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1317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中线模块、逆变模块和控制模块,中线模块与逆变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中线模块和逆变模块连接,中线模块与直流电源连接,逆变模块与负载连接;控制模块用于采集中线模块的中线采样数据并根据中线采样数据输出中线控制信号至中线模块,采集逆变模块的逆变采样数据并根据逆变采样数据输出逆变控制信号至逆变模块;中线模块用于根据中线控制信号使中线模块的输出达到第一平衡状态;当中线模块的输出为第一平衡状态后,逆变模块用于根据逆变控制信号使逆变模块的输出达到第二平衡状态。该控制电路解决了三相四线制逆变器在母线不平衡状态下逆变器输出电压畸变和电流尖峰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特别涉及一种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提高三相逆变器带不平衡负载能力,常见的技术有:三相组合逆变器和三相四桥臂逆变器。三相组合逆变器要求的功率器件太多(12只),一般通过三只单相变压器的次级组成,拓扑结构复杂、成本高,三相四桥臂逆变器在非隔离的三相逆变器中应用最为广泛。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基本构成是在三相三桥臂逆变器基础上增加第四个桥臂。
[0003]维持中点平衡的常规类似技术方案有“直接电容分裂式”,“直接电容分裂式”由于是较大的分裂电容,故具有成本高、体积大的缺点,分裂电容的中点轻微漂移都会影响输出波形质量。还有通过检测零序电流直接通过电感元件与第四桥臂相连接的方式,具有无法保证中点电压为0,输出波形受影响的缺点。再就是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的分裂电容器三相四桥臂逆变器,该方案为了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但采取分裂电容中点注入三次谐波的方式,采取垂直正交控制策略,控制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控制电路,能够解决三相四线制逆变器在母线不平衡状态下逆变器输出电压畸变和电流尖峰的问题,使得逆变器启动过程更加平稳。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方式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控制电路,包括中线模块、逆变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中线模块与所述逆变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中线模块和所述逆变模块连接,所述中线模块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逆变模块与负载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采集所述中线模块的中线采样数据并根据所述中线采样数据输出中线控制信号至所述中线模块,采集所述逆变模块的逆变采样数据并根据所述逆变采样数据输出逆变控制信号至所述逆变模块;所述中线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中线控制信号使所述中线模块的输出达到第一平衡状态;当所述中线模块的输出为所述第一平衡状态后,所述逆变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逆变控制信号使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出达到第二平衡状态。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线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分压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分压单元、所述直流电源、所述控制模块及所述逆变模块连接,所述分压单元分别与所述直流电源和所述逆变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中线控制信号确定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中开关的通断;所述分压单元用于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配合以使所述中线模块的输出达到所述第一平衡状态。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开关管Q1和开关管Q2,所述开关管Q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直流电源、所述分压单元及所述逆变模块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管Q2的第一端和所述分压单元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直流电源、所述分压单元及所述逆变模块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和所述开关管Q2的控
制端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压单元包括电容C1、电容C2及电感L1,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管Q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管Q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管Q1的第二端和所述开关管Q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电容C2的第一端及所述逆变模块连接。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逆变模块包括第二开关单元和滤波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中线模块和所述滤波单元连接,所述滤波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所述中线模块及所述负载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逆变控制信号确定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中开关的通断;所述滤波单元用于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配合以使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出达到所述第二平衡状态。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开关管Q3、开关管Q4、开关管Q5、开关管Q6、开关管Q7及开关管Q8,所述开关管Q3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管Q5的第一端、开关管Q7的第一端、所述直流电源及所述中线模块连接,所述开关管Q3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管Q4的第一端和所述滤波单元连接,所述开关管Q5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管Q6的第一端和所述滤波单元连接,所述开关管Q7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管Q8的第一端和所述滤波单元连接,所述开关管Q4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管Q6的第二端、所述开关管Q8的第二端、所述直流电源及所述中线模块连接,所述开关管Q3的控制端、开关管Q4的控制端、开关管Q5的控制端、开关管Q6的控制端、开关管Q7的控制端及开关管Q8的控制端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电感Lr、电感Ls、电感Lt、电容Cr、电容Cs及电容Ct,所述电感Lr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管Q7的第二端和所述开关管Q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s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管Q5的第二端和所述开关管Q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t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管Q3的第二端和所述开关管Q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r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r的第一端和所述负载连接,所述电感Ls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s的第一端和所述负载连接,所述电感Lt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t的第一端和所述负载连接,所述电容Cr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s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t的第二端及所述中线模块连接。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中线控制单元和逆变控制单元,所述中线控制单元与所述中线模块连接,所述逆变控制单元与所述逆变模块连接;所述中线控制单元用于采集所述中线模块的所述中线采样数据,根据所述中线采样数据输出中线控制信号至所述中线模块;所述逆变控制单元用于采集所述逆变模块的所述逆变采样数据,根据所述逆变采样数据输出逆变控制信号至所述逆变模块。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中线模块、逆变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中线模块与所述逆变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中线模块和所述逆变模块连接,所述中线模块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逆变模块与负载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采集所述中线模块的中线采样数据并根据所述中线采样数据输出中线控制信号至所述中线模块,采集所述逆变模块的逆变采样数据并根据所述逆变采样数据输出逆变控制信号至所述逆变模块;所述中线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中线控制信号使所述中线模块的输出达到第一平衡状态;当所述中线模块的输出为所述第一平衡状态后,所述逆变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逆变控制信号使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出达到
第二平衡状态。因此,控制电路能够解决三相四线制逆变器在母线不平衡状态下逆变器输出电压畸变和电流尖峰的问题,使得逆变器启动过程更加平稳。
附图说明
[0014]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线模块、逆变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中线模块与所述逆变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中线模块和所述逆变模块连接,所述中线模块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逆变模块与负载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采集所述中线模块的中线采样数据并根据所述中线采样数据输出中线控制信号至所述中线模块,采集所述逆变模块的逆变采样数据并根据所述逆变采样数据输出逆变控制信号至所述逆变模块;所述中线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中线控制信号使所述中线模块的输出达到第一平衡状态;当所述中线模块的输出为所述第一平衡状态后,所述逆变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逆变控制信号使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出达到第二平衡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线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分压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分压单元、所述直流电源、所述控制模块及所述逆变模块连接,所述分压单元分别与所述直流电源和所述逆变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中线控制信号确定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中开关的通断;所述分压单元用于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配合以使所述中线模块的输出达到所述第一平衡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开关管Q1和开关管Q2,所述开关管Q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直流电源、所述分压单元及所述逆变模块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管Q2的第一端和所述分压单元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直流电源、所述分压单元及所述逆变模块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和所述开关管Q2的控制端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单元包括电容C1、电容C2及电感L1,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管Q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管Q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管Q1的第二端和所述开关管Q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电容C2的第一端及所述逆变模块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模块包括第二开关单元和滤波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中线模块和所述滤波单元连接,所述滤波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所述中线模块及所述负载连接;所述第二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平新李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麦格米特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