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丝机用热辊冷却系统,包括热辊电机,它还包括:进水口,所述的进水口设在热辊电机上;出水口,所述的出水口设在热辊电机上;水槽,用于盛放冷却水;进水管,所述的进水管一端与水槽连通,所述的进水管另一端与进水口连通;回水管,所述的回水管一端与水槽连通,所述的回水管另一端与出水口连通;冷却水管,用于冷却水槽内的水,所述的冷却水管一端位于水槽外,所述的冷却水管另一端经过水槽伸出水槽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固定在玻璃板上的纺丝机用热辊冷却系统。固定在玻璃板上的纺丝机用热辊冷却系统。固定在玻璃板上的纺丝机用热辊冷却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丝机用热辊冷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轴承冷却
,尤其涉及一种纺丝机用热辊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热辊电机是一种高速纺丝采用的一种电机,由于高速纺丝速度较高,其转速在10000r/min以上,对轴承冷却的要求也相应较高。热辊电机的轴承由于转速高及热辊热量回传等因素,前端轴承温度升温过快,容易影响轴承使用寿命。据现有技术,热辊冷却方式基本为油冷,冷却效果较差,造成电机轴承容易烧坏,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使得电机轴承不易烧坏且成本低的纺丝机用热辊冷却系统。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纺丝机用热辊冷却系统,包括热辊电机,它还包括:
[0005]进水口,所述的进水口设在热辊电机上;
[0006]出水口,所述的出水口设在热辊电机上;
[0007]水槽,用于盛放冷却水;
[0008]进水管,所述的进水管一端与水槽连通,所述的进水管另一端与进水口连通;
[0009]回水管,所述的回水管一端与水槽连通,所述的回水管另一端与出水口连通;
[0010]冷却水管,用于冷却水槽内的水,所述的冷却水管一端位于水槽外,所述的冷却水管另一端经过水槽伸出水槽外。
[0011]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在在热辊电机上分别设进水口和出水口,利用进水管连通水槽和进水口,使得冷却水进入热辊电机内对电机进行冷却;利用回水管连通水槽和出水口,使得冷却后的水回到水槽进行循环利用,成本低;同时在水槽内设置冷却水管,利用冷却水管内的水与水槽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使得回水管回流的水得到快速冷却,冷却效果好。
[0012]作为优选,它还包括抽水泵,所述的抽水泵设在进水管近水槽的一端,利用抽水泵把冷却水输送到热辊电机内,可靠性高。
[0013]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水管和回水管分别位于水槽的左右两侧,使得回水管回流到水槽内的水与冷却水管热交换的时间延长,这样进水管抽出的水温度更低,冷却效果好。
[0014]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水管设在水槽的下端,所述的回水管设在水槽的上端,温度低的水均位于水槽下端,确保进水管抽出的水温度更低。
[0015]作为优选,所述的冷却水管设在水槽左侧,所述的冷却水管伸在水槽下端,使得冷却水管对靠近进水管的水进行热交换,确保进水管抽出的水温度低。
[0016]作为优选,所述的冷却水管包括:
[0017]第一竖直段,所述的第一竖直段位于水槽的左侧内;
[0018]第二竖直段,所述的第二竖直段位于第一竖直段的右侧内,所述的第一竖直段伸在水槽的深度大于第二竖直段伸在水槽内的深度;
[0019]第三段,所述的第三段呈“S”形,所述的第三段下端与第一竖直段下端连接,所述的第三段上端与第二竖直段下端连接,冷却水管竖直插在水槽内,从水槽上端插入水槽底部,同时第三段位S形,增加水槽内的水与冷却水管之间的接触面积,热交换效率高,进水管抽的水更低,冷却效果好,电机轴承不易烧坏。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一种纺丝机用热辊冷却系统的主视图。
