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模块及其风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029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20
一种风扇模块及其风扇装置,其中一种风扇装置包含一支架、一控制电路与二转扇组件。此些转扇组件分别位于支架的二相对面。控制电路电连接此些转扇组件,用以分别控制此些转扇组件朝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通过以上架构,风扇装置能够将所产生的风力紧密集中为涡轮气流,并进一步增强风压且加速空气对流。并进一步增强风压且加速空气对流。并进一步增强风压且加速空气对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扇模块及其风扇装置


[0001]本新型涉及一种风扇模块及其风扇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双涡流风扇的风扇装置及风扇模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产业迅速发展,系统装置内的高功率电子元件例如中央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大幅提高,故,所述电子元件运行时将产生高温,从而影响系统装置内电子元件的工作性能与产品寿命。
[0003]一般而言,多数的散热方法主要只是安装单风扇至系统装置内,其通过产生风压与风量以符合散热需求。然而,单风扇的风压有限,无法让所产生的风力吹得,其能产生空气对流的效果也不佳。故,需要具有更强散热效果的设计。
[0004]如此,如何研发出一种解决方案以精进上述所努力的方向,实乃相关业者目前刻不容缓的一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新型提出一种风扇模块及其风扇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0006]依据本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此种风扇装置包含一支架、第一转扇组件、一第二转扇组件与一控制电路。支架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第一转扇组件位于支架的第一面,用以于支架上旋动。第二转扇组件位于支架的第二面,用以于支架上旋动。控制电路电连接第一转扇组件与第二转扇组件,用以分别控制第一转扇组件与第二转扇组件朝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
[0007]依据本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风扇装置中,第一转扇组件包含一第一马达及一第一涡流扇叶。第一马达安装于支架的第一面上,且电连接控制电路。第一涡流扇叶耦接于第一马达上,用以带动第一涡流扇叶转动。第二转扇组件包含一第二马达及一第二涡流扇叶。第二马达安装于支架的第二面上,且电连接控制电路。第二涡流扇叶耦接于第二马达上,用以带动第二涡流扇叶转动。
[0008]依据本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风扇装置中,支架包含一第一脚座、一第二脚座及一连接肋。连接肋包含一肋板、一第一容置槽与一第二容置槽。肋板连接第一脚座及第二脚座。第一容置槽形成于肋板的一面,且容纳第一马达。第二容置槽形成于肋板的另面,且容纳第二马达。
[0009]依据本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风扇装置中,第一转扇组件包含一第一轮毂、一第一环体及多个第一叶片。第一环体围绕第一轮毂及这些第一叶片。这些第一叶片分别间隔设置于第一轮毂上,每个第一叶片分别连接第一轮毂及第一环体,且每个第一叶片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凸弧面与第一凹弧面,且第一凹弧面面向第二转扇组件。
[0010]依据本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风扇装置中,第二转扇组件包含一第二轮毂、一第二环体及多个第二叶片。第二环体围绕第二轮毂及这些第二叶片。这些第二叶片分
别间隔设置于第二轮毂上,每个第二叶片分别连接第二轮毂及第二环体,且每个第二叶片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二凸弧面与第二凹弧面,且第二凸弧面面向第一转扇组件。
[0011]依据本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风扇装置中,第一转扇组件与第二转扇组件同轴设置于支架上。
[0012]依据本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此种风扇模块包含一外壳及至少一风扇装置。外壳具有一内部空间及至少一开口。开口形成于外壳的一面,且接通内部空间。风扇装置包含一支架、第一转扇组件、一第二转扇组件与一控制电路。支架位于内部空间内,且固定于外壳上。第一转扇组件位于支架的一面,从开口所外露,用以于支架上旋动。第二转扇组件位于支架的另面,用以于支架上旋动。
[0013]依据本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风扇模块中,外壳还包含一罩盖、至少一凸环及一框架。罩盖的一面具有一凹槽。开口形成于罩盖的另面,且接通凹槽。凸环位于凹槽的底部,且凸环的通道接通开口。框架盖合罩盖的此面及凹槽。风扇装置容纳于凸环的通道内,且第二转扇组件位于框架与支架之间。
