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料仓的冷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0388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料仓的冷却机构,涉及冷却机构技术领域,包括支架组件和冷却构件,所述支架组件的上方设置有插接的壳体组件,且所述壳体组件的上设置有冷却构件,所述冷却构件包括泵体、电动机、第一管、冷凝管、翅片组、第二管、冷凝液箱、出液管和侧边管,所述泵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的顶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是利用多组环形片状的翅片组,进行组合起来,贴合在冷凝管的外侧,达到了增加冷却组件接触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设备在冷凝液进行作业的时候,能够以较少的功率,实现较大的冷却效果,实现了对设备功率的有效节约,避免了功率的浪费,而且减少了材料的运用,减轻了设备的重量,有效的提升了设备的冷却效率。有效的提升了设备的冷却效率。有效的提升了设备的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料仓的冷却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机构
,尤其涉及一种冷却料仓的冷却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冷却机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利用更加多的散热管道才能进行有效的冷却,造成效率低下,功率浪费等问题,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冷却料仓的冷却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冷却料仓的冷却机构,该冷却料仓的冷却机构主要是利用多组环形片状的翅片组,进行组合起来,贴合在冷凝管的外侧,达到了增加冷却组件接触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设备在冷凝液进行作业的时候,能够以较少的功率,实现较大的冷却效果,实现了对设备功率的有效节约,避免了功率的浪费,而且减少了材料的运用,减轻了设备的重量,有效的提升了设备的冷却效率。
[0004]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冷却料仓的冷却机构,包括支架组件和冷却构件,所述支架组件的上方设置有插接的壳体组件,且所述壳体组件的上设置有冷却构件;
[0005]所述冷却构件包括泵体、电动机、第一管、冷凝管、翅片组、第二管、冷凝液箱、出液管和侧边管,所述泵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的顶侧,所述泵体连接有电动机的输出端,所述泵体的一侧通过第一管贯穿所述壳体组件连接有冷凝管,且所述冷凝管的外侧设置有翅片组,所述冷凝管的一端贯穿所述壳体组件连接有第二管,且所述第二管的一端连接有冷凝液箱,所述冷凝液箱的通过设置有出液管连接有一端连接泵体的侧边管,所述支架组件的底侧设置有出料组件。
[0006]进一步改进于,所述冷凝管为多组环形分布的管状构造,所述翅片组为多组平行分布的环片状构造,所述第二管、冷凝液箱、出液管与侧边管形成单向流通构造。
[0007]进一步改进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底桁架、螺栓圆盘、底板和卡槽座,所述底桁架的顶侧通过螺栓圆盘螺栓连接有底板,且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卡槽座。
[0008]进一步改进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吊装环、真空板、顶盖围壳、入料盖、挂杆、材料基座和筛孔内壳,所述外壳卡接在所述卡槽座的上方,所述外壳的两端设置有吊装环,所述外壳的外侧设置有真空板,所述外壳的顶侧通过顶盖围壳卡接有入料盖,所述入料盖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连接有挂杆。
[0009]进一步改进于,所述外壳的内底侧设置有材料基座,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多孔状构造的筛孔内壳。
[0010]进一步改进于,所述出料组件包括出料管、活塞、气囊、推杆和液压缸,所述出料管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底侧,所述出料管的内侧设置有活塞,且所述活塞的上方设置有气囊,所述活塞的下方通过推杆连接有液压缸的输出端。