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060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础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包括底座和第二支撑板,所述底座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上端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弹簧的弹性复位作用,使得两个固定杆分别活动插接在插槽内,使得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连接固定住,接着再将支撑杆插入在固定座内,并通过螺栓使得支撑杆与固定座固定住,使得第二支撑板与底座和第一支撑板连接更加稳定,使得第二支撑板受力较为均匀,从而提高了第二支撑板的支撑强度,该基坑内支撑结构通过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的组装,能够增加支撑的高度,适用性高,提高了该基坑内支撑结构的实用性。结构的实用性。结构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基础坑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大型基坑甚至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柱列式钻孔灌注桩连锁等方法,防护外侧土层坍入,基坑内的支护形式各种,有锚拉支撑、斜柱支撑、连续式垂直支撑、间断式水平支撑、断续式水平支撑、短柱横隔式支撑、临时挡土墙支撑、土钉墙支护、钢板桩支护、水泥土墙支护、排桩内支撑支护、排桩土层锚杆支护等等。
[0003]目前,市场上基坑内支撑结构对基坑侧壁的支撑范围有限,其支撑高度不能够增加,对于一些较深的基坑不能够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包括底座和第二支撑板,所述底座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上端部,所述第一支撑板端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二支撑板端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的表面均开设有插槽,两个所述定位块分别活动插接在定位槽内,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端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内铰接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紧固结构,所述紧固结构包括矩形块和固定杆,所述底座端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地刺,每个所述地刺的底端均为尖端设计。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上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加固杆,两个所述加固杆均与第一支撑板的端部固定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支撑杆的底端活动插接在固定座内,所述固定座内旋转钮入有螺栓,所述支撑杆通过螺栓与底座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矩形块和固定杆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杆均为L型,两个所述固定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固定杆分别活动贯穿两个固定块,并分别插入在插槽内。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矩形块分别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端的两侧,两个所述矩形块的上表面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分别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每个所述滑槽内均固定安装有圆杆,每个所述圆杆上均活动套接有弹簧,每个所述圆杆分别活动贯穿固定杆,每个所述固定杆分别通过弹簧与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1]1、将第二支撑板处两个定位块分别活动插接在定位槽内,使得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初步固定住,接着松开连接杆,利用弹簧的弹性复位作用,使得两个固定杆分别活动插接在插槽内,使得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连接固定住,接着再将支撑杆插入在固定座内,并通过螺栓使得支撑杆与固定座固定住,使得第二支撑板与底座和第一支撑板连接更加稳定,使得第二支撑板受力较为均匀,从而提高了第二支撑板的支撑强度,该基坑内支撑结构通过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的组装,能够增加支撑的高度,适用性高,提高了该基坑内支撑结构的实用性。
[0012]2、通过固定杆滑动设置在滑槽内,圆杆活动贯穿固定杆,对固定杆起到了限位作用,防止固定杆脱离矩形块,保证了该紧固结构的稳定运行,通过底座上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加固杆,两个加固杆分别与第一支撑板端部的两侧固定连接,加强了第一支撑板的支撑强度,保证了基坑内支撑结构的稳定使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基坑内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第一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矩形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底座;11、连接块;12、地刺;13、加固杆;14、固定座;15、螺栓;2、第一支撑板;21、固定块;22、定位槽;3、第二支撑板;31、连接座;32、支撑杆;33、定位块;34、插槽;4、矩形块;41、滑槽;42、圆杆;43、弹簧;5、固定杆;51、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19]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包括底座1和第二支撑板3,底座1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的上端部,第一支撑板2端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1,两个固定块21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定位槽22,第二支撑板3端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定位块33,两个定位块33的表面均开设有插槽34,两个定位块33分别活动插接在定位槽22内,第二支撑板3的端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座31,连接座31内铰接连接有支撑杆32,底座1上设置有紧固结构,紧固结构包括矩形块4和固定杆5,底座1端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块11,两个连接块11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地刺12,每个地刺12的底端均为尖端设计,底座1上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加固杆13,两个加固杆13均与第一支撑板2的端部固定连接,底座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座14,支撑杆32的底端活动插接在固定座14内,固定座14内旋转钮入有螺栓15,支撑杆32通过螺栓15与底座1固定连接,矩形块4和固定杆5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固定杆5均为L型,两个固定杆5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1,两个
固定杆5分别活动贯穿两个固定块21,并分别插入在插槽34内,两个矩形块4分别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端的两侧,两个矩形块4的上表面均开设有滑槽41,两个固定杆5的底端分别滑动设置在滑槽41内,每个滑槽41内均固定安装有圆杆42,每个圆杆42上均活动套接有弹簧43,每个圆杆42分别活动贯穿固定杆5,每个固定杆5分别通过弹簧43与滑槽41的内壁固定连接。
[0020]使用时,首先将地刺12插入在地内,当需要安装第二支撑板3时,先推动连接杆51,使得两个固定杆5进行移动,此时两个弹簧43为受力压缩状态,使用者将第二支撑板3处两个定位块33分别活动插接在定位槽22内,使得第二支撑板3与第一支撑板2初步固定住,接着松开连接杆51,利用弹簧43的弹性复位作用,使得两个固定杆5分别活动插接在插槽34内,使得第二支撑板3与第一支撑板2连接固定住,接着再将支撑杆32插入在固定座14内,并通过螺栓15使得支撑杆32与固定座14固定住,使得第二支撑板3与底座1和第一支撑板2连接更加稳定,使得第二支撑板3受力较为均匀,从而提高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包括底座(1)和第二支撑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2),所述第二支撑板(3)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的上端部,所述第一支撑板(2)端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1),两个所述固定块(21)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定位槽(22),所述第二支撑板(3)端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定位块(33),两个所述定位块(33)的表面均开设有插槽(34),两个所述定位块(33)分别活动插接在定位槽(22)内,所述第二支撑板(3)的端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座(31),所述连接座(31)内铰接连接有支撑杆(32),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紧固结构,所述紧固结构包括矩形块(4)和固定杆(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端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块(11),两个所述连接块(11)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地刺(12),每个所述地刺(12)的底端均为尖端设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加固杆(13),两个所述加固杆(13)均与第一支撑板(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永王东王玲娟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市建筑工程服务中心宿迁市建设工程造价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