[0014]依据本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风扇模块中,第一转扇组件包含一第一轮毂、一第一环体及多个第一叶片。第一环体围绕第一轮毂及这些第一叶片。这些第一叶片分别间隔设置于第一轮毂上,每个第一叶片分别连接第一轮毂及第一环体,且每个第一叶片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凸弧面与第一凹弧面,且第一凹弧面面向第二转扇组件。
[0015]依据本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风扇模块中,第二转扇组件包含一第二轮毂、一第二环体及多个第二叶片。第二环体围绕第二轮毂及这些第二叶片。这些第二叶片分别间隔设置于第二轮毂上,每个第二叶片分别连接第二轮毂及第二环体,且每个第二叶片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二凸弧面与第二凹弧面,且所述第二凸弧面面向第一转扇组件。控制电路控制第一转扇组件朝一顺时钟方向旋转,以及第二转扇组件朝一逆时钟方向旋转。
[0016]如此,通过以上所述架构,本新型的风扇装置能够将所产生的风力紧密集中为涡轮气流,并进一步增强风压且加速空气对流。
[0017]以上所述仅用以阐述本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技术效果等等,本新型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附图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0018]为让本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说明书附图的说明如下:
[0019]图1为本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风扇装置的分解图;
[0020]图2为图1的风扇装置的剖视图及其加速空气对流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风扇模块的立体图;
[0022]图4为图3的风扇模块从另一方向观看的立体图;以及
[0023]图5为图3的风扇模块的分解图。
[0024]【附图标记列表】
[0025]10:风扇模块
[0026]100:外壳
[0027]101:内部空间
[0028]110:罩盖
[0029]111:顶面
[0030]112:底面
[0031]120:开口
[0032]130:凹槽
[0033]131:底部
[0034]140:凸环
[0035]141:通道
[0036]150:框架
[0037]200:风扇装置
[0038]210:支架
[0039]211:第一面
[0040]212:第二面
[0041]221:第一脚座
[0042]222:第二脚座
[0043]230:连接肋
[0044]231:肋板
[0045]232:第一容置槽
[0046]233:第二容置槽
[0047]240:第一转扇组件
[0048]250:第一马达
[0049]260:第一涡流扇叶
[0050]261:第一轮毂
[0051]262:第一环体
[0052]263:第一叶片
[0053]263A:第一凸弧面
[0054]263B:第一凹弧面
[0055]264:第一连接销
[0056]270:第二转扇组件
[0057]280:第二马达
[0058]290:第二涡流扇叶
[0059]291:第二轮毂
[00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支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一第一转扇组件,位于该支架的该第一面,用以于该支架上旋动;一第二转扇组件,位于该支架的该第二面,用以于该支架上旋动;以及一控制电路,电连接该第一转扇组件与该第二转扇组件,用以分别控制该第一转扇组件与该第二转扇组件朝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扇组件包含:一第一马达,安装于该支架的该第一面上,且电连接该控制电路;以及一第一涡流扇叶,耦接于该第一马达上,用以带动该第一涡流扇叶转动;以及该第二转扇组件包含:一第二马达,安装于该支架的该第二面上,且电连接该控制电路;以及一第二涡流扇叶,耦接于该第二马达上,用以带动该第二涡流扇叶转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包含一第一脚座、一第二脚座及一连接肋,该连接肋包含一肋板、一第一容置槽及一第二容置槽,该肋板连接该第一脚座及该第二脚座,该第一容置槽形成于该肋板的一面,且容纳该第一马达,该第二容置槽形成于该肋板的另面,且容纳该第二马达。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涡流扇叶包含:一第一轮毂;多个第一叶片,分别间隔设置于该第一轮毂上,所述多个第一叶片中每一者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凸弧面与第一凹弧面,且该第一凹弧面面向该第二转扇组件;以及一第一环体,围绕该第一轮毂及所述多个第一叶片,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叶片中每一者分别连接该第一轮毂及该第一环体。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涡流扇叶包含:一第二轮毂;多个第二叶片,分别间隔设置于该第二轮毂上,所述多个第二叶片中每一者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二凸弧面与第二凹弧面,且该第二凸弧面面向该第一转扇组件;以及一第二环体,围绕该第二轮毂及所述多个第二叶片,其中所述多个第二叶片中每一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哲嘉邱柏钧游翔名高士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维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