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本技术主要是利用多组环形片状的翅片组,进行组合起来,贴合在冷凝管的外侧,达到了增加冷却组件接触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设备在冷凝液进行作业的时候,能够以较少的功率,实现较大的冷却效果,实现了对设备功率的有效节约,避免了功率的浪费,而且减少了材料的运用,减轻了设备的重量,有效的提升了设备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外壳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筛孔内壳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出料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支架组件;101、底桁架;102、螺栓圆盘;103、底板;104、卡槽座;2、壳体组件;201、外壳;202、吊装环;203、真空板;204、顶盖围壳;205、入料盖;206、挂杆;207、材料基座;208、筛孔内壳;3、冷却构件;301、泵体;302、电动机;303、第一管;304、冷凝管;305、翅片组;306、第二管;307、冷凝液箱;308、出液管;309、侧边管;4、出料组件;401、出料管;402、活塞;403、气囊;404、推杆;405、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0]根据图1

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冷却料仓的冷却机构,包括支架组件1和冷却构件3,支架组件1的上方设置有插接的壳体组件2,且壳体组件2的上设置有冷却构件3;
[0021]冷却构件3包括泵体301、电动机302、第一管303、冷凝管304、翅片组305、第二管306、冷凝液箱307、出液管308和侧边管309,泵体301设置在壳体组件2的顶侧,泵体301连接有电动机302的输出端,泵体301的一侧通过第一管303贯穿壳体组件2连接有冷凝管304,且冷凝管304的外侧设置有翅片组305,冷凝管304的一端贯穿壳体组件2连接有第二管306,且第二管306的一端连接有冷凝液箱307,冷凝液箱307的通过设置有出液管308连接有一端连接泵体301的侧边管309,支架组件1的底侧设置有出料组件4。
[0022]冷凝管304为多组环形分布的管状构造,翅片组305为多组平行分布的环片状构造,第二管306、冷凝液箱307、出液管308与侧边管309形成单向流通构造。
[0023]本实施例中,当产品放置好时,在挂杆206的顶部安装好泵体301,启动电动机302输出动力,带动泵体301运行,这样冷凝液,通过冷凝液箱307以此经过出液管308与侧边管309进入泵体301之中,由泵体301将冷凝液利用第一管303注入到冷凝管304之中,吸收壳体组件2内部的热量,由于翅片组305分布多组,因而能够起到增加吸收热量的效率,使得热量最终通过第二管306回流到冷凝液箱307之中达到排放热量的效果,从而实现冷却的功能。
[0024]支架组件1包括底桁架101、螺栓圆盘102、底板103和卡槽座104,底桁架101的顶侧通过螺栓圆盘102螺栓连接有底板103,且底板103的上方设置有卡槽座104。
[0025]本实施例中,设置好底桁架101利用顶侧的螺栓圆盘102将底板103螺栓连接起来,
放置在作业的地点,之后在底板103的顶侧设置好卡槽座104,将外壳201利用吊机配合上吊装环202插接在卡槽座104的内侧。
[0026]壳体组件2包括外壳201、吊装环202、真空板203、顶盖围壳204、入料盖205、挂杆206、材料基座207和筛孔内壳208,外壳201卡接在卡槽座104的上方,外壳201的两端设置有吊装环202,外壳201的外侧设置有真空板203,外壳201的顶侧通过顶盖围壳204卡接有入料盖205,入料盖205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连接有挂杆206。
[0027]本实施例中,由于外壳201的外侧贴合有真空板203,使得设备具备一定的隔热作用,保证了冷却产品的效果,接着打开顶盖围壳204上的入料盖205将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料仓的冷却机构,包括支架组件(1)和冷却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1)的上方设置有插接的壳体组件(2),且所述壳体组件(2)的上设置有冷却构件(3);所述冷却构件(3)包括泵体(301)、电动机(302)、第一管(303)、冷凝管(304)、翅片组(305)、第二管(306)、冷凝液箱(307)、出液管(308)和侧边管(309),所述泵体(301)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2)的顶侧,所述泵体(301)连接有电动机(302)的输出端,所述泵体(301)的一侧通过第一管(303)贯穿所述壳体组件(2)连接有冷凝管(304),且所述冷凝管(304)的外侧设置有翅片组(305),所述冷凝管(304)的一端贯穿所述壳体组件(2)连接有第二管(306),且所述第二管(306)的一端连接有冷凝液箱(307),所述冷凝液箱(307)的通过设置有出液管(308)连接有一端连接泵体(301)的侧边管(309),所述支架组件(1)的底侧设置有出料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料仓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304)为多组环形分布的管状构造,所述翅片组(305)为多组平行分布的环片状构造,所述第二管(306)、冷凝液箱(307)、出液管(308)与侧边管(309)形成单向流通构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料仓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1)包括底桁架(101)、螺栓圆盘(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凌崔业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台市良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