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辅助电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辅助电源架构、双向隔离电源以及电器装置,辅助电源架构包括:第一辅助电源,设置有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池侧;与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的第一输出模块和第二输出模块;第二辅助电源,设置有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第三输出端以及第四输出端,第二输入端连接直流母线侧,第三输入端连接三相交流侧;以及与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分别连接的第三输出模块和第四输出模块,第一输出模块与第三输出模块并联后连接第一电压输出侧,第二输出模块与第四输出模块并联后连接第二电压输出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高辅助电源的变换效率和可靠性。型可提高辅助电源的变换效率和可靠性。型可提高辅助电源的变换效率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电源架构、双向隔离电源以及电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辅助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辅助电源架构、双向隔离电源以及电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开关电源中,辅助电源是保证开关电源稳定工作的基础。现有的辅助电源架构包括第一辅助电源、第二辅助电源以及第三辅助电源,第一辅助电源的输入端连接电池侧,输出端连接第二辅助电源的一个输入端。第二辅助电源的另外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三相交流侧和直流母线侧,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压输出侧和第三辅助电源的输入端。第三辅助电源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电压输出侧。
[0003]现有的辅助电源架构采用三级隔离变换电压,级数多会导致变换效率低的问题。此外,这三个辅助电源的连接关系复杂,如果任何阶段的辅助电源出现故障,均无法正常输出电压,因此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辅助电源架构,旨在解决辅助电源的变换效率低和可靠性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辅助电源架构,包括:
[0006]第一辅助电源,设置有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池侧;
[0007]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的第一输出模块和第二输出模块;
[0008]第二辅助电源,设置有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第三输出端以及第四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直流母线侧,所述第三输入端连接三相交流侧;以及
[0009]与所述第三输出端和所述第四输出端分别连接的第三输出模块和第四输出模块,所述第一输出模块与所述第三输出模块并联后连接第一电压输出侧,所述第二输出模块与所述第四输出模块并联后连接第二电压输出侧。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出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输出模块连接。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出模块包括第三辅助电源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辅助电源设置有第四输入端和第五输出端,所述第四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四输出模块连接。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输出模块包括第四辅助电源和第三二极管,所述第四辅助电源设置有第五输入端和第六输出端,所述第五输入端与所述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输出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输出模块包括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
第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辅助电源还设置有第一接地端和第二接地端,所述第一接地端和第二接地端不共地。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辅助电源还设置有第三接地端和第四接地端,所述第三接地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所述第四接地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连接。
[001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双向隔离电源,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辅助电源架构。
[0017]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器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双向隔离电源。
[0018]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第一辅助电源和第二辅助电源实现两级隔离变换电压,以提高变换效率。并且由于第一输出模块和第三输出模块并联,以及第二输出模块和第四输出模块并联,三路输入端中的任一路输入端接通导电,都能够稳定输出两路电压,分别为DCDC功率板以及ACDC功率板和用电器件供电,以保证双向隔离电源能正常工作。同时,在其中一个辅助电源出现故障,另一个辅助电源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为DCDC功率板以及ACDC功率板和用电器件供电,以保证第一辅助电源和第二辅助电源的工作状态互不影响。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辅助电源架构的连接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辅助电源与第一二极管的连接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辅助电源与第三辅助电源和第二二极管的连接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辅助电源与第四辅助电源和第三二极管的连接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辅助电源与第四二极管的连接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辅助电源和第二辅助电源的接地端的连接示意图。
[002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6]辅助电源架构1000、第一辅助电源10、第一输入端101、第一输出端102、第二输出端103、第一接地端104、第二接地端105、第二辅助电源20、第二输入端201、第三输入端202、第三输出端203、第四输出端204、第三接地端205、第四接地端206、第一输出模块30、第一二极管301、第二输出模块40、第三辅助电源401、第四输入端4011、第五输出端4012、第二二极管402、第三输出模块50、第四辅助电源501、第五输入端5011、第六输出端5012、第三二极管502、第四输出模块60、第四二极管601、电池侧A、直流母线侧B、三相交流侧C、第一电压输出侧VCC1、第二电压输出侧VCC2。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8]本实施例的辅助电源架构采用第一辅助电源和第二辅助电源实现两级隔离变换电压,以提高变换效率。并且由于第一输出模块和第三输出模块并联,以及第二输出模块和第四输出模块并联,三路输入端中的任一路输入端接通导电,都能够稳定输出两路电压,分别为DCDC功率板以及ACDC功率板和用电器件供电,以保证双向隔离电源能正常工作。同时,在其中一个辅助电源出现故障,另一个辅助电源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为DCDC功率板以及ACDC功率板和用电器件供电,以保证第一辅助电源和第二辅助电源的工作状态互不影响。
[0029]实施例一
[0030]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辅助电源架构1000,包括第一辅助电源10和第二辅助电源20,第一辅助电源10设置有第一输入端101、第一输出端102以及第二输出端103,第一输入端101连接电池侧A,第二辅助电源20设置有第二输入端201、第三输入端202、第三输出端203以及第四输出端204,第二输入端201连接直流母线侧B,第三输入端202连接三相交流侧C。
[0031]辅助电源架构1000还包括与第一输出端102和第二输出端103分别连接的第一输出模块30和第二输出模块40,以及与第三输出端203和第四输出端204分别连接的第三输出模块50和第四输出模块60,第一输出模块30与第三输出模块50并联后连接第一电压输出侧VCC1,第二输出模块40与第四输出模块60并联后连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电源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辅助电源,设置有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池侧;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的第一输出模块和第二输出模块;第二辅助电源,设置有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第三输出端以及第四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直流母线侧,所述第三输入端连接三相交流侧;以及与所述第三输出端和所述第四输出端分别连接的第三输出模块和第四输出模块,所述第一输出模块与所述第三输出模块并联后连接第一电压输出侧,所述第二输出模块与所述第四输出模块并联后连接第二电压输出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电源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输出模块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电源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模块包括第三辅助电源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辅助电源设置有第四输入端和第五输出端,所述第四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四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小超,徐志财,张尕虎,张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康维特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