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玻纤窗纱用自动上纱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8826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玻纤窗纱用自动上纱系统,包括基座板,基座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捻纱框,捻纱框内转动连接有底轮,捻纱框的顶端安装有两个气缸,两个气缸的底端输出端穿过捻纱框固定连接有捻纱箱,捻纱箱的右端安装有两个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捻纱箱固定连接有齿轮,捻纱箱内滑动连接有齿板,两个齿轮均与齿板啮合,其适用于窗纱制造技术领域,对比现有方法,人工梳理聚集的玻璃纤维,逐一放入分纱梳内生产效率较慢的问题,本设计能够通过压平后反复揉搓的方式,将聚集的玻璃纤维平摊后,通过分纱梳的梳理,将缠绕的位置梳理到左侧裁切掉,完成自动上纱的目的,本设计使用起来较为简单,生产效率较高,实用性较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玻纤窗纱用自动上纱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窗纱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玻纤窗纱用自动上纱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玻纤窗纱全名为玻璃纤维窗纱,其材质为玻璃纤维、PVC组成,相互交织编制、加热、定性制成,在编制玻纤窗纱时,需要使用自动上纱系统将成卷的玻璃纤维导出,将聚拢的玻璃纤维单根分开放入到分纱梳中,避免玻璃纤维纤维重叠交织,导致上纱后编制窗纱失败。
[0003]现有对成卷玻璃纤维进行上纱的方法,通常是人工将成卷的玻璃纤维成片抽出,在通过不断蘸水,梳理玻璃纤维,将聚拢在一起的玻璃纤维单根分开,在逐一放入到分纱梳中,该方法在使用时,因玻璃纤维为浅白色透明材质,所以人工梳理时,需要仔细的逐步梳理,避免多根玻璃纤维放入同一个分纱梳上的分槽中从而导致编制的窗纱形成多股,因此人工操作起来生产效率较低,同时玻璃纤维表面的纤维绒毛容易刺入人体的皮肤中,会使人产生刺痒,该方法使用起来,生产效率较低,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玻纤窗纱用自动上纱系统,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技术需要人工逐一梳理玻璃纤维放入分纱梳中,导致生产效率较慢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玻纤窗纱用自动上纱系统,包括基座板,所述基座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捻纱框,所述捻纱框内转动连接有底轮,捻纱框的顶端安装有两个气缸,两个所述气缸的底端输出端穿过捻纱框固定连接有捻纱箱,所述捻纱箱的右端安装有两个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捻纱箱固定连接有齿轮,捻纱箱内滑动连接有齿板,两个所述齿轮均与齿板啮合,齿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捻纱板,捻纱框的前端和后端均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螺纹杆,基座板的顶端设置有梳纱机构,所述梳纱机构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水平螺纹杆螺纹连接,基座板的顶端和左端分别设置有裁纱机构和导纱机构。
[0008]优选的,所述梳纱机构包括梳纱框,所述梳纱框与基座板滑动连接,梳纱框内滑动安装有第三电机,梳纱框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中心块,所述中心块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推杆,两个第二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梳纱板,所述梳纱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分纱梳,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与两个中心块螺纹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裁纱机构包括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与基座板固定连接,捻纱框的左
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推缸,两个所述推缸的输出端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端和收集箱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裁纱刀。
[0010]再进一步的,所述导纱机构包括导纱框,所述导纱框与基座板固定连接,导纱框内转动连接有第一导纱轮,导纱框的后端安装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导纱轮的后端固定连接,导纱框的前端和后端均开设有条口,两个条口内设置有第二导纱轮,所述第二导纱轮的前端和后端均转动连接有升降板,导纱框的顶端安装有第五电机,所述第五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垂直螺纹杆,所述垂直螺纹杆与升降板螺纹连接。
[0011]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捻纱板设置为软橡胶材质。
[0012]作为本方案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座板和梳纱框均设置为金属导电材质。
[0013]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捻纱框焊接在基座板上。
