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线夹及具有翻线夹的上芯线回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8506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缆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线夹,包括:上夹爪和下夹爪,上夹爪包括夹臂和夹板,夹臂与下夹爪转动连接,夹板朝向下夹爪的一侧设有夹刀,下夹爪上位于夹刀与上芯线之间设有挡板,挡板开设有刀口,夹刀与刀口之间形成供上芯线穿过的通道;其中,上芯线端部从通道穿过,夹刀将上芯线限制在刀口上,上芯线的折弯部抵接在下夹爪和挡板形成的交接处;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挡板的设置,使得上芯线的折弯部在回复时有了受力点,能够沿着原有的折弯部位翻折,通过刀口和夹刀形成的通道,控制上芯线翻折时的方向,从而提升了上芯线回翻时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了回翻的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请求保护一种具有翻线夹的上芯线回翻装置。回翻装置。回翻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线夹及具有翻线夹的上芯线回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线缆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翻线夹及具有翻线夹的上芯线回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四芯线缆在对线缆端部压接端子时,通常是将两上芯线翻折上去,对两下芯线先进行端子压接,再对两上芯线翻折回水平位置进行端子压接。
[0003]在下芯线端子压接完成并翻折至下方后,需要将上芯线翻回水平位置,对于上芯线的回翻,普遍采用人工进行翻折,但此种方式生产效率低且人工成本较高,此外采用夹爪夹住上芯线端头进行翻折则难以沿着原有的弯折部位回复,形成多个弯折区域,影响后续端子压接的质量。
[0004]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技术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翻线夹及具有翻线夹的上芯线回翻装置,提高上芯线回翻的质量和效率。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翻线夹,包括:上夹爪和下夹爪,所述上夹爪包括夹臂和夹板,所述夹臂与所述下夹爪转动连接,所述夹板朝向所述下夹爪的一侧设有夹刀,所述下夹爪上位于所述夹刀与上芯线之间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开设有刀口,所述夹刀与所述刀口之间形成供上芯线穿过的通道;
[0007]其中,上芯线端部从所述通道穿过,所述夹刀将上芯线限制在刀口上,上芯线的折弯部抵接在下夹爪和挡板形成的交接处。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夹刀上设有分隔块,所述刀口上设有让位槽,所述分隔块伸入所述让位槽内,将所述通道分为两空间。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下夹爪朝向线缆的一侧相对设有两限位夹,两所述限位夹之间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夹相对于所述限位块倾斜设置,形成靠近所述挡板一侧较窄,远离挡板一侧较宽的限位槽,留出下芯线放置的空间。
[0010]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靠近所述挡板的一端向内侧收缩,形成突起,所述突起位于两上芯线之间,将两上芯线顶开。
[0011]本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上芯线回翻装置,具有上述翻线夹,还包括驱动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夹持组件均设置在支撑架上,其中,所述夹持组件设置在线缆端部一侧,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翻线夹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平行于所述支撑架设置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相对设有安装座和安装块,所述安装座朝向所述安装块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一皮带套设在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上,所述安装座另一侧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
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带轮连接。
[0013]进一步的,一转轴穿过所述第二带轮连接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安装块,一转臂的一端与所述转轴靠近所述安装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下夹爪一侧与所述转臂固定,所述转臂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朝向线缆端头的一侧上设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上夹爪连接,并驱动所述上夹爪相对于所述下夹爪转动。
[00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上沿着线缆的长度方向设有滑轨,所述安装板朝向所述支撑架的一侧上固定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支撑架上还设有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平行于线缆轴线且远离线缆的一侧上设有感应头,所述安装板对应一侧设有感应件,当所述感应件移动至所述感应头位置时,系统发出指令。
[0016]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支撑板、第四驱动件和副夹,所述副夹垂直于线缆的轴线方向设置,在高度方向上夹取线缆,所述支撑板垂直于所述支撑架设置,所述第四驱动件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驱动所述副夹的两夹爪相互靠近或远离。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上夹爪上设置夹刀,在下夹爪上设挡板,并在挡板上开设刀口,形成供上芯线穿过的通道,使得上芯线翻折时,上芯线的折弯部抵接在下夹爪和挡板形成的交界处,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挡板的设置,使得上芯线的折弯部在回复时有了受力点,能够沿着原有的折弯部位翻折,通过刀口和夹刀形成的通道,控制上芯线翻折时的方向,从而提升了上芯线回翻时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了回翻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翻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翻线夹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上芯线回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01、翻线夹;011、上夹爪;011a、夹臂;011b、夹板;011c、夹刀;011d、分隔块;012、下夹爪;012a、挡板;012b、刀口;012c、通道;012d、让位槽;012e、限位夹;012f、限位块;012g、限位槽;02、支撑架;02a、滑轨;02b、感应头;02c、第三驱动件;03、线缆;10、驱动组件;11、安装板;11a、滑动块;11b、感应件;12、安装座;13、安装块;14、第一带轮;15、第二带轮;16、皮带;17、第一驱动件;18、转轴;19、转臂;110、固定板;111、第二驱动件;20、夹持组件;21、支撑板;22、第四驱动件;23、副夹。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0]如图1至图3所示的翻线夹01,包括:上夹爪011和下夹爪012,上夹爪011包括夹臂011a和夹板011b,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夹爪和下夹爪,所述上夹爪包括夹臂和夹板,所述夹臂与所述下夹爪转动连接,所述夹板朝向所述下夹爪的一侧设有夹刀,所述下夹爪上位于所述夹刀与上芯线之间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开设有刀口,所述夹刀与所述刀口之间形成供上芯线穿过的通道;其中,上芯线端部从所述通道穿过,所述夹刀将上芯线限制在刀口上,上芯线的折弯部抵接在下夹爪和挡板形成的交接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刀上设有分隔块,所述刀口上设有让位槽,所述分隔块伸入所述让位槽内,将所述通道分为两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爪朝向线缆的一侧相对设有两限位夹,两所述限位夹之间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夹相对于所述限位块倾斜设置,形成靠近所述挡板一侧较窄,远离挡板一侧较宽的限位槽,留出下芯线放置的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靠近所述挡板的一端向内侧收缩,形成突起,所述突起位于两上芯线之间,将两上芯线顶开。5.一种上芯线回翻装置,具有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翻线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夹持组件均设置在支撑架上,其中,所述夹持组件设置在线缆端部一侧,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翻线夹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芯线回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平行于所述支撑架设置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相对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向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博之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