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油墨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99809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印刷机油墨回收利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油墨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装置主体、支撑架、搅拌装置、吸磁板、第一过滤装置以及第二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主体底部与支撑架顶部卡合连接,所述搅拌装置安装于过滤装置主体的顶部,所述吸磁板呈并列对称式分布,且通过磁性连接于过滤装置主体的内壁两侧,所述第一过滤装置贯穿连接过滤装置主体,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位于第一过滤装置的正下方,且贯穿连接过滤装置主体,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过滤铁网层以及第一把手,所述过滤铁网层位于第一过滤装置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对油墨进行过滤,提高过滤效果,且在油墨被搅拌的同时可将油墨内的金属杂质进行磁性,进一步提高过滤的效果。高过滤的效果。高过滤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油墨过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印刷机油墨回收利用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油墨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墨是用于印刷的重要材料,它通过印刷或喷绘将图案、文字表现在承印物上。油墨中包括主要成分和辅助成分,使其均匀地混合并经反复轧制而成一种黏性胶状流体。是由连结料(树脂)、颜料、填料、助剂和溶剂等组成。主要用于书刊、包装装潢、建筑装饰及电子线路板材等各种印刷,且随着社会需求增大,油墨品种和产量也相应扩展和增长。
[0003]在印刷后的油墨是需要进行回收,回收后需要将其进行处理,即可进行再次使用时,但是传统的过滤设备在使用时只能够对其进行简单的过滤,导致过滤效果不佳,需要进行二次过滤,费时费力,大大影响了工作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油墨过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油墨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装置主体、支撑架、搅拌装置、吸磁板、第一过滤装置以及第二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主体底部与支撑架顶部卡合连接,所述搅拌装置安装于过滤装置主体的顶部,所述吸磁板呈并列对称式分布,且通过磁性连接于过滤装置主体的内壁两侧,所述第一过滤装置贯穿连接过滤装置主体,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位于第一过滤装置的正下方,且贯穿连接过滤装置主体,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过滤铁网层以及第一把手,所述过滤铁网层位于第一过滤装置内,油墨在进行搅拌后可通过第一过滤装置内的过滤铁网层进行过滤,所述过滤铁网层的密度为0.3mm,大于市场上的密度,所述第一把手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于第一过滤装置的一侧,第一把手便于第一过滤装置的抽出。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主体的右侧按左右控制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主体顶部贯通连接进料管,将油墨通过进料管输入至过滤装置主体内,所述过滤装置主体底部开设有出料口,通过出料口排出,所述过滤装置主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呈并列对称式分布的通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顶部以及底部分别粘黏有防水层,所述过滤装置主体内壁两侧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呈并列对称式分布的铁磁安装片,防水层可有效的防止过滤装置主体内的油墨剩余量从通孔处带出,污染环境,且不利于清理。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底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呈并列对称式分布的支撑腿,便于对过滤装置主体的支撑。
[0009]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转动杆以及搅拌桨,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螺栓固定于过滤装置主体的顶部,所述驱动电机底部与转动杆的顶部螺栓连接,所述转动杆延伸至过滤装置主体内部,所述搅拌桨内贯穿连接转动杆,且搅拌桨呈并列式分布,驱动电
机可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在转动杆转动的同时即可带动搅拌桨对油墨进行搅拌。
[0010]进一步的,所述吸磁板磁吸与铁磁安装片外表面,在油墨被搅拌的同时可将油墨内的金属杂质进行磁性。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内设有过滤纱布层,所述过滤纱布层内的密度为0.2mm,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一侧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第二把手,通过第二过滤装置内的过滤纱布层进行二次过滤,该过滤纱布层的密度比过滤铁网层的密度大。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本技术通过第一过滤装置以及第二过滤装置的相互配合,油墨在进行搅拌后可通过第一过滤装置内的过滤铁网层进行过滤,该过滤铁网层的密度为0.3mm,大于市场上的密度,从而能够有效的对油墨进行过滤,提高过滤效果,第一过滤装置进行首次过滤后,在可通过第二过滤装置内的过滤纱布层进行二次过滤,该过滤纱布层的密度比过滤铁网层的密度大,由此可对油墨进行细致的过滤,避免进行二次过滤。
