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万向定型持针器,包括钳头和万向定型管,所述钳头用于夹持缝针,所述万向定型管的一端与所述钳头相连,所述万向定型管具有塑形能力,塑形后的所述万向定型管能维持形状与所述钳头一同伸入患者体内。在本申请的方案中,医护人员能对万向定型管进行塑形,并使钳头夹持缝针,塑形后的万向定型管能维持形状与钳头一同伸入患者体内,以便夹持有缝针的钳头到达患者体内的手术区域,如此提高了万向定型持针器的灵活性,通过对万向定型管进行塑形,避免了在患者腔室内形成操作死角,为患者手术操作提供了便利,同时该万向定型持针器的造价低,便于医院大规模推广使用。医院大规模推广使用。医院大规模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万向定型持针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万向定型持针器。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持针器是一种用于夹持缝合针的器械,在手术过程中,通常利用持针器夹住缝合针给伤口缝合以及给缝线打结,以此提高医护人员给患者进行伤口缝合的便利性。
[0003]虽然目前的持针器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的持针器还存在着不足,具体在于:
[0004]随着微创外科操作的理念深入人心,目前大部分胸外科及腹部外科手术的切口趋向于发展为单孔,但是由于目前所使用的腔镜持针器多为硬性杆状结构,其灵活性较差,使得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单孔的限制,易使腔室内的有些空间区域形成操作死角,影响手术操作。
[0005]所以,基于上述问题,目前亟需设计一种更为灵活的万向定型持针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持针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更为灵活的万向定型持针器。
[0007]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万向定型持针器,包括钳头和万向定型管,所述钳头用于夹持缝针,所述万向定型管的一端与所述钳头相连,所述万向定型管具有塑形能力,塑形后的所述万向定型管能维持形状与所述钳头一同伸入患者体内。
[0009]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万向定型管包括内管,所述内管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内管用于塑形,所述内管内设置有移动软管,所述移动软管与钳头相连,所述移动软管能随所述内管一同弯曲,且顶推所述移动软管能使所述移动软管和钳头相对所述内管移动。
[0010]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管为金属弹簧钢线和镀锌铁线旋绕包覆而成的复合型金属管,所述移动软管为金属材料制成的软管。
[0011]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软管上用于与所述钳头相连的端部设置有伸入座,所述伸入座与所述内管相配合,所述伸入座用于约束所述钳头相对所述内管移动时的可移动范围。
[0012]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伸入座包括第一伸入座和第二伸入座,所述第一伸入座与所述移动软管相固定,所述第二伸入座与所述内管相固定,且所述第一伸入座能相对所述第二伸入座滑动,所述第一伸入座和所述第二伸入座之间通过导槽滑块进行配合,使得在被顶推的所述移动软管相对所述内管移动时,所述第一伸入座和所述第二伸入座发生相对滑动。
[0013]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伸入座和所述第二伸入座均为环状结构,
且所述第一伸入座和所述第二伸入座相互套设。
[0014]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软管上的远离所述钳头的端部设置有操作部,所述操作部用于控制所述钳头的开合。
[0015]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操作部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环状接结构且相互套设,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操作部相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内管相固定,在顶推所述操作部时,所述移动软管相对所述内管移动,且所述第一连接件能相对所述第二连接件滑动。
[0016]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接触的表面设置有橡胶层,且同时接触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所述橡胶层呈被挤压状态。
[0017]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软管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移动软管内设置有传动导丝,所述传动导丝的一端与所述钳头相配合,所述传动导丝的另一端与所述操作部相配合,通过控制所述操作部,能使所述传动导丝相对所述移动软管活动,以使所述传动导丝驱动所述钳头的开合;所述传动导丝包括导丝本体和金属软管,所述导丝本体为不锈钢钢绳,所述金属软管包裹在所述导丝本体上,且所述导丝本体相配合于所述钳头和所述操作部。
[0018]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万向定型管套设有柔性套管,所述柔性套管的外壁光滑。
