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继业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滑翔和飞行功能的仿生载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0106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滑翔和飞行功能的仿生载人装置,包括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固定安装于人体上;前臂结构一端与上臂组件活动连接;上臂一部、上臂二部与前臂结构相连接的一端结构相同;前臂结构的另一端与手指组件活动连接;上臂组件、前臂结构、手指组件配合形成拉伸、收缩动作并驱动伞布展开形成一用于滑翔、飞行的伞翼;滑翔动力部驱动前臂结构并配合上臂一部、手指组件及伞布形成一载人滑翔器以实现滑翔运动;滑翔动力部驱动前臂结构并配合飞行动力部驱动上臂二部且带动手指组件及伞布形成一载人飞行器以实现飞行运动;本装置结构优化,推杆组件驱动伞布展开、利用伞翼向下的空气阻力实现飞行、控制杆控制飞行速度,满足滑翔和飞行需求。满足滑翔和飞行需求。满足滑翔和飞行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滑翔和飞行功能的仿生载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飞行器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滑翔和飞行功能的仿生载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扑翼飞行是自然界中飞行生物最优的飞行方式之一,与固定翼和旋飞翼飞行方式相比,扑翼飞行仅依靠翼面的扑动即可同时产生升力和推力,仿生扑翼飞行器是一种模拟飞行生物的扑翼飞行模式,具有结构紧凑、机动性好、飞行效率高的优点,便于广泛推广应用;
[000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布号CN109552621A)公开一种仿鹰
·

·
禽载人自力操控风筝和滑板,该装置外观似鹰鸟禽多种飞行动物的形象,采用高强度铝合金管材;无任何动力驱动,靠人体自身的力量来操控。
[0004]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CN205440870U)公开一种人力扑翼飞行器,包括本体、扑翼、动力机构、载人装置、尾翼;该装置通过人力及扑翼技术来完成单人起飞、飞翔、滑翔、空中转弯、降落等,扑翼飞行时最省能量的有动力飞行方式,可以在竞技体育、旅游观光、人员营救,影视拍摄等领域得到应用;
[0005]现如今,每年各地因火灾死亡人数是触目惊心,其中大部分人员系无法及时逃生所致,特别是高层建筑,生还几率更低;空中滑翔爱好者每次运动均须搬动体积较大的滑翔机,行动不便,不利于空中滑翔运动发展。
[0006]现有采用仿生滑翔器和仿生扑翼飞行的仿生飞行器受结构、重量、运动模式等影响,无法在生活中充分使用,例如:
[0007]1、现有滑翔器无法应用于高层建筑人员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进行逃生自救;
[0008]2、现有空中飞行、滑翔运动使用设备体积过大、使用不便。
[0009]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方便实用的载人滑翔器和飞行器,使高层建筑人员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能及时逃生自救,避免人员伤亡,也可便于空中滑翔运动和低空中短距离单人飞行,具有结构优化、操作方便,灵活可控、安全可靠的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优化、操作方便,灵活可控、安全可靠的具有滑翔和飞行功能的仿生载人装置。
[00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2]一种具有滑翔和飞行功能的仿生载人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安装于人体上,该装置还包括:
[0013]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安装于人体上;
[0014]上臂组件,所述上臂组件形成有上臂一部或上臂二部;
[0015]所述上臂一部固定连接于固定机构上;
[0016]所述上臂二部活动连接于固定机构上;
[0017]前臂结构,所述前臂结构的一端与上臂组件活动连接;其中
[0018]所述上臂一部、上臂二部与前臂结构相连接的一端结构相同;
[0019]手指组件,所述前臂结构的另一端与手指组件活动连接;
[0020]所述手指组件形成有多组长短不一且呈手指状分布的支撑杆;
[0021]伞布,所述伞布分布安装于固定机构、上臂组件、前臂结构及手指组件上;
[0022]所述上臂组件、前臂结构、手指组件配合形成拉伸、收缩动作并驱动伞布展开形成一用于滑翔、飞行的伞翼;以及
[0023]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形成有滑翔动力部和飞行动力部;其中
