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8471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能够实现低成本化的动力传递装置。动力传递装置(100)具备惯性环(2)、板(3)、多个第一螺栓(11)、转矩传递部件(50)以及多个第二螺栓(12)。惯性环(2)为环状。惯性环(2)具有多个贯通孔(21)。各贯通孔(21)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板(3)在轴向上相对于惯性环(2)配置于第一侧。各第一螺栓(11)从第一侧与各贯通孔(21)螺纹连接,将板(3)紧固于惯性环(2)。转矩传递部件(50)在轴向上相对于惯性环(2)配置于第二侧。各第二螺栓(12)从第二侧与各贯通孔(21)螺纹连接,将转矩传递部件(50)紧固于惯性环(2)。紧固于惯性环(2)。紧固于惯性环(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传递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已知有将阻尼装置等转矩传递装置安装于柔性飞轮的动力传递装置(专利文献1)。柔性飞轮是通过在弹性板的外周部安装惯性环而构成的。另外,阻尼装置安装于惯性环。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199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存在降低如上所述构成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成本的需求。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低成本化的动力传递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具备惯性环、板、多个第一螺栓、转矩传递部件以及多个第二螺栓。惯性环为环状。惯性环具有多个贯通孔。各贯通孔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板在轴向上相对于惯性环配置于第一侧。各第一螺栓从第一侧与各贯通孔螺纹连接,从而将板紧固于惯性环。转矩传递部件在轴向上相对于惯性环配置于第二侧。转矩传递部件从惯性环被传递转矩。各第二螺栓从第二侧与各贯通孔螺纹连接,从而将转矩传递部件紧固于惯性环。
[0006]根据该结构,用于将板紧固于惯性环的第一螺栓和用于将转矩传递部件紧固于惯性环的第二螺栓螺纹连接于相同的贯通孔。这样,由于用于第一螺栓的贯通孔和第二螺栓的贯通孔是相同的,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能够实现动力传递装置的低成本化。
[0007]优选的是,动力传递装置还具备定位销。定位销是用于对转矩传递部件相对于惯性环进行定位的部件。贯通孔包括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第一贯通孔具有遍及整个轴向的内螺纹部。第二贯通孔具有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第一孔部配置于轴向的第一侧且具有内螺纹部。第二孔部配置于轴向的第二侧且不具有内螺纹部。第一螺栓与第一贯通孔或第二贯通孔的第一孔部螺纹连接。第二螺栓与第一贯通孔螺纹连接。定位销插入第二贯通孔的第二孔部。
[0008]优选的是,动力传递装置还具备定位销。定位销是用于对转矩传递部件相对于惯性环进行定位的部件。惯性环具有供定位销插入的多个凹部。
[0009]优选的是,板具有配置于同一圆周上的多个第三贯通孔。转矩传递部件具有配置于同一圆周上的多个第五贯通孔。第一螺栓经由第三贯通孔与贯通孔螺纹连接。第二螺栓经由第五贯通孔与贯通孔螺纹连接,各第三贯通孔的节圆直径与各第五贯通孔的节圆直径相同。
[0010]优选的是,转矩传递部件是对来自惯性环的旋转变动进行衰减的阻尼装置。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动力传递装置的低成本化。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用于表示第一贯通孔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剖视图。
[0013]图2是用于表示第二贯通孔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剖视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
[0015]2…
惯性环;21

