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电池包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8201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芯、电池包和车辆,所述电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围设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置有极芯,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侧面的延伸方向不同,且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连接有安装面,所述第一侧面的延伸面、所述第二侧面的延伸面和所述安装面限定出容纳区域,所述安装面包含斜面,所述斜面不与所述第一侧面平行或垂直,且不与所述第二侧面平行或垂直;电芯极柱,所述电芯极柱安装于所述斜面,所述电芯极柱位于所述容纳区域处且与所述极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芯,利于提升电芯的安装效率,以及提升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空间利用率。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电池包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芯、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电池一般将正极柱和负极柱分别设于电池的一侧或两侧。电池极柱附近位置因发热量大且难以进行有效散热往往温度过高,导致电池不同位置温差大,影响整个电池包的使用和寿命。因极柱凸出电池壳体设置在电池的一侧或两侧,需要电池与电池包箱体边框保证一定的距离,避免发生碰撞时电池包箱体与极柱或极柱间的连接片等带电体发生接触,导致高压风险。因此,无法充分利用电池包内部的有效空间,体积利用率偏低,且电池包装配工序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芯,有利于提升电池在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以及安全性。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围设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置有极芯;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侧面的延伸方向不同,且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连接有安装面,所述第一侧面的延伸面、所述第二侧面的延伸面和所述安装面限定出容纳区域;所述安装面包含斜面,所述斜面不与所述第一侧面平行或垂直,且不与所述第二侧面平行或垂直;电芯极柱,所述电芯极柱安装于所述斜面,所述电芯极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区域处且与所述极芯电连接。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芯,壳体的外壁面设有容纳区域,容纳区域用于安装电芯极柱,如此设置利于提升在电池包内的安装效率,以及提升空间利用率。
[0006]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芯,所述第一侧面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侧面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电芯的宽度方向或厚度方向。
[0007]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芯,所述电芯极柱在所述容纳区域内未凸出于所述第二侧面的延伸面和/或所述第一侧面的延伸面。
[0008]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芯,所述斜面或所述斜面的延伸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的延伸面或所述第二侧面的延伸面之间的夹角为α,满足:30
°
<α<60
°

[0009]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芯,所述电芯极柱的极柱端面与所述斜面平行。
[0010]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芯,所述容纳区域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电芯极柱包括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所述正极极柱和所述负极极柱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容纳区域。
[0011]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芯,两个所述容纳区域对称分布。
[0012]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电池包。
[00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电芯。
[0014]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00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电池包。
[0016]所述车辆、所述电池包和上述的电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芯与电池包的托盘的装配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电芯100,
[0023]壳体1,第二侧面11,第一侧面12,安装面13,容纳区域14,电芯极柱2,
[0024]托盘200,边框201,底板202。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下面参考图1

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芯100,电芯极柱2安装于容纳区域内,利于提升在电池包内的安装效率,且提升空间利用率和安全性。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芯100,包括:壳体1和电芯极柱2。其中,壳体1围设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极芯,极芯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以及设置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的隔膜或固态或半固态电解质。
[0028]壳体1具有第一侧面12和第二侧面11,第一侧面1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侧面11的延伸方向不同,例如第一侧面12所在的平面与电芯100的长度方向(电芯100的长度方向如图1中所示的左右方向)垂直,第二侧面11所在的平面与电芯100的宽度方向或厚度方向(电芯100的宽度方向或厚度方向如图1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垂直,第一侧面12与第二侧面11之间连接有安装面13,安装面13包含用于安装电芯极柱2的斜面,斜面不与第一侧面12平行或垂直,且不与第二侧面11平行或垂直。
[0029]其中,斜面与第一侧面12以及第二侧面11均形成有夹角,即三者均处于不同的平面内。斜面或斜面的延伸面与第一侧面12的延伸面或第二侧面11的延伸面之间的夹角为α,满足:0
°
<α<90
°

[0030]其中,第一侧面12的延伸面、第二侧面11的延伸面和安装面13共同限定出容纳区域14。且在实际设计时,可在壳体1的拐角处设置安装面13,即将壳体1做异形处理,以使容纳区域14形成于壳体1的拐角处,且如图1所示,容纳区域14构造为类似削去斜角,从而在壳
体1的拐角处形成用于安装电芯极柱2的空间。
[0031]由此,壳体1设有容纳区域14,电芯100采用不规则的结构。其中,在实际设计时,电芯极柱2位于斜角区域14处,如电芯极柱2固定于安装面13上,容纳区域14可对电芯极柱2起到容纳、收置的作用,以使电芯100在安装于电池包的托盘200内后,电芯极柱2位于容纳区域14内,不会与托盘200的边框201接触,利于提升电芯极柱2的安全性。
[0032]其中,第一侧面12和第二侧面11可以为电芯壳体表面的除安装面外的任意一个面,例如,可将第一侧面12和第二侧面11中的一个为壳体1的侧面,另一个为壳体1的端面。其中,电芯极柱2设于容纳区域14。
[0033]由此,本技术中通过在壳体1的外侧形成容纳区域14,可实现对于电芯极柱2的容纳。这样,在实际安装时,电芯100安装于电池包的托盘内,电芯100的电芯极柱2位于容纳区域14内不会与托盘产生过多的干涉,且连接片和电芯极柱2在容纳区域14内进行电连接,实现隐藏式电芯极柱2的设计,避免了支架或连接片遮挡端面的问题,可通过液冷板在容纳区域14外与端面直接接触,电芯极柱2不会与液冷板或者托盘200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围设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置有极芯,所述壳体(1)具有第一侧面(12)和第二侧面(11),所述第一侧面(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侧面(11)的延伸方向不同,且所述第一侧面(12)与所述第二侧面(11)之间连接有安装面(13),所述第一侧面(12)的延伸面、所述第二侧面(11)的延伸面和所述安装面(13)限定出容纳区域(14),所述安装面(13)包含斜面,所述斜面不与所述第一侧面(12)平行或垂直,且不与所述第二侧面(11)平行或垂直;电芯极柱(2),所述电芯极柱(2)安装于所述斜面,所述电芯极柱(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区域(14)内且与所述极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12)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电芯(100)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侧面(11)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电芯(100)的宽度方向或厚度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极柱(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晶蒋志敏苏宏超杜涛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