[0024]所述滑翔动力部驱动前臂结构并配合上臂一部、手指组件及伞布形成一载人滑翔器以实现滑翔运动;
[0025]所述滑翔动力部驱动前臂结构并配合飞行动力部驱动上臂二部且带动手指组件及伞布形成一载人飞行器以实现飞行运动。
[002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
[0027]胸背骨架;
[0028]所述胸背骨架形成有背部底板和胸部固定架;
[0029]所述背部底板贴合人体背部;
[0030]所述胸部固定架垂直固定于背部底板上以实现人体胸部包覆防护;
[0031]所述背部底板的上端形成有肩部加厚部;
[0032]所述肩部加厚部与胸部固定架之间安装有软体背带;
[0033]所述软体背带位于人体两端肩膀处以实现安装固定;其中
[0034]位于所述胸部固定架下方且与背部底板两侧连接形成有电池袋;
[0035]所述电池袋内安装有蓄电池用以为动力机构提供电能;
[0036]还包括:
[0037]腰部安全带和腿部安全带组件;
[0038]所述腰部安全带安装于背部底板上并连接于电池袋内侧且环绕固定于人体腰部;
[0039]所述腿部安全带形成有腿部安全带一组、腿部安全带二组和腿部安全带三组;
[0040]所述腿部安全带一组、腿部安全带二组和腿部安全带三组分别沿人体腿部分布环绕固定;
[0041]所述腿部安全带分布安装于背部底板和伞布上。
[0042]进一步的,所述上臂一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肩部加厚部处;
[0043]所述上臂一部通过上臂一部固定架与胸部固定架连接固定;
[0044]所述上臂一部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一槽口;
[0045]所述第一槽口分别位于上臂一部或上臂二部与前臂结构的连接端处;
[0046]所述第一槽口上贯穿安装有第一固定轴。
[0047]进一步的,所述上臂二部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接头;
[0048]所述第一接头上形成有通孔;
[0049]所述第一接头上通过通孔安装有上臂固定轴;且
[0050]所述肩部加厚部上安装有与上臂固定轴适配连接的第二接头和轴承;
[0051]所述上臂固定轴以轴承为圆心形成往复式上、下转动;
[0052]所述上臂二部下侧壁上形成有万向节连接轴。
[0053]进一步的,所述前臂结构远离上臂组件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槽口;
[0054]所述第二槽口上贯穿安装有第二固定轴;其中
[0055]所述前臂结构通过第一固定轴活动连接于第一槽口处并以第一固定轴为轴形成周向旋转;
[0056]所述第二固定轴上活动安装有多组支撑杆;
[0057]所述支撑杆以第二固定轴为圆心做水平转动形成各组支撑杆展开、收缩以实现手指组件拉伸或折叠伞布;
[0058]所述第一固定轴和第二固定轴的两端分别通过铆钉固定;其中
[0059]所述前臂结构沿其长度方向向远离上臂组件的方向逐渐变细;
[0060]所述前臂结构与上臂组件的连接端形成有L型连接片和第一转动轴心孔;
[0061]所述L型连接片上设有连接孔;
[0062]所述第一固定轴活动穿插于第一转动轴心孔中以实现适配转动。
[0063]进一步的,每组所述支撑杆与第二固定轴的连接端形成有第二转动轴心孔;
[0064]多组所述支撑杆通过第二转动轴心孔活动安装于第二固定轴上且成手指状分布;其中
[0065]所述支撑杆具有支撑杆一部、支撑杆二部、支撑杆三部和支撑杆四部;
[0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滑翔和飞行功能的仿生载人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机构(1),所述固定机构(1)固定安装于人体上,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上臂组件(2),所述上臂组件(2)形成有上臂一部(21)或上臂二部(22);所述上臂一部(21)固定连接于固定机构(1)上;所述上臂二部(22)活动连接于固定机构(1)上;前臂结构(3),所述前臂结构(3)的一端与上臂组件(2)活动连接;其中所述上臂一部(21)、上臂二部(22)与前臂结构(3)相连接的一端结构相同;手指组件(4),所述前臂结构(3)的另一端与手指组件(4)活动连接;所述手指组件(4)形成有多组长短不一且呈手指状分布的支撑杆(41);伞布(5),所述伞布(5)分布安装于固定机构(1)、上臂组件(2)、前臂结构(3)及手指组件(4)上;所述上臂组件(2)、前臂结构(3)、手指组件(4)配合形成拉伸、收缩动作并驱动伞布(5)展开形成一用于滑翔、飞行的伞翼;以及驱动机构(6),所述驱动机构(6)形成有滑翔动力部(61)和飞行动力部(62);其中所述滑翔动力部(61)驱动前臂结构(3)并配合上臂一部(21)、手指组件(4)及伞布(5)形成一载人滑翔器以实现滑翔运动;所述滑翔动力部(61)驱动前臂结构(3)并配合飞行动力部(62)驱动上臂二部(22)且带动手指组件(4)及伞布(5)形成一载人飞行器以实现飞行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滑翔和飞行功能的仿生载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1)包括:胸背骨架(10);所述胸背骨架(10)形成有背部底板(101)和胸部固定架(102);