第一贯通孔;22

第二贯通孔;221

第一孔部;222

第二孔部;3

柔性板;31

第三贯通孔;11

第一螺栓;12

第二螺栓;13

定位销;50

阻尼装置;55

第五贯通孔;100

动力传递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轴向是动力传递装置的旋转轴O延伸的方向。另外,周向是以旋转轴O为中心的圆的周向,径向是以旋转轴O为中心的圆的径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的第一侧是指图1和图2的左侧,轴向的第二侧是指图1和图2的右侧。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动力传递装置100具备柔性飞轮10、阻尼装置50(转矩传递部件的一例)、多个第一螺栓11、多个第二螺栓12以及多个定位销13。动力传递装置100例如配置于从发动机或电动机等驱动源到驱动轮的动力传递路径内。例如,驱动源相对于动力传递装置100配置于轴向的第一侧,变速机等相对于动力传递装置100配置于轴向的第二侧。
[0018]动力传递装置100安装于第一传递轴和第二传递轴,以将来自驱动源侧的第一传递轴(省略图示)的动力传递到驱动轮侧的第二传递轴(省略图示)。第一传递轴和第二传递轴在同轴上配置。第一传递轴例如是曲轴。第二传递轴例如是变速器的输入轴。柔性飞轮10安装于第一传递轴,阻尼装置50安装于第二传递轴。
[0019][柔性飞轮][0020]柔性飞轮10具有惯性环2和柔性板3(板的一例)。另外,柔性飞轮10具有碟形弹簧4。
[0021]惯性环2为环状。惯性环2具有多个第一贯通孔21和多个第二贯通孔22。各第一贯通孔21和各第二贯通孔22沿轴向贯通惯性环2。
[0022]各第一贯通孔21和各第二贯通孔22配置于同一圆周上。即,各第一贯通孔21的P.C.D(Pitch Circle Diameter:节圆直径)与各第二贯通孔22的P.C.D相同。各第一贯通孔21和各第二贯通孔22在周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
[0023]如图1所示,第一贯通孔21沿轴向延伸。第一贯通孔21在轴向的第一侧开口,并且也在轴向的第二侧开口。第一贯通孔21在轴向上具有遍及整个轴向的内螺纹部。即,第一贯通孔21遍及轴向的整体而构成螺纹孔。
[0024]如图2所示,第二贯通孔22沿轴向延伸。第二贯通孔22在轴向的第一侧开口,并且也在轴向的第二侧开口。第二贯通孔22具有第一孔部221和第二孔部222。
[0025]第一孔部221是第二贯通孔22中的配置于轴向的第一侧的部分。第一孔部221具有内螺纹部。即,第一孔部221构成螺纹孔。
[0026]第二孔部222是第二贯通孔22中的配置于轴向的第二侧的部分。第二孔部222的直径大于第一孔部221的直径。因此,在第二孔部222与第一孔部221之间形成有台阶部223。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孔部222和第一孔部221在同轴上配置。
[0027]第二孔部222不具有内螺纹部。即,第二孔部222不构成螺纹孔。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柔性板3在轴向上相对于惯性环2配置于第一侧。柔性板3为圆板状,在中央具有开口部。柔性板3的外径小于惯性环2的外径。
[0029]柔性板3在其内周部安装有第一传递轴。动力经由该第一传递轴从发动机、电动机等驱动源传递至柔性板3。柔性板3能够弹性变形。因此,柔性板3能够吸收来自第一传递轴的振动。
[0030]柔性板3在其外周部安装于惯性环2。柔性板3通过多个第一螺栓11安装于惯性环2。
[0031]详细而言,柔性板3具有多个第三贯通孔31。各第三贯通孔31在同一圆周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各第三贯通孔31的P.C.D与各第一贯通孔21的P.C.D相同。
[0032]第一螺栓11从轴向的第一侧贯通第三贯通孔31,并与第一贯通孔21或第二贯通孔22螺纹连接。由此,第一螺栓11将柔性板3紧固于惯性环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具备:环状的惯性环,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贯通孔;板,在轴向上相对于所述惯性环配置于第一侧;多个第一螺栓,从所述第一侧与各所述贯通孔螺纹连接,从而将所述板紧固于所述惯性环,转矩传递部件,在轴向上相对于所述惯性环配置于第二侧,从所述惯性环向所述转矩传递部件传递转矩;以及多个第二螺栓,从所述第二侧与各所述贯通孔螺纹连接,从而将所述转矩传递部件紧固于所述惯性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所述动力传递装置还具备用于对所述转矩传递部件相对于所述惯性环进行定位的定位销,所述贯通孔包括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一贯通孔具有遍及整个轴向的内螺纹部,所述第二贯通孔具有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所述第一孔部配置于轴向的第一侧且具有内螺纹部,所述第二孔部配置于轴向的第二侧且不具有内螺纹部,各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原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