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麦克风及户外安防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91471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04
本申请公开一种降噪麦克风及户外安防设备,涉及降噪技术领域,降噪麦克风包括封装套、降速部件、降噪部件和声电转换元件,封装套设有内腔以及连通内腔的进音孔,降速部件、降噪部件和声电转换元件均设于内腔,声电转换元件用于将经过降速部件和降噪部件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降速部件包括分流体,分流体设有多个通道,通道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各个通道的进口端均与进音孔相连通;降噪部件包括第一吸音体,第一吸音体设于分流体和声电转换元件之间,且对应各个通道的出口端,第一吸音体的材质为吸音材料。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风速较大时,风流依次经过分流体的分流降速和第一吸音体对风噪的吸收和缓冲,有效降低风噪。有效降低风噪。有效降低风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噪麦克风及户外安防设备
[0001]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9月2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22114862.5、申请名称为“降噪麦克风及户外安防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0002]本申请属于降噪
,具体涉及一种降噪麦克风及户外安防设备。

技术介绍

[0003]相关技术中,对于拾音距离要求低的设备,信噪比(SNR,信号电平与噪声电平之比)本身比较高,将设备的表面设置为流线型结构,风会顺着设备的表面往边缘流动,故能滤除大部分风噪。
[0004]但是对于拾音距离要求高的设备,如户外安防设备,拾音距离动辄10米到15米,信噪比非常恶劣(信噪比小)。此种情况下,风速较大时,即使设备的表面为流线型结构也无法有效降低风噪,基本无法识别人声。因此,在空气流速比较大的情况下,无法对拾音距离要求高的设备有效进行降低风噪。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噪麦克风及户外安防设备,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无法对拾音距离要求高的设备进行有效降低风噪的问题。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噪麦克风,包括封装套、降速部件、降噪部件和声电转换元件,其中:
[0007]所述封装套设有内腔以及连通所述内腔的进音孔,所述降速部件、所述降噪部件和所述声电转换元件均设于所述内腔,所述声电转换元件用于将经过所述降速部件和所述降噪部件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0008]所述降速部件包括分流体,所述分流体设有多个通道,所述通道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各个所述通道的进口端均与所述进音孔相连通;
[0009]所述降噪部件包括第一吸音体,所述第一吸音体设于所述分流体和所述声电转换元件之间,且对应各个所述通道的出口端,所述第一吸音体的材质为吸音材料。
[0010]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户外安防设备,包括上述的降噪麦克风。
[0011]在本申请公开的降噪麦克风中,风流和声音通过进音孔进入封装套的内腔,通过分流体的多个通道,将风流分为多束小风流,改善风流分布,避免全部集中冲击声电转换元件,从而有效减弱风流后续到达声电转换元件的速度和压力冲击,到达声电转换元件的速度降低,自然到达声电转换元件的风噪也会明显衰减。降低风速后,多束小风流经过第一吸音体,由于第一吸音体本身的吸音作用,能够对声波进行缓冲和吸收,从而降低小风流的大部分风噪,最后声电转换元件采集的声音信号风噪较小,较大程度提升信噪比。
[0012]如此设置,依次经过分流体和第一吸音体,先对风流进行分流实现降速,然后经第
一吸音体对分流后的小风流进行风噪吸收和缓冲,有效降低风噪。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降噪麦克风的分解示意图;
[0014]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降噪麦克风的剖视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
[0016]100

防水透气膜;
[0017]200

封装套;210

进音孔;
[0018]300

分流体;310

通孔;
[0019]410

第一吸音体;420

第二吸音体;
[0020]500

声电转换元件;
[0021]600

双绞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3]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0024]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降噪麦克风及户外安防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0025]请参考图1

图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降噪麦克风,所公开的降噪麦克风包括封装套200、降速部件、降噪部件和声电转换元件500。其中,声电转换元件500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0026]封装套200设有内腔和进音孔210,进音孔210与内腔相连通,降速部件、降噪部件和声电转换元件500均设置在内腔中。而且,降速部件、降噪部件和声电转换元件500沿进音孔210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声音和风流一起由进音孔210进入内腔中,依次经过降速部件和降噪部件到达声电转换元件500。
[0027]具体地,降速部件包括分流体300,分流体300设有多个通道,每个通道都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通道的进口端与进音孔210相连通,通道的出口端与降噪部件对应。也就是说,风流从进音孔210进入内腔后,风流会进入多个通道,从而分为多束小风流,每束小风流的速度远小于总风流的速度,改善风流分布,避免全部集中于进音孔210的中心,也就是说,避免后续风流全部集中冲击声电转换元件500。
[0028]如此一来,有效减弱风流后续到声电转换元件500的速度和压力冲击,到达声电转换元件500的风速降低,自然到达声电转换元件500的风噪也会明显衰减,由压力冲击产生的脉冲信号也会大大衰减。在风流的速度降低的情况下,风噪就会减小。用一个较为通俗的
例子来说明,在户外有风的情况下,风速越大,则风噪越大(这与在大风的时候会听到较大的风声是一个道理),人在户外说话时,很难识别人声;风速越小,则风噪越小,人在户外说话时,较易识别人声,进而提高信噪比。
[0029]另一方面,降噪部件包括第一吸音体410,第一吸音体410设置在分流体300和声电转换元件500之间,且第一吸音体410对应各个通道的出口端,故由通道的出口端流出的各束小风流都要经过第一吸音体410,第一吸音体410的材质为吸音材料。可选地,第一吸音体410的材质为泡棉。
[0030]如此一来,多束小风流经过第一吸音体410,由于第一吸音体410本身的吸音作用,能够对声波进行缓冲和吸收,降低各束小风流的大部分风噪,同时避免因风速过大而导致破音。
[0031]如此设置,依次经过分流体300和第一吸音体410,先对风流进行分流实现降速,然后经第一吸音体410对分流后的小风流进行风噪吸收和缓冲,有效降低风噪。
[0032]在本实施例中,声电转换元件500可以为咪头,也可以为其它种类的声电转换元件500,能够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即可。
[0033]可选地,如图1所示,通道可以为通孔310,且通孔310沿进音孔2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麦克风,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装套(200)、降速部件、降噪部件和声电转换元件(500),其中:所述封装套(200)设有内腔以及连通所述内腔的进音孔(210),所述降速部件、所述降噪部件和所述声电转换元件(500)均设于所述内腔,所述声电转换元件(500)用于将经过所述降速部件和所述降噪部件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所述降速部件包括分流体(300),所述分流体(300)设有多个通道,所述通道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各个所述通道的进口端均与所述进音孔(210)相连通;所述降噪部件包括第一吸音体(410),所述第一吸音体(410)设于所述分流体(300)和所述声电转换元件(500)之间,且对应各个所述通道的出口端,所述第一吸音体(410)的材质为吸音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为通孔(310),且所述通孔(310)沿所述进音孔(210)的轴线的圆周方向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部件还包括第二吸音体(420),所述第二吸音体(420)和所述声电转换元件(500)位于所述第一吸音体(410)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二吸音体(420)包围所述声电转换元件(500)。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薇吴武祥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