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腋窝压力性损伤的气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1424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腋窝压力性损伤的气圈,包括气圈主体,所述气圈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扎带,所述扎带包括第一扎带和第二扎带,所述第一扎带与第二扎带通过缝设连接,缝设的扎带可防止连接不稳,避免扎带掉落,且所述第一扎带与第二扎带对称缝设在所述气圈主体的一侧,同时所述扎带上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当不同的患者在使用时,可通过扎带穿过透气孔固定在手臂上,同时通过扎带保证佩戴的稳定性,且扎带设置在不同的透气孔内可适用臂粗不同的患者,在气圈主体的两侧设置有吸汗棉布,吸汗棉布通过第二魔术贴粘设固定,当使用时若皮肤上产生汗液可通过气圈主体上设置的吸汗棉布进行吸附,同时粘设的吸汗棉布方便清洁更换,提高佩戴时的舒适性。提高佩戴时的舒适性。提高佩戴时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腋窝压力性损伤的气圈


[0001]本技术属于气圈
,具体涉及一种防腋窝压力性损伤的气圈。

技术介绍

[0002]长期卧床休息时应注意防止一些慢性疾病和肌肉萎缩,如吸入性肺炎、痤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平时要注意口腔清洁,主要是为了容易消化液体食物,翻身后背,防止痔疮,四肢和全身的肌肉应经常按摩和锻炼,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即可,另外,要保持床头平整、柔软,床单干燥,皮肤清洁,最好每天用温水清洗局部组织,这样可以改善局部皮肤的血液运输
[0003]现有的气垫,卧床或者全身瘫痪人员由于无法运动,在侧躺时手臂与躯体之间会长时间接触挤压,皮肤表面长时间受力,容易导致腋窝处产生淤血红润,严重时会出现压力性损伤,通过使用气圈,将患者的手臂与躯体隔开,可防止产生压力性损伤,但常用的气圈在使用时,通常直接放置在手臂与躯体之间,放置不稳,且气圈的直径大小固定,无法适用手臂粗细不同的病患,从而影响该装置的实用性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腋窝压力性损伤的气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腋窝压力性损伤的气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气垫,常用的气圈在使用时,通常直接放置在手臂与躯体之间,放置不稳,且气圈的直径大小固定,无法适用手臂粗细不同的病患,从而影响该装置的实用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腋窝压力性损伤的气圈,包括气圈主体,所述气圈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扎带,所述扎带包括第一扎带和第二扎带,所述第一扎带与第二扎带通过缝设连接,缝设的扎带可防止连接不稳,避免扎带掉落,且所述第一扎带与第二扎带对称缝设在所述气圈主体的一侧,对称的扎带方便气圈主体的一端穿过黏贴,同时所述扎带上设置有第一魔术贴,所述第一魔术贴包括有子母贴,所述子贴缝设在第一扎带上,所述母贴缝设在第二扎带上,当佩戴该气圈主体时方便子贴与母贴粘设,便于佩戴使用。
[0006]优选的,所述气圈主体的表面设置有吸汗棉布,所述气圈主体的表面缝设有第二魔术贴,所述吸汗棉布通过第二魔术贴粘设在所述气圈主体的表面,所述气圈主体的前表面与后表面均粘设安装有吸汗棉布,当该气圈主体在佩戴使用时,通过双面的吸汗棉布可更好的起到吸汗作用。
[0007]优选的,所述气圈主体的表面阵列开设有透气孔,所述气圈主体的一端通过第一扎带与第二扎带穿过透气孔,且所述第一扎带与第二扎带通过子贴与母贴粘设连接,气圈主体一端的扎带通过透气孔方便连接,所述吸汗棉布上开设有与所述透气孔对位的通孔,同时对位的通孔与透气孔可更好的透气,防止透气效果受到影响。