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作模拟隧洞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9864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制作模拟隧洞的模具,包括:侧板、底板与隧洞内模;侧板与底板合围形成顶部开口的腔室,隧洞内模设置在腔室的中央部位;腔室的顶部设有转盘,转盘下方设有多组导向片,导向片延伸至腔室内部且可以进行旋转,通过导向片形成的空隙模拟岩石的结构面;该隧洞模型的模具解决了现有模具只能制作单一种类的隧洞模型的问题,克服在成模过程中不能改变结构面位置和倾角的缺点,有效地提高了成模效率,节约了制作成本;通过该套模具可以精确的控制模型中结构面的倾角度数,方便实验使用。方便实验使用。方便实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制作模拟隧洞的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建设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作模拟隧洞的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岩体的各向异性特征极大地影响着围岩的稳定性,如具有层状结构的围岩出现滑移

弯曲失稳、节理岩体的倾角以及不同节理连续度对隧洞不对称破坏和稳定性影响明显,当岩体结构面产状以及连续度不同时,岩体稳定性复杂多变,严重影响隧洞施工。
[0003]为了研究结构面的产状以及不同连续度对隧洞围岩的稳定性的影响,有必要开展物理模型实验研究,试验前需要制作不同结构面产状以及连续度下不同的隧洞模型。物理模型试验是研究岩土体稳定性的重要手段,然而现阶段复杂岩体结构物理模型的制作效率低且制样复杂,当结构面产状及连续度不同时,其需要单独制作相应的模具,导致实验成本较大,如何经济、高效地用一套模具制作不同产状下的隧洞模型已长期困扰岩石力学试验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制作模拟隧洞的模具,解决现有隧洞模型制作模具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0005]一种用于制作模拟隧洞的模具,包括:侧板、底板与隧洞内模;侧板与底板合围形成顶部开口的腔室,隧洞内模设置在腔室的中央部位;腔室的顶部设有转盘,转盘下方设有多组导向片,导向片延伸至腔室内部且可以进行旋转,通过导向片形成的空隙模拟岩石的结构面。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该模具主要由四块侧板、一块底板及一个隧洞内模形成成模腔室,腔室的上方开口且设有可以旋转的转盘,转盘下方连接有多组导向片,导向片伸入至腔室内用以模拟岩石中结构面和节理,导向片的间距和角度可以调节,即一个模具即可连续制作多个不同结构面与连续度的隧洞模型,具有经济、高效的制模优势。
[0007]进一步地,上述侧板的外部设有支柱,支柱的顶部设有万向滚轮,万向滚轮与转盘滚动连接。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转盘与万向滚轮滚动配合便于调节导向片的不同倾角,进而形成不同倾角的结构面。
[0009]进一步地,上述转盘下方平行布置有多根细杆,细杆上连接有卡槽,导向片上的卡口与卡槽相连接。
[0010]进一步地,上述相邻两组导向片之间具有不同间距且导向片的长度也不相同。
[0011]进一步地,上述转盘上设有转动手柄与刻度表,刻度表环绕隧洞内模圆周设置。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刻度表可以精确地控制转盘的转动角度,使隧洞模型的结构面倾角符合预期。
[0013]进一步地,上述细杆活动设置在转盘下方。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隧洞模型的模具解决了现有模具只能制作单一种类的隧洞模型的问题,克服在成模过程中不能改变结构面位置和倾角的缺点,有效地提高了成模效率,节约了制作成本;通过该套模具可以精确的控制模型中结构面的倾角度数,方便实验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转盘与支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侧板、底板与隧洞内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导向片的示意图。
[0019]图中:1

侧板;2

底板;3

支柱;301

万向滚轮;4

转盘;401

转动手柄;402

刻度表;5

隧洞内模;6

导向片;601

卡口;7

细杆;701

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1]参考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制作模拟隧洞的模具,包括:侧板1、底板2与隧洞内模5,隧洞内模5设置在腔室的中央部位;四块相同的矩形侧板1与一块底板2合围形成顶部开口的腔室,板间连接处通过固体胶密封连接,防止浇筑隧洞模型时材料会泄漏,隧洞内模5为不易变形的圆形柱体,用于形成隧洞,可使用木头代替,若隧洞为其他形状,也可根据形状自行选择相应尺寸的隧洞内模5;侧板1、底板2通过有机玻璃制作而成。
[0022]侧板1的外部设有四根可以伸缩的支柱3,支柱3的顶部设有万向滚轮301,万向滚轮301可以自由地在支柱3顶部转动;腔室的顶部设有转盘4,转盘4与万向滚轮301之间滚动连接,转盘4的下部开设有供万向滚轮301滚动的凹槽圆环。
[0023]转盘4下方平行布置有多根细杆7,细杆7上连接有卡槽701,通过卡槽701用于连接导向片6,导向片6上设有卡口601,通过卡口601与细杆7连接;导向片6延伸至腔室内部且可以进行旋转,通过导向片6形成的空隙模拟岩石的结构面,可以旋转的导向片6便于形成不同倾斜角度的结构面,导向片6布置有多组,可以平行布置,也可交错布置,导向片6使用薄铁片制成;细杆7可以在转盘4下方移动,以调节模型内结构面的间距,转动细杆7可以调节导向片6在模型结构面的倾角。
[0024]相邻两组导向片6之间具有不同间距且导向片6的长度也不相同,方便满足不同隧洞模型的需求。
[0025]转盘4上设有转动手柄401与刻度表402,刻度表402环绕隧洞内模5圆周设置,通过刻度表402可以精确地控制转盘4的转动角度,使隧洞模型的结构面倾角符合预期。
[0026]本技术模具的使用步骤:
[0027](1)根据需要制作符合尺寸要求的侧板、底板与隧洞内模,连接侧板、底板与隧洞内模;
[0028](2)调节支柱的高度,进而调节导向片在腔室内的延伸深度;
[0029](3)转动转盘,比对刻度表,同时旋转细杆,调节好导向片在腔室内的倾角和位置
并定位;
[0030](4)为导向片外侧套塑料膜,便于后期脱模;
[0031](4)向模具腔室内浇筑相似材料,等待成模。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优实施例,该实施例不代表本技术的所有可能形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根据本技术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技术实质的其它各种变形与改进,这些变形与改进仍然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作模拟隧洞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板(1)、底板(2)与隧洞内模(5);所述侧板(1)与所述底板(2)合围形成顶部开口的腔室,所述隧洞内模(5)设置在所述腔室的中央部位;所述腔室的顶部设有转盘(4),所述转盘(4)下方设有多组导向片(6),所述导向片(6)延伸至所述腔室内部且可以进行旋转,通过所述导向片(6)形成的空隙模拟岩石的结构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作模拟隧洞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的外部设有支柱(3),所述支柱(3)的顶部设有万向滚轮(301),所述万向滚轮(301)与所述转盘(4)滚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作模拟隧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连吉锋许汉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