机构,所述横向调节机构包括可横向移动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竖直设有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的下端设有按压组件,所述按压组件包括壳体和两个按压头,所述壳体下端开口且其内腔内设有按压头调距组件,所述按压头可移动设置在所述按压头调距组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身材对按压头的位置、间距进行调节,使按压头能够更好的压在脊骨上,有效提高按压的效果。按压的效果。按压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腰椎间盘突出按压床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理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腰椎间盘突出按压床。

技术介绍

[000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
[0003]现有的物理缓解方法有按压、推拿等,通过舒缓松解肌肉使得脊骨的位置回复、产生能够容纳髓核组织的间隙,进而使得髓核组织落回间隙不再压迫神经,由于按压需从脊骨两侧进行,而不同人的骨骼粗细程度不同,现有的按压床的工作端虽然高度与位置能够进行调节,但其工作端的两个按压头多为固定设置,无法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如中国专利CN201120157432.5 ,专利名称:一种多功能脊椎按摩针灸牵引床,该专利的两个指状压头的间距无法根据不同使用者的骨骼粗细进行调节,实用性差,按压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腰椎间盘突出按压床,能够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身材对按压头的位置、间距进行调节,使按压头能够更好的压在脊骨上,有效提高按压的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腰椎间盘突出按压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上方设有按压装置,所述按压装置包括横跨所述床体的横向调节机构,所述横向调节机构包括可横向移动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竖直设有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的下端设有按压组件,所述按压组件包括壳体和两个按压头,所述壳体下端开口且其内腔内设有按压头调距组件,所述按压头可移动设置在所述按压头调距组件上。
[0006]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按压头调距组件包括沿床体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腔内的两根丝杆,两根所述丝杆的螺纹相反且通过连接件连接,两个所述按压头为对称设置且分别与两根所述丝杆的螺母座固定连接,两根丝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且其中一端连接有旋转件。
[0007]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按压头包括与限旋连接部和抵压部,所述限旋连接部与所述丝杆的螺母座固定连接,所述限旋连接部的宽度与所述壳体开口的宽度相适配,所述限旋连接部下端设有内螺纹口,所述内螺纹口内螺纹连接有所述抵压部。
[0008]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限旋连接部和抵压部均为圆柱形,所述抵压部的下端设有球面凸起。
[0009]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横向调节机构包括沿所述床体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床体两侧的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连接有门型支架的立柱,所述门型支架的横梁一侧沿所述床体宽度方向设有横向滑杆,所述横向滑杆上滑动连接有所述移动块,所述移
动块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横向滑杆上。
[0010]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移动块上竖直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贯穿孔内的竖直滑杆,所述竖直滑杆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移动块上,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竖直滑杆下端。
[0011]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横向滑杆和竖直滑杆均为圆柱齿条,移动块上位于所述第一贯穿孔的一侧水平设有第二贯穿孔,所述横向滑杆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贯穿孔内,所述移动块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两个分别与所述横向滑杆和竖直滑杆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的轴与所述移动块转动连接且一端穿出所述移动块,所述轴的末端设有旋转件。
[0012]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横向滑杆和竖直滑杆的一侧均沿杆体长度方向设有长槽,所述紧固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移动块上、位于所述长槽上方的螺孔,所述螺孔内螺纹连接有锁紧抵杆,所述锁紧抵杆旋入时其下端与所述长槽的槽底抵接。
[0013]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按压装置还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横向滑杆的两端与所述门型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套设在所述横向滑杆上的蜗轮,所述蜗轮一侧设有与其啮合的蜗杆,所述蜗轮和蜗杆均位于防护壳内,所述蜗杆的两端与所述防护壳转动连接且其一端穿出所述防护壳并连接有用于旋转的手轮。
[0014]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床体上设有头部放置洞,所述连接件为联轴器,所述旋转件为手轮。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第一、本技术通过横向调节机构、高度调节机构和按压头调距机构不仅能够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身材对按压组件的高度、位置进行灵活调节,而且能够对两个按压头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使按压头能够更好的压在脊骨上,可以针对使用者的体型、骨骼进行适应性调节,有效提高按压的效果。
[0017]第二、本技术通过丝杆能够灵活调节两个按压头之间的距离,且两个螺母座初始位置对称设置后能够始终保持两个按压头的位置为对称设置,使得按压头能够从脊骨两侧均匀压下,提高按压效果,避免单侧受力过大导致按压效果下降。
[0018]第三、本技术通过在限旋连接部下端设有内螺纹口,所述内螺纹口内螺纹连接有抵压部,因为不同使用者的体态不同,可能会存在因不良习惯导致两侧脊骨扭曲、高度不同的情况出现,此时可以根据两侧的脊骨的高度差对两个抵压部之间的高度差进行适应性调节,使得按压时两侧脊骨受到的压力是相同的,避免过度受压使得使用者不适。
[0019]第四、本技术通过所述限旋连接部和抵压部均为圆柱形,所述抵压部的下端设有球面凸起,相较于平面,球面凸起能够更好与人体进行接触,不易在接触的边缘留下明显的压痕,提高使用固定舒适性。
[0020]第五、本技术通过圆柱齿条能够精准的对按压组件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且通过手轮手动控制能够更好的根据按摩师的需求进行调整,精准控制,不易失控。
[0021]第六、本技术通过设置旋转机构使得按压头的角度也能够进行旋转调节,因为人体脊柱存在S型弧度,不同患处所处位置的角度也不同,如果都从正上方压下没有相应的角度调整那么会导致复位不佳,本技术能够根据不同患处的弧度对按压头的角度进行适应性调整,使得按压头抵压方向与脊骨复位方向一致,提高按压效果。
[0022]第七、本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代替正骨治疗,骨骼错位后通过压力反向下压让骨骼回到正位,能够让变直的腰曲度或者紧曲度回到原来的曲度位置,实用性强。
[0023]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剖面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剖面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的旋转机构结构侧视剖面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8]图中,1