[0019]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钳头包括钳头基座、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所述钳头基座与所述万向定型管相连,所述第一钳臂固定在所述钳头基座上,所述第二钳臂与所述钳头基座相铰接,且所述钳头基座和所述第二钳臂通过弹性片相连接,所述弹性片提供弹性力使所述钳头处于常开状态,所述传动导丝与所述第二钳臂相连,拉动所述传动导丝能使所述第二钳臂转动,并使所述钳头由常开状态趋于闭合并直至闭合。
[0020]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操作部包括操作基座、第一操作臂和第二操作臂,所述操作基座与所述万向定型管相连,所述第一操作臂固定在所述操作基座上,所述第二操作臂与所述操作基座相铰接,且所述传动导丝与所述第二操作臂相连,所述第二操作臂相对所述操作基座转动时能拉动所述传动导丝,使所述传动导丝带动所述第二钳臂转动,并使所述钳头能由常开状态趋于闭合并直至闭合。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在本申请的方案中,该万向定型持针器包括钳头和万向定型管,万向定型管的一端与钳头相连,万向定型管具有塑形能力,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对万向定型管进行塑形,并使钳头夹持缝针,使得塑形后的万向定型管能维持形状与钳头一同伸入患者体内,以便夹持有缝针的钳头到达患者体内的手术区域,如此提高了万向定型持针器的灵活性,通过对万向定型管进行塑形,避免了在患者腔室内形成操作死角,为患者手术操作提供了便利,同时该万向定型持针器的造价低,便于医院大规模推广使用;
[0023]万向定型管包括内管,内管为中空管状结构,内管用于塑形,并且内管内设置有移动软管,移动软管与钳头相连,在对内管进行塑形时,移动软管能随内管一同弯曲,以便万向定型管的塑形,在将万向定型管伸入患者体内后,顶推移动软管能使移动软管与钳头相对内管移动,进而可在内管保持静止的情况下,使钳头移动,如此,在进行组织缝合时,便于对钳头的位置进行微调,在单孔腔镜手术中,多个手术器械伸入同一个孔内时,通过顶推移
动软管,使钳头发生移动时,可使内管相对其他手术器械保持静止,能够减小多个手术器械发生打架的可能,能提高了医护人员控制万向定型持针器的便利性;
[0024]伸入座包括第一伸入座和第二伸入座,第一伸入座与移动软管相固定,第二伸入座与内管相固定,并且第一伸入座能相对第二伸入座滑动,第一伸入座和第二伸入座之间通过导槽滑块进行配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在第一伸入座上设置滑块,在第二伸入座上设置导槽,使得滑块能沿着导槽滑动,且第一伸入座不与第二伸入座脱离,进而使得在被顶推的移动软管相对内管移动时,第一伸入座和第二伸入座之间发生相对滑动,进而提高了第一伸入座相对第一伸入座滑动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提高了钳头相对内管移动时的稳定性;
[0025]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接触的表面设置有橡胶层,并且同时接触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橡胶层呈被挤压状态,如此增大了第一连接件相对第二连接件移动时的摩擦力,使得第一连接件相对第二连接件移动后,能提高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万向定型持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钳头和万向定型管,所述钳头用于夹持缝针,所述万向定型管的一端与所述钳头相连,所述万向定型管具有塑形能力,塑形后的所述万向定型管能维持形状与所述钳头一同伸入患者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向定型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定型管包括内管,所述内管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内管用于塑形,所述内管内设置有移动软管,所述移动软管与钳头相连,所述移动软管能随所述内管一同弯曲,且顶推所述移动软管能使所述移动软管和钳头相对所述内管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万向定型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为金属弹簧钢线和镀锌铁线旋绕包覆而成的复合型金属管,所述移动软管为金属材料制成的软管。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万向定型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软管上用于与所述钳头相连的端部设置有伸入座,所述伸入座与所述内管相配合,所述伸入座用于约束所述钳头相对所述内管移动时的可移动范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万向定型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入座包括第一伸入座和第二伸入座,所述第一伸入座与所述移动软管相固定,所述第二伸入座与所述内管相固定,且所述第一伸入座能相对所述第二伸入座滑动,所述第一伸入座和所述第二伸入座之间通过导槽滑块进行配合,使得在被顶推的所述移动软管相对所述内管移动时,所述第一伸入座和所述第二伸入座发生相对滑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万向定型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入座和所述第二伸入座均为环状结构,且所述第一伸入座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贻达,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