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9](1)常用的气圈在使用时,通常直接放置在手臂与躯体之间,放置不稳容易偏移掉落,且气圈的直径大小固定,无法适用手臂粗细不同的病患,通过将该气圈设置为可调节的结构,当不同的患者在使用时,可通过扎带穿过透气孔固定在手臂上,同时通过扎带保证佩戴的稳定性,且扎带设置在不同的透气孔内可适用臂粗不同的患者,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0010](2)同时当该气圈在适用佩戴时,若长时间的佩戴使用,皮肤表面会产生汗液,通过在该气圈主体上设置有透气孔,提高该装置的透气性,且同时在气圈主体的两侧设置有吸汗棉布,吸汗棉布通过第二魔术贴粘设固定,当使用时若皮肤上产生汗液可通过气圈主体上设置的吸汗棉布进行吸附,同时粘设的吸汗棉布方便清洁更换,提高佩戴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气垫佩戴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气垫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气圈主体;2、第一扎带;3、透气孔;4、吸汗棉布;5、第一魔术贴;6、第二魔术贴;7、第二扎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腋窝压力性损伤的气圈,包括气圈主体1,气圈主体1的表面阵列开设有透气孔3,阵列的透气孔3可提高透气效果,提高佩戴时的舒适性,气圈主体1的一端通过第一扎带2与第二扎带7穿过透气孔3,且第一扎带2与第二扎带7通过子贴与母贴粘设连接,通过粘设的连接结构方便拆装,便于佩戴使用,气圈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扎带,扎带包括第一扎带2和第二扎带7,第一扎带2与第二扎带7通过缝设连接,且第一扎带2与第二扎带7对称缝设在气圈主体1的一侧,同时扎带上设置有第一魔术贴5,第一魔术贴5包括有子母贴,子贴缝设在第一扎带2上,母贴缝设在第二扎带7上,当不同的患者在使用时,可通过扎带穿过透气孔3固定在手臂上,同时通过扎带保证佩戴的稳定性,且扎带设置在不同的透气孔3内可适用臂粗不同的患者。
[0017]为了提高佩戴时的舒适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气圈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吸汗棉布4,气圈主体1的表面缝设有第二魔术贴6,吸汗棉布4通过第二魔术贴6粘设在气圈主体1的表面,气圈主体1的前表面与后表面均粘设安装有吸汗棉布4,佩戴时通过吸汗棉布4柔软的特性可更好的防止压伤,吸汗棉布4上开设有与透气孔3对位的通孔,且与透气孔3对位的通孔可防止透气效果受到影响。
[001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常用的气圈在使用时,通常直接放置在手臂与躯体之间,放置不稳容易偏移,且气圈的直径大小固定,无法适用手臂粗细不同的病患,通过将该气圈设置为可调节的结构,当不同的患者在使用时,可将气圈主体1绕设在患者的
手臂的一端靠近腋下的部位,绕设后通过第一扎带2与第二扎带7穿过气圈主体1表面开设的透气孔3,同时通过扎带上的第一魔术贴5黏贴将气圈主体1固定在手臂上,通过扎带扎紧保证佩戴的稳定性,且扎带设置在不同的第一扎带2内可适用臂粗不同的患者,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当该气圈主体1在适用佩戴时,若长时间的佩戴使用,皮肤表面会产生汗液,通过在该气圈主体1上设置的透气孔3,可提高该装置佩带时的透气性,且同时在气圈主体1的两侧表面设置有吸汗棉布4,吸汗棉布4通过第二魔术贴6粘设固定,当使用时若皮肤上产生汗液可通过吸汗棉布4进行吸附,且吸汗棉布4的柔软性可更好的防止出现压力性损伤,同时粘设的吸汗棉布4方便清洁更换,提高了便捷性与佩戴时的舒适性。
[001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腋窝压力性损伤的气圈,包括气圈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圈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扎带,所述扎带包括第一扎带(2)和第二扎带(7),所述第一扎带(2)与第二扎带(7)通过缝设连接,且所述第一扎带(2)与第二扎带(7)对称缝设在所述气圈主体(1)的一侧,同时所述扎带上设置有第一魔术贴(5),所述第一魔术贴(5)包括有子母贴,子贴缝设在第一扎带(2)上,母贴缝设在第二扎带(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腋窝压力性损伤的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圈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吸汗棉布(4),所述气圈主体(1)的表面缝设有第二魔术贴(6),所述吸汗棉布(4)通过第二魔术贴(6)粘设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菲朱明丽袁潇刘欣毛黎丽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老年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