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8171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馈通组件(50),具有电连接件(502)并形成有注液孔(501);壳体,具有顶板(10)以及本体,所述本体具有框体(20)和底板(30),在所述框体(20)的一侧面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馈通组件(50)的通孔(201),在所述顶板(10)与所述本体之间形成有容纳部;芯体(40),包括正极与负极,并容纳在所述容纳部中,在所述正极形成有正极极耳(402),在所述负极形成有负极极耳,在所述正极极耳(402)设置有与所述注液孔(501)相对的贯通孔(401),所述正极极耳(402)电连接至所述电连接件(502),所述负极极耳电连接至所述壳体;以及盖(60),电连接至所述电连接件(502),并封堵所述注液孔(501)。并封堵所述注液孔(501)。并封堵所述注液孔(5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单元,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壳体和芯体的电池单元。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的外壳主要由钢壳、铝壳、铝塑膜软包等,其中,采用铝塑膜软包的电池强度低,抗压能力差,且包装易破损漏液,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采用钢壳、铝壳等壳体包装的电池以其较高的能量密度逐渐成为锂离子电池的主流产品。
[0003]现有技术公开有如下的电池,包括:壳体、电芯和封板,所述壳体为一面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封板密封连接在所述开口上,所述电芯容纳在所述壳体和所述封板之间的收容空间内,所述电芯的至少一端为电芯限位面,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面具有限位结构。所述电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极片和至少一个第二极片,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其中的一个为正极片,其中的另一个为负极片。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壁和与所述限位壁连接的安装壁,所述限位壁连接在所述底板的边缘,所述安装壁延伸到所述开口位置。安装壁上还开设有注液孔,注液孔与收容空间连通,通过注液孔向收容空间内注入电解液,将电芯浸入电解液中。
[0004]在现有技术中,供电解液注入的注液孔和作为与电极端子的第一极片电连接的连接件分别位于不同位置,密封时,需要分别对注液孔以及安装正极连接件的端子孔进行密封,密封工序复杂且容易出现气密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馈通组件,具有电连接件并形成有注液孔;壳体,具有顶板以及本体,所述本体具有框体和底板,在所述框体的一侧面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馈通组件的通孔,在所述顶板与所述本体之间形成有容纳部;芯体,包括正极与负极,并容纳在所述容纳部中,在所述正极形成有正极极耳,在所述负极形成有负极极耳,在所述正极极耳设置有与所述注液孔相对的贯通孔,所述正极极耳电连接至所述电连接件,所述负极极耳电连接至所述壳体;以及盖,电连接至所述电连接件,并封堵所述注液孔。
[0006]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盖电连接至馈通组件的电连接件并且用以封堵注液孔,从而能够避免在壳体的侧面上二次开孔安装正极端子,能够简化二次电池制造工序。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所述电连接件为圈状金属结构,所述正极极耳焊接在所述电连接件的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端部上,所述盖焊接在所述电连接件的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端部上。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所述盖的厚度为0.05~0.30mm。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所述盖的内表面或外表面设置有凹痕。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中的至少一方的
内表面或外表面设置有凹槽部,所述凹槽部的壁厚小于所述壳体的除了所述凹槽部以外的部分的壁厚。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所述凹槽部的壁厚为0.01~0.10mm。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所述馈通组件还包括:固定部,焊接固定至所述壳体;以及密封件,位于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固定部之间。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所述密封件具有圈状结构,所述密封件的内壁紧贴所述电连接件的外壁,所述固定部具有:具有圈状结构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壁紧贴所述密封件的外壁;以及具有板状结构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一体成型,并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周部。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所述密封件具有圈状结构,所述密封件的内壁紧贴所述电连接件的外壁,所述密封件的外壁具有一圈凹部,所述固定部具有:具有圈状结构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嵌入所述密封件的外壁的所述凹部中;以及具有板状结构的第四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一体成型,并位于所述第三部分的外周部。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所述密封件具有圈状结构,所述密封件的内壁紧贴所述电连接件的外壁,所述固定部为具有孔的板状结构,该孔的内壁紧贴所述密封件的外壁。
[0016]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避免在二次电池的壳体的侧面上二次开孔安装正极端子,能够简化二次电池制造工序,并且降低漏液的风险,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减低成本。并且,设置注液孔时无需避让极耳,进而提高电池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便于增加极耳个数和面积,降低电池的阻抗。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18]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馈通组件的示意图。
[0019]图3是示出沿图2的II

II线剖切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馈通组件的剖视图。
[0020]图4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馈通组件的剖视图。
[0021]图5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馈通组件的剖视图。
[0022]图6是设置于实施方式所涉及盖的凹痕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电池单元;10:顶板;20:框体;30:底板;40:芯体;50:馈通组件;60:盖;201:通孔;402:正极极耳;401:贯通孔;501:注液孔;502:电连接件;504、506、508:固定部;503、505、507:密封件;5041:第一部分;5042:第二部分;5061:第三部分;5062:第四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以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等指示的
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7]1.电池的整体构成
[0028]图1示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的结构的一例。电池单元1具有:馈通组件50、具有顶板10以及本体的壳体、芯体40以及盖60,馈通组件50具有电连接件502并形成有注液孔501,本体具有框体20和底板30,在框体20的一侧面形成有用于安装馈通组件50的通孔201,在顶板10与本体之间形成有容纳部。壳体的材料优选为不锈钢。顶板10与框体20的外围通过焊接或粘合剂接合。通过顶板10与框体20的外围部分的接合以及对在通孔201处设置的馈通组件50进行封堵,壳体的内部空间形成为密封的空间。
[0029]在芯体40中,将正极与负极隔着隔膜层叠而形成层叠体,通过将该层叠体沿长度方向卷绕而得到该芯体40,芯体40的正极和负极分别形成有正极极耳402和负极极耳(未图示)。在正极极耳402设置有与注液孔501相对的贯通孔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元(1),其特征在于,具有:馈通组件(50),具有电连接件(502)并形成有注液孔(501);壳体,具有顶板(10)以及本体,所述本体具有框体(20)和底板(30),在所述框体(20)的一侧面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馈通组件(50)的通孔(201),在所述顶板(10)与所述本体之间形成有容纳部;芯体(40),包括正极与负极,并容纳在所述容纳部中,在所述正极形成有正极极耳(402),在所述负极形成有负极极耳,在所述正极极耳(402)设置有与所述注液孔(501)相对的贯通孔(401),所述正极极耳(402)电连接至所述电连接件(502),所述负极极耳电连接至所述壳体;以及盖(60),电连接至所述电连接件(502),并封堵所述注液孔(5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其中,所述电连接件(502)为圈状金属结构,所述正极极耳(402)焊接在所述电连接件(502)的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端部上,所述盖(60)焊接在所述电连接件(502)的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端部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其中,所述盖(60)的厚度为0.05~0.30mm。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元,其中,所述盖(60)的内表面或外表面设置有凹痕(601)。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元,其中,所述顶板(10)和所述底板(30)中的至少一方的内表面或外表面设置有凹槽部,所述凹槽部的壁厚小于所述壳体的除了所述凹槽部以外的部分的壁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元,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枝松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