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收集腹腔引流液标本的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1400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降低标本污染发生的情况、不易发生穿刺伤、操作方便、提高标本采集效率的便于收集腹腔引流液标本的引流装置。该便于收集腹引流液标本的引流装置,包括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引流液暂存腔体、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连接管,通过设置的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将腹腔引流液分成两股,一股直接进入引流袋,另一股进入引流液暂存腔体,采用快进慢出的方式,使得引流液暂存腔体处于流动状态,一直有新鲜的体液流入,降低了污染发生的可能,通过设置的穿刺器来进行腹腔引流液标本的采集不容易发生穿刺伤,操作简单,适合在医疗器具技术领域推广。适合在医疗器具技术领域推广。适合在医疗器具技术领域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收集腹腔引流液标本的引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收集腹腔引流液标本的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腹腔引流液的常规、生化等检查对多种疾病术后的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比如胰腺术后患者,需监测引流液淀粉酶指标,关注是否有胰瘘的发生,对临床诊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临床上收集腹腔引流液标本常见有两种方式,一是从引流袋接取,二是从引流管穿刺抽液。以上两种方式存在以下弊端:1.引流袋不会频繁更换,从引流袋接取存在标本污染的问题,对术后感染的判断产生误导,同时液体长时间放置以后,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导致检验指标不准确;2.用注射器穿刺引流管虽然准确性相对较高,但是抽液存在医务人员针刺伤风险,增加院内感染发生的风险,同时引流管存在针眼后会增加患者逆行感染、引流液渗漏、引流不充分等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降低标本污染发生的情况、不易发生穿刺伤、操作方便、提高标本采集效率的便于收集腹腔引流液标本的引流装置。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便于收集腹腔引流液标本的引流装置,包括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引流液暂存腔体、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排液管;
[0005]所述第一导管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用于将第一导管的上端与腹腔导管相连;
[0006]所述第一分流管的上端、第二分流管的上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导管的下端共同组成一个倒Y形结构,所述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二者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二分流管的长度大于第一分流管的长度,所述第一分流管的上端、第二分流管的上端分别与第一导管连通;
[0007]所述第二导管设置在第一导管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导管的上端与第二分流管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二者互相连通,所述第二导管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用于将第二导管的下端与引流袋的导管相连;
[0008]所述引流液暂存腔体的上侧壁与第一分流管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二者互相连通,所述引流液暂存腔体位于第二分流管的左侧;
[0009]所述引流液暂存腔体的下侧壁的左侧设置有液体导流器,所述液体导流器用于将引流液暂存腔体内的引流液体导出;
[0010]所述排液管的上端与引流液暂存腔体的下侧壁固定连接且二者互相连通,所述排液管的下端固定在第二导管的侧壁上端且二者互相连通,所述排液管的内径小于第一分流管的内径的三分之一。
[0011]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导管的内腔下端竖直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高度大于等于第一导管的高度的三分之一,所述分流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导管的内侧壁
上,所述分流板将第一导管的内腔下端分割成第一分流腔和第二分流腔,所述第一分流腔与第一分流管互相连通,所述第二分流腔与第二分流管互相连通。
[0012]进一步的是,所述引流液暂存腔体的容积为10ml。
[0013]进一步的是,所述引流液暂存腔体形状为柱体状或椭球状。
[0014]进一步的是,所述引流液暂存腔体采用TPE材质制成。
[0015]进一步的是,所述液体导流器采用穿刺器,所述穿刺器的内腔与引流液暂存腔体的内腔互相连通。
[0016]进一步的是,所述引流液暂存腔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容量刻度线。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1.通过设置的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将腹腔引流液分成两股,一股直接进入引流袋,另一股进入引流液暂存腔体,通过设置排液管的内径小于第一分流管的内径的三分之一,采用快进慢出的方式,使得引流液暂存腔体处于流动状态,一直有新鲜的体液流入,降低了污染发生的可能。
[0019]2.通过设置的穿刺器来进行腹腔引流液标本的采集,相比以往采用注射器针头穿刺引流管抽液,不容易发生穿刺伤。
[0020]3.本装置操作非常方便,稍加培训,病患家属也能掌握,提高标本采集效率。
[0021]4.临床上经常需要捏管子来保持通畅,相较于一般的引流袋没有挤压的位置,本装置的引流液暂存腔体可以方便捏和挤压。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该便于收集腹腔引流液标本的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该便于收集腹腔引流液标本的引流装置正视图;
[0024]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第一导管的剖面图;
[0025]图中标记说明:第一导管1、第二导管2、引流液暂存腔体3、第一分流管4、第二分流管5、排液管6、第一连接头7、第二连接头8、液体导流器9、分流板10、第一分流腔11、第二分流腔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7]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8]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9]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0]如图1、2所示,该便于收集腹腔引流液标本的引流装置,包括第一导管1、第二导管2、引流液暂存腔体3、第一分流管4、第二分流管5、排液管6;
[0031]所述第一导管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7,所述第一连接头7用于将第一导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收集腹腔引流液标本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管(1)、第二导管(2)、引流液暂存腔体(3)、第一分流管(4)、第二分流管(5)、排液管(6);所述第一导管(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7),所述第一连接头(7)用于将第一导管(1)的上端与腹腔导管相连;所述第一分流管(4)的上端、第二分流管(5)的上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导管(1)的下端共同组成一个倒Y形结构,所述第一分流管(4)、第二分流管(5)二者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二分流管(5)的长度大于第一分流管(4)的长度,所述第一分流管(4)的上端、第二分流管(5)的上端分别与第一导管(1)连通;所述第二导管(2)设置在第一导管(1)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导管(2)的上端与第二分流管(5)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二者互相连通,所述第二导管(2)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头(8),所述第二连接头(8)用于将第二导管(2)的下端与引流袋的导管相连;所述引流液暂存腔体(3)的上侧壁与第一分流管(4)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二者互相连通,所述引流液暂存腔体(3)位于第二分流管(5)的左侧;所述引流液暂存腔体(3)的下侧壁的左侧设置有液体导流器(9),所述液体导流器(9)用于将引流液暂存腔体(3)内的引流液体导出;所述排液管(6)的上端与引流液暂存腔体(3)的下侧壁固定连接且二者互相连通,所述排液管(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菲蔡合彭兵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