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门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1138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门锁结构,属于汽车用零部件的技术领域。所述汽车门锁结构包括壳体单元,锁体基座设置在壳体单元内部,安装底板与安装盖板布置在锁体基座的两侧;锁体单元布置在壳体单元的内部,锁体单元包括锁止机构,以及配合锁体机构运动的限位机构,锁止机构包括开启拨臂,与开启拨臂相互配合的棘爪,以及与棘爪相互配合的棘轮;棘轮设置有驱动端,驱动端包括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以及驱动滑面,棘爪的第二突块与棘轮的驱动端相耦合,实现车门的开启和关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锁体结构紧凑体积小、性能稳定、低成本、强度安全可靠;该锁体配合把手或传动机构装置可以应用于无B柱车门的前门和后门,提升上下车的方便性和使用的便利性。和使用的便利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门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用零部件的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门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无B柱车身由于取消了传统的侧围B柱,前后车门打开后形成一个较大上、下车通道,可以提供更好的上、下车方便性或装卸货物的方便性。所以国内外无B柱车型也越来越多。
[0003]如图1,目前汽车用车门锁体1010体积较大,结构复杂,其一般布置装配于车门的中部,锁扣1020装配于车身侧围B柱/C柱上。由于车门上部空腔尺寸的限制,传统锁体不能布置于车门上部及车门下部。虽然此种门锁也有用于无B柱车身的情况,但在相关的技术方案中,无B柱车身同一侧的车门的前车门中部设有前门锁体,后车门中部设有锁扣,同时后门需要再单独至少再设置一套锁体与车身连接才能实现无B柱对开车门的牢固锁紧。
[0004]如图2,由于车门锁锁体尺寸的限制,其只能装配于车门的中部。当其应用于无B柱车型,第一锁体1030装配于前车门的中部,第一锁环1031装配于后车门中部。车门关闭时前车门的锁体与后车门的锁扣相互锁紧,第二锁体1040及第二锁环1041布置于后车门的上部,第三锁体1050及第三锁环1051布置于后车门的下部。打开车门时需要先解锁并打开前门,然后才能解锁并打开后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上下车的方便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门锁结构,以解决车门锁体过大,前门后门开启相互限制带来的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r/>[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汽车门锁结构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汽车门锁结构,包括壳体单元,锁体基座设置在壳体单元内部,安装底板与安装盖板布置在锁体基座的两侧;
[0008]锁体单元布置在壳体单元的内部,锁体单元包括锁止机构,以及配合锁体机构运动的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
[0009]锁止机构包括开启拨臂,与开启拨臂相互配合的棘爪,以及与棘爪相互配合的棘轮;
[0010]棘轮设置有驱动端,驱动端包括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以及驱动滑面,棘爪的第二突块与棘轮的驱动端相耦合,实现车门的开启和关闭。
[0011]进一步,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及扭簧,所述限位块及扭簧均固定在锁体基座上。
[0012]进一步,所述开启拨臂上设置有推动装置,推动装置的截面为L型。
[0013]进一步,所述棘爪设置有第一突块和第二突块,第一突块与推动装置相接触。
[0014]进一步,所述棘爪的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的截面均呈V型。
[0015]进一步,所述附件单元包括轴套及开启拨臂铆钉,开启拨臂的一端由轴套通过开启拨臂铆钉铆接到安装底板上,开启拨臂可围绕轴套旋转。
[0016]进一步,所述底板盖板铆钉,用于固定壳体单元中的安装底板、锁体基座及安装盖板。壳体单元贯穿连接有铆接轴,分别为棘轮轴和棘爪轴。
[0017]进一步,所述棘轮活动连接于棘轮轴,第一扭簧设置于锁体基座和棘轮上,棘爪活动连接于棘爪轴,第二扭簧设置于锁体基座和棘爪上。