[0021]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0022]其中,1、热辊电机,2、进水口,3、出水口,4、水槽,5、进水管,6、回水管,7、冷却水管,710、第一竖直段,720、第二竖直段,730、第三段,8、抽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纺丝机用热辊冷却系统,包括热辊电机1和水槽4,热辊电机1内设有冷却通道,热辊电机1上的进水口2和出水口3分别与冷却通道连通;进水管5一端和回水管6一端均与水槽4连通,进水管5另一端与进水口2连通,回水管6另一端与出水口3连通,水槽4内的水经过进水管5通过进水口2进入冷却通道内,对热辊电机1进行冷却,然后水通过出水口3进入回水管6,最后回流到水槽4内进行循环利用,成本低。为了使得回水管6回流的水冷却更快,在水槽4插设有冷却水管7,在冷却水管7内通冷却水,利用冷却水管7内的冷却水与水槽4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使得水槽内的水迅速降温,便于再一次输送到热辊电机1内对热辊电机1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好。具体地,冷却水管7的两端均位于水槽4上方,冷却水从冷却水管7一端进入,从冷却水管7另一端流出,冷却水在冷却水管7内流动的过程中与水槽4内的水进行热交换,换热效果好。具体地,在进水管5上设抽水泵8,利用抽水泵8把水槽4内的水抽到进水管5内并输送到热辊电机1内的冷却通道内。具体地,抽水泵8靠近水槽4设置。
[0025]作为一种实施例,为了使得水槽4内的水与冷却水管7内的冷却水热交换时间长,进水管5位于水槽4左侧,回水管6位于水槽4右侧,具体地,为了在确保热交换时间的情况下使得进水管5抽出的水温度更低,进水管5设在水槽4的下端,回水管6设在水槽4的上端。
[0026]作为一种实施例,为了确保靠近进水管5的水得到冷却,冷却水管7设在水槽4左侧,冷却水管7伸在水槽4下端。
[0027]作为一种实施例,如图2,冷却水管7分为三段,分别为第一竖直段710、第二竖直段720和第三段730,第一竖直段710和第二竖直段720均插在水槽4内,第一竖直段710和第二竖直段720均位于水槽4左侧且第二竖直段720位于第一竖直段710右侧,第三段730呈“S”形,第一竖直段710下端位于第二竖直段720下端的下方,第三段730下端与第一竖直段710下端连通,第三段730上端与第二竖直段720连通,冷却水在水槽4内停留的时间长,热交换时间长,同时冷却水管7与水槽4内的水接触面积大,换热效率高,确保了冷却效果。
[0028]具体来说,本技术的原理是在在热辊电机1上分别设进水口2和出水口3,利用
进水管5连通水槽4和进水口2,使得冷却水进入热辊电机1内对电机进行冷却;利用回水管6连通水槽4和出水口3,使得冷却后的水回到水槽4进行循环利用,成本低;同时在水槽4内设置冷却水管7,利用冷却水管7内的水与水槽4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使得回水管6回流的水得到快速冷却,确保进水管内的水对热辊电机1的冷却效果。
[0029]动作过程:一、启动抽水泵8,抽水泵8把水槽4下端的冷水抽到进水管5内并通过进水口2输送到热辊电机1内,实现对热辊电机1的冷却;二、热辊电机1内水通过出水口3流到回水管6内,回水管6把水回流到水槽1内;三、回水管6回流的水进入水槽1与冷却水管7进行热交换,使回流的水得到快速冷却,冷却后的水又可以通过进水管5进入热辊电机1内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好,成本低。
[003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如果对本技术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丝机用热辊冷却系统,包括热辊电机(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进水口(2),所述的进水口(2)设在热辊电机(1)上;出水口(3),所述的出水口(3)设在热辊电机(1)上;水槽(4),用于盛放冷却水;进水管(5),所述的进水管(5)一端与水槽(4)连通,所述的进水管(5)另一端与进水口(2)连通;回水管(6),所述的回水管(6)一端与水槽(4)连通,所述的回水管(6)另一端与出水口(3)连通;冷却水管(7),用于冷却水槽(4)内的水,所述的冷却水管(7)一端位于水槽(4)外,所述的冷却水管(7)另一端经过水槽(4)伸出水槽(4)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丝机用热辊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抽水泵(8),所述的抽水泵(8)设在进水管(5)近水槽(4)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丝机用热辊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5)和回水管(6)分别位于水槽(4)的左右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明,黄振勇,李大庆,区国胜,熊均耀,吕崇俭,李细林,梁铁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