所述背部底板(101)贴合人体背部;所述胸部固定架(102)垂直固定于背部底板(101)上以实现人体胸部包覆防护;所述背部底板(101)的上端形成有肩部加厚部(103);所述肩部加厚部(103)与胸部固定架(102)之间安装有软体背带(104);所述软体背带(104)位于人体两端肩膀处以实现安装固定;其中位于所述胸部固定架(102)下方且与背部底板(101)两侧连接形成有电池袋(7);所述电池袋(7)内安装有蓄电池用以为驱动机构(6)提供电能;还包括:腰部安全带(11)和腿部安全带组件(12);所述腰部安全带(11)安装于背部底板(101)上并连接于电池袋(7)内侧且环绕固定于人体腰部;所述腿部安全带组件(12)形成有腿部安全带一组(121)、腿部安全带二组(122)和腿部安全带三组(123);所述腿部安全带一组(121)、腿部安全带二组(122)和腿部安全带三组(123)分别沿人体腿部分布环绕固定;所述腿部安全带组件(12)分布安装于背部底板(101)和伞布(5)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滑翔和飞行功能的仿生载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臂一部(2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肩部加厚部(103)处;所述上臂一部(21)通过上臂一部固定架(23)与胸部固定架(102)连接固定;所述上臂一部(21)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一槽口(211);所述第一槽口(211)分别位于上臂一部(21)或上臂二部(22)与前臂结构(3)的连接端处;所述第一槽口(211)上贯穿安装有第一固定轴(21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滑翔和飞行功能的仿生载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二部(22)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接头(221);所述第一接头(221)上形成有通孔;所述第一接头(221)上通过通孔安装有上臂固定轴(222);且所述肩部加厚部(103)上安装有与上臂固定轴(222)适配连接的第二接头(223)和轴承(224);所述上臂固定轴(222)以轴承(224)为圆心形成往复式上、下转动;所述上臂二部(22)下侧壁上形成有万向节连接轴(22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滑翔和飞行功能的仿生载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结构(3)远离上臂组件(2)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槽口(31);所述第二槽口(31)上贯穿安装有第二固定轴(32);其中所述前臂结构(3)通过第一固定轴(212)活动连接于第一槽口(211)处并以第一固定轴(212)为轴形成周向旋转;所述第二固定轴(32)上活动安装有多组支撑杆(41);所述支撑杆(41)以第二固定轴(32)为圆心做水平转动形成各组支撑杆(41)展开、收缩以实现手指组件(4)拉伸或折叠伞布(5);所述第一固定轴(212)和第二固定轴(32)的两端分别通过铆钉固定;其中所述前臂结构(3)沿其长度方向向远离上臂组件(2)的方向逐渐变细;所述前臂结构(3)与上臂组件(2)的连接端形成有L型连接片(33)和第一转动轴心孔(34);所述L型连接片(33)上设有连接孔(35);所述第一固定轴(212)活动穿插于第一转动轴心孔(34)中以实现适配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滑翔和飞行功能的仿生载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支撑杆(41)与第二固定轴(32)的连接端形成有第二转动轴心孔(42);多组所述支撑杆(41)通过第二转动轴心孔(42)活动安装于第二固定轴(32)上且成手指状分布;其中所述支撑杆(41)具有支撑杆一部(411)、支撑杆二部(412)、支撑杆三部(413)和支撑杆四部(414);所述支撑杆一部(411)位于第二槽口(31)内最上端;所述支撑杆一部(411)的一端形成有收翅部(415)以实现驱动支撑杆二部(412)、支撑杆三部(413)和支撑杆四部(414)同步形成收翅动作;所述支撑杆一部(411)的另一端形成有之字型接头(416);所述之字型接头(416)上设有接头连接孔(417);
所述伞布(5)沿两组腿部安全带二组(122)之间向下分叉至与腿部安全带三组(123)连接;所述腿部安全带三组(123)连接伞布(5)呈弧线状延伸连接于支撑杆四部(414)末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滑翔和飞行功能的仿生载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翔动力部(61)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继业董文宇师旭敏
申请(专利权)人:董继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