[0018]本技术的一种汽车门锁结构具有以下优点:锁体结构紧凑体积小、性能稳定、低成本、强度安全可靠。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汽车门锁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的一种汽车门锁结构,设计一种新型锁体,满足法规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大大减小门锁体积,可以布置装配于车门的上/下部。该锁体配合把手或传动机构装置可以应用于无B柱车门的前门和后门,每个门有单独的锁系统,无互锁关系。目的是实现无B柱前后门的同时开闭功能,更加进一步提升无B柱车型的上下车的方便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现有车门锁装配布置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现有无B柱车型门锁布置方式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专利汽车门锁结构爆炸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专利汽车门锁结构装配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专利汽车门锁锁止机构开启拨臂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专利汽车门锁锁止机构棘爪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专利汽车门锁锁止机构棘轮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技术专利汽车门锁锁体基座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技术专利汽车门锁全锁状态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技术专利汽车门锁半锁状态示意图;
[0031]图11为本技术专利汽车门锁全开状态示意图;
[0032]图12为本技术专利汽车门锁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3]图13为本技术专利汽车门锁布置位置示意图。
[0034]图中标记说明:
[0035]1010、锁体
ꢀꢀꢀꢀꢀꢀꢀꢀꢀꢀꢀꢀꢀꢀꢀꢀꢀꢀꢀꢀꢀꢀꢀꢀꢀꢀꢀꢀꢀꢀꢀꢀꢀ
1020、锁扣
[0036]1030、第一锁体
ꢀꢀꢀꢀꢀꢀꢀꢀꢀꢀꢀꢀꢀꢀꢀꢀꢀꢀꢀꢀꢀꢀꢀꢀꢀꢀꢀꢀꢀ
1031、第一锁环
[0037]1040、第二锁体
ꢀꢀꢀꢀꢀꢀꢀꢀꢀꢀꢀꢀꢀꢀꢀꢀꢀꢀꢀꢀꢀꢀꢀꢀꢀꢀꢀꢀꢀ
1041、第二锁环
[0038]1050、第三锁体
ꢀꢀꢀꢀꢀꢀꢀꢀꢀꢀꢀꢀꢀꢀꢀꢀꢀꢀꢀꢀꢀꢀꢀꢀꢀꢀꢀꢀꢀ
1051、第三锁环
[0039]100、壳体单元
ꢀꢀꢀꢀꢀꢀꢀꢀꢀꢀꢀꢀꢀꢀꢀꢀꢀꢀꢀꢀꢀꢀꢀꢀꢀꢀꢀꢀꢀꢀ
110、安装底板
[0040]120、安装盖板
ꢀꢀꢀꢀꢀꢀꢀꢀꢀꢀꢀꢀꢀꢀꢀꢀꢀꢀꢀꢀꢀꢀꢀꢀꢀꢀꢀꢀꢀꢀ
121、第一凹槽
[0041]130、锁体基座
ꢀꢀꢀꢀꢀꢀꢀꢀꢀꢀꢀꢀꢀꢀꢀꢀꢀꢀꢀꢀꢀꢀꢀꢀꢀꢀꢀꢀꢀꢀ
131、第二凹槽
[0042]210、锁止机构
[0043]220、限位机构
ꢀꢀꢀꢀꢀꢀꢀꢀꢀꢀꢀꢀꢀꢀꢀꢀꢀꢀꢀꢀꢀꢀꢀꢀꢀꢀꢀꢀꢀꢀ
221、第一限位块
[0044]222、第二限位块
ꢀꢀꢀꢀꢀꢀꢀꢀꢀꢀꢀꢀꢀꢀꢀꢀꢀꢀꢀꢀꢀꢀꢀꢀꢀꢀꢀꢀ
223、第三限位块
[0045]224、第一扭簧
ꢀꢀꢀꢀꢀꢀꢀꢀꢀꢀꢀꢀꢀꢀꢀꢀꢀꢀꢀꢀꢀꢀꢀꢀꢀꢀꢀꢀꢀꢀ
225、第二扭簧
[0046]230、开启拨臂
ꢀꢀꢀꢀꢀꢀꢀꢀꢀꢀꢀꢀꢀꢀꢀꢀꢀꢀꢀꢀꢀꢀꢀꢀꢀꢀꢀꢀꢀꢀ
231、推动装置
[0047]240、棘爪
ꢀꢀꢀꢀꢀꢀꢀꢀꢀꢀꢀꢀꢀꢀꢀꢀꢀꢀꢀꢀꢀꢀꢀꢀꢀꢀꢀꢀꢀꢀꢀꢀꢀꢀ
241、第一突块
[0048]242、第二突块
ꢀꢀꢀꢀꢀꢀꢀꢀꢀꢀꢀꢀꢀꢀꢀꢀꢀꢀꢀꢀꢀꢀꢀꢀꢀꢀꢀꢀꢀꢀ
250、棘轮...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门锁结构,包括壳体单元,锁体基座设置在壳体单元内部,安装底板与安装盖板布置在锁体基座的两侧;锁体单元布置在壳体单元的内部,锁体单元包括锁止机构,以及配合锁体机构运动的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锁止机构包括开启拨臂,与开启拨臂相互配合的棘爪,以及与棘爪相互配合的棘轮;棘轮设置有驱动端,驱动端包括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以及驱动滑面,棘爪的第二突块与棘轮的驱动端相耦合,实现车门的开启和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及扭簧,所述限位块及扭簧均固定在锁体基座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开启拨臂上设置有推动装置,推动装置的截面为L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棘爪设置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太成赵丽明赵春雷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