[0014]2.本技术通过搅拌装置以及吸磁板的设置,驱动电机可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在转动杆转动的同时即可带动搅拌桨对油墨进行搅拌,在搅拌的同时可有助于对其进行过滤,便于提高工作效率,将吸磁板与铁磁安装片进行磁性连接,在油墨被搅拌的同时可将油墨内的金属杂质进行磁性,进一步提高过滤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过滤装置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搅拌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为:1、过滤装置主体;2、支撑架;3、搅拌装置;4、吸磁板;5、第一过滤装置;6、第二过滤装置;101、进料管;102、出料口;103、通孔;104、防水层;105、铁磁安装片;301、驱动电机;302、转动杆;303、搅拌桨;501、过滤铁网层;502、第一把手;601、过滤纱布层;602、第二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所涉及的用于一种用于油墨过滤装置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参照图1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油墨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装置主体1、支撑架2、搅拌装置3、吸磁板4、第一过滤装置5以及第二过滤装置6,过滤装置主体1底部与支撑架2顶部卡合连接,搅拌装置3安装于过滤装置主体1的顶部,吸磁板4呈并列对称式分布,且通过磁性连接于过滤装置主体1的内壁两侧,第一过滤装置5贯穿连接过滤装置主体1,第二过滤装置6位于第一过滤装置5的正下方,且贯穿连接过滤装置主体1,第一过滤装置5包括过滤铁网层501以及第一把手502,过滤铁网层501位于第一过滤装置5内,过滤铁网层501的
密度为0.3mm,第一把手502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于第一过滤装置5的一侧,在进行过滤时,油墨在进行搅拌后可通过第一过滤装置5内的过滤铁网层501进行过滤,该过滤铁网层501的密度为0.3mm,大于市场上的密度,从而能够有效的对油墨进行过滤,提高过滤效果,同时与第二过滤装置6进行相配合,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0022]其中,过滤装置主体1的右侧按左右控制装置,过滤装置主体1顶部贯通连接进料管101,过滤装置主体1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02,过滤装置主体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呈并列对称式分布的通孔103,通孔103的顶部以及底部分别粘黏有防水层104,过滤装置主体1内壁两侧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呈并列对称式分布的铁磁安装片105,在进行使用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装置启动该装置,随后将油墨通过进料管101输入至过滤装置主体1内,在过滤结束后,再通过出料口102排出,同时将第一过滤装置5以及第二过滤装置6从过滤装置主体1内抽出,在抽出时,防水层104的设置可有效的防止过滤装置主体1内的油墨剩余量从通孔103处带出,污染环境,且不利于清理。
[0023]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油墨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装置主体(1)、支撑架(2)、搅拌装置(3)、吸磁板(4)、第一过滤装置(5)以及第二过滤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主体(1)底部与支撑架(2)顶部卡合连接,所述搅拌装置(3)安装于过滤装置主体(1)的顶部,所述吸磁板(4)呈并列对称式分布,且通过磁性连接于过滤装置主体(1)的内壁两侧,所述第一过滤装置(5)贯穿连接过滤装置主体(1),所述第二过滤装置(6)位于第一过滤装置(5)的正下方,且贯穿连接过滤装置主体(1),所述第一过滤装置(5)包括过滤铁网层(501)以及第一把手(502),所述过滤铁网层(501)位于第一过滤装置(5)内,所述过滤铁网层(501)的密度为0.3mm,所述第一把手(502)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于第一过滤装置(5)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油墨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主体(1)的右侧按左右控制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主体(1)顶部贯通连接进料管(101),所述过滤装置主体(1)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02),所述过滤装置主体(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呈并列对称式分布的通孔(1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油墨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黔龙印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