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库用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0811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库用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底座,两组所述底座顶端皆设置有罐体,所述罐体包括设置在两组底座顶端表面上的余热回收仓、设置在余热回收仓前端表面上的进气仓、设置在进气仓内壁中部的密封板、设置在密封板左侧的左仓室和设置在密封板右侧的右仓室,所述罐体内部设置有回收结构;通过设置的罐体和回收结构等,有效避免了由于冷库用空气压缩机排出的废气压力较大,废气在通过进气管进入回收仓内部后,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快速通过导热管并从出气管排出,且空气的热传导效率较差,快速通过的废气中的热量无法充分进行利用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库用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库用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空气压缩机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从动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重要组成设备,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构造与水泵类似,由于冷库用空气压缩机在工作时会排出带有大量热量的废气,直接排出会造成能量的浪费,因此一般会使用冷库用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来对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现有的冷库用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000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的冷库用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一般是通过废气余热加热锅炉水的方式对热量进行回收的,当废气导入回收仓内后,废气与管道接触并进行热交换,热量通过管道对锅炉中的水进行加热,但是由于冷库用空气压缩机排出的废气压力较大,废气在通过进气管进入回收仓内部后,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快速通过导热管并从出气管排出,且空气的热传导效率较差,快速通过的废气中的热量无法充分进行利用,装置的实用性不强,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冷库用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库用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通过设置的罐体和回收结构等,使废气通过进气管进入左仓室内部,在压力的作用下废气分散进入多组导热管内部,并通过多组导热管对余热回收仓内部的水进行加热,废气通过导热管排入右仓室内部后,通过出气管导入另一进气管内部,并在另一余热回收仓内部重复进行回收操作,避免了由于冷库用空气压缩机排出的废气压力较大,废气在通过进气管进入回收仓内部后,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快速通过导热管并从出气管排出,且空气的热传导效率较差,快速通过的废气中的热量无法充分进行利用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库用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底座,两组所述底座顶端皆设置有罐体,所述罐体包括设置在两组底座顶端表面上的余热回收仓、设置在余热回收仓前端表面上的进气仓、设置在进气仓内壁中部的密封板、设置在密封板左侧的左仓室和设置在密封板右侧的右仓室,所述罐体内部设置有回收结构,所述回收结构包括设置在进气仓左侧的进气管、设置在余热回收仓和左仓室内部的若干组导热管、设置在进气仓右侧的出气管、设置在余热回收仓左侧的进水管和设置在余热回收仓右侧的出水管;
[0006]所述余热回收仓能够通过出气管与另一余热回收仓的进气管连接;
[0007]所述导热管皆设置为U形,所述导热管左侧一端皆贯穿余热回收仓和左仓室内壁表面,所述导热管右侧一端皆贯穿余热回收仓和右仓室内壁表面。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余热回收仓至少为两组,且两组余热回收仓皆通过进气管和出气管相互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余热回收仓上外壁设置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皆能够通过收集管道与其他余热回收仓外壁上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余热回收仓顶端皆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余热回收仓顶端表面上的两组卡座、设置在两组卡座之间的卡板、开设在卡板顶端的滑槽、滑动设置在滑槽内部的两组滑块、设置在滑块顶端的安装件、设置在安装件顶端的转动件、转动设置在转动件表面上的转动槽、设置在转动槽顶端的挂钩和设置在两组卡板之间的加固钢筋,所述加固钢筋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组卡板外壁表面上;
[0011]所述挂钩内部皆能够套设钢缆。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槽内壁皆设置有导向杆,且导向杆皆贯穿两组滑块中部。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件皆通过滚动设置在转动件表面上的若干组滚珠为媒介与转动槽内壁接触。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多组所述钢缆的另一端皆连接在同一起重设备上。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6]1.通过设置的罐体和回收结构等,有效避免了由于冷库用空气压缩机排出的废气压力较大,废气在通过进气管进入回收仓内部后,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快速通过导热管并从出气管排出,且空气的热传导效率较差,快速通过的废气中的热量无法充分进行利用的问题,通过将废气通过进气管导入左仓室内部,在压力的作用下废气分散进入多组导热管内部,并通过多组导热管对余热回收仓内部的水进行加热,废气通过导热管排入右仓室内部后,通过出气管导入另一进气管内部,并在另一余热回收仓内部重复进行回收操作,从而达到通过多组罐体和回收结构对废气中的余热进行充分回收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17]2.通过设置的连接结构等,有效避免了当多组罐体通过回收结构连接在一起后,需要进行吊装搬运时,工作人员需要将钢索套设在余热回收仓的表面上,但是由于余热回收仓设置为圆柱形,在吊装过程中余热回收仓仍然可能发生滑动偏移,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通过推动安装件,使安装件带动滑块在滑槽的限制下移动,再转动挂钩,使挂钩带动转动槽在转动件的限制下转动,挂钩转动至合适角度后,再将钢缆套设在挂钩上,从而达到通过多组连接结构和钢缆的相互配合对多组罐体进行同时吊装搬运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图3中A处地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底座;2、罐体;21、余热回收仓;22、进气仓;23、密封板;24、左仓室;25、右仓室;3、回收结构;31、进气管;32、导热管;33、出气管;34、进水管;35、出水管;4、收集管道;5、连接结构;51、卡座;52、卡板;53、滑槽;54、滑块;55、安装件;56、转动件;57、转动槽;58、挂钩;59、加固钢筋;6、钢缆;7、导向杆;8、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5]实施例:
[0026]请参阅图1-图5,一种冷库用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底座1,两组底座1顶端皆设置有罐体2,罐体2包括设置在两组底座1顶端表面上的余热回收仓21、设置在余热回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库用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底座(1)顶端皆设置有罐体(2),所述罐体(2)包括设置在两组底座(1)顶端表面上的余热回收仓(21)、设置在余热回收仓(21)前端表面上的进气仓(22)、设置在进气仓(22)内壁中部的密封板(23)、设置在密封板(23)左侧的左仓室(24)和设置在密封板(23)右侧的右仓室(25),所述罐体(2)内部设置有回收结构(3),所述回收结构(3)包括设置在进气仓(22)左侧的进气管(31)、设置在余热回收仓(21)和左仓室(24)内部的若干组导热管(32)、设置在进气仓(22)右侧的出气管(33)、设置在余热回收仓(21)左侧的进水管(34)和设置在余热回收仓(21)右侧的出水管(35);所述余热回收仓(21)能够通过出气管(33)与另一余热回收仓(21)的进气管(31)连接;所述导热管(32)皆设置为U形,所述导热管(32)左侧一端皆贯穿余热回收仓(21)和左仓室(24)内壁表面,所述导热管(32)右侧一端皆贯穿余热回收仓(21)和右仓室(25)内壁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库用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仓(21)至少为两组,且两组余热回收仓(21)皆通过进气管(31)和出气管(33)相互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库用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仓(21)上外壁设置的进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开永王美钧
申请(专利权)人:京阪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