床体,2

横向调节机构,3

移动块,4

高度调节机构,5

壳体,6

按压头,7

丝杆,8

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椎间盘突出按压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上方设有按压装置,所述按压装置包括横跨所述床体(1)的横向调节机构(2),所述横向调节机构(2)包括可横向移动的移动块(3),所述移动块(3)上竖直设有高度调节机构(4),所述高度调节机构(4)的下端设有按压组件,所述按压组件包括壳体(5)和两个按压头(6),所述壳体(5)下端开口且其内腔内设有按压头调距组件,所述按压头(6)可移动设置在所述按压头调距组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按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头调距组件包括沿床体(1)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壳体(5)内腔内的两根丝杆(7),两根所述丝杆(7)的螺纹相反且通过连接件(8)连接,两个所述按压头(6)为对称设置且分别与两根所述丝杆(7)的螺母座固定连接,两根丝杆(7)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壳体(5)转动连接,且其中一端连接有旋转件(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按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头(6)包括与限旋连接部(10)和抵压部(11),所述限旋连接部(10)与所述丝杆(7)的螺母座固定连接,所述限旋连接部(10)的宽度与所述壳体(5)开口的宽度相适配,所述限旋连接部(10)下端设有内螺纹口,所述内螺纹口内螺纹连接有所述抵压部(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按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旋连接部(10)和抵压部(11)均为圆柱形,所述抵压部(11)的下端设有球面凸起(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按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调节机构(2)包括沿所述床体(1)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床体(1)两侧的滑杆(13),所述滑杆(13)上滑动连接有门型支架(14)的立柱,所述门型支架(14)的横梁一侧沿所述床体(1)宽度方向设有横向滑杆(15),所述横向滑杆(15)上滑动连接有所述移动块(3),所述移动块(3)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横向滑杆(15)上。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进玉
申请(专利权)人:谢进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