[0014]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底轮、第一导纱轮和第二导纱轮的表面均设置有防护涂层。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玻纤窗纱用自动上纱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中通过第一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通过捻纱框、底轮、气缸、捻纱箱、齿轮、齿板和捻纱板的配合,便于将聚集在一起的玻璃纤维压平后捻开,通过第二电机带动水平螺纹杆转动,通过梳纱机构、移动板和水平螺纹杆的配合,便于将缠绕打结的玻璃纤维梳理到左侧,通过裁纱机构便于将缠绕打结的玻璃纤维裁切掉,通过导纱机构便于将梳理完毕的玻璃纤维导出,因此,该用于玻纤窗纱用自动上纱系统对比现有方法,人工梳理聚集的玻璃纤维,逐一放入分纱梳内生产效率较慢的问题,本设计能够通过压平后反复揉搓的方式,将聚集的玻璃纤维平摊后,通过分纱梳的梳理,将缠绕的位置梳理到左侧裁切掉,完成自动上纱的目的,本设计使用起来较为简单,生产效率较高,实用性较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局部剖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梳纱框和第一推杆等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基座板;2、捻纱框;3、底轮;4、气缸;5、捻纱箱;6、第一电机;7、齿轮;8、齿板;9、捻纱板;10、第二电机;11、水平螺纹杆;12、移动板;13、梳纱框;14、第三电机;15、第一推杆;16、中心块;17、第二推杆;18、梳纱板;19、分纱梳;20、双向螺纹杆;21、收集箱;22、顶板;23、推缸;24、安装板;25、裁纱刀;26、导纱框;27、第一导纱轮;28、第四电机;29、第二导纱轮;30、升降板;31、第五电机;32、垂直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
[0025]请参阅图1

4,一种用于玻纤窗纱用自动上纱系统,包括基座板1,基座板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捻纱框2,捻纱框2内转动连接有底轮3,捻纱框2的顶端安装有两个气缸4,两个气缸4的底端输出端穿过捻纱框2固定连接有捻纱箱5,捻纱箱5的右端安装有两个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穿过捻纱箱5固定连接有齿轮7,捻纱箱5内滑动连接有齿板8,两个齿轮7均与齿板8啮合,齿板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捻纱板9,捻纱框2的前端和后端均安装有第二电机10,第二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螺纹杆11,基座板1的顶端设置有梳纱机构,梳纱机构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2,移动板12与水平螺纹杆11螺纹连接,基座板1的顶端和左端分别设置有裁纱机构和导纱机构,梳纱机构包括梳纱框13,梳纱框13与基座板1滑动连接,梳纱框13内滑动安装有第三电机14,梳纱框13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推杆15,第一推杆1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中心块16,中心块1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推杆17,两个第二推杆1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梳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玻纤窗纱用自动上纱系统,包括基座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板(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捻纱框(2),所述捻纱框(2)内转动连接有底轮(3),捻纱框(2)的顶端安装有两个气缸(4),两个所述气缸(4)的底端输出端穿过捻纱框(2)固定连接有捻纱箱(5),所述捻纱箱(5)的右端安装有两个第一电机(6),所述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穿过捻纱箱(5)固定连接有齿轮(7),捻纱箱(5)内滑动连接有齿板(8),两个所述齿轮(7)均与齿板(8)啮合,齿板(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捻纱板(9),捻纱框(2)的前端和后端均安装有第二电机(10),所述第二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螺纹杆(11),基座板(1)的顶端设置有梳纱机构,所述梳纱机构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2),所述移动板(12)与水平螺纹杆(11)螺纹连接,基座板(1)的顶端和左端分别设置有裁纱机构和导纱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玻纤窗纱用自动上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梳纱机构包括梳纱框(13),所述梳纱框(13)与基座板(1)滑动连接,梳纱框(13)内滑动安装有第三电机(14),梳纱框(13)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推杆(15),所述第一推杆(1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中心块(16),所述中心块(1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推杆(17),两个第二推杆(1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梳纱板(18),所述梳纱板(1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分纱梳(19),第三电机(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杆(20),所述双向螺纹杆(20)与两个中心块(16)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玻纤窗纱用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凯
申请(专利权)人:津武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