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轴箱通风系统、发动机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7494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发动机和车辆,曲轴箱通风系统包括:空滤器,空滤器具有第一出口;混合阀,混合阀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出端的负压大于输入端的负压;进气组件,进气组件与输出端连接并用于向发动机的燃烧室供气;第一输气管,第一出口与输入端通过第一输气管连通,第一输气管上设有第一分支口;曲轴通风系统,曲轴通风系统具有窜气出口端;第一通气管,窜气出口端与第一分支口通过第一通气管连通。曲轴箱内的带有油气的窜气可以通过第一通气管通入到第一输气管,然后排到进气组件,最终燃烧去除,而且混合阀输出端的负压大于混合阀输入端的负压,这样可以避免曲轴箱内的油液进入到第一输气管,降低曲轴箱内的油液损耗。的油液损耗。的油液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曲轴箱通风系统、发动机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发动机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曲轴箱通风系统包括曲轴箱、气缸盖罩、通气阀、进气歧管和空滤器,曲轴箱、气缸盖罩、通气阀和进气歧管依次连通,空滤器与曲轴箱之间通过第一管路连通,空滤器用于在小负荷工作阶段,通过第一管路向曲轴箱补充新鲜空气,而且还通过第二管路向气缸盖罩补充新鲜空气。
[0003]目前,曲轴箱一般直接与增压器连通;然而,增压器进气端的负压较大,曲轴箱的负压较小,这样曲轴箱内的油液容易被吸出,导致曲轴箱内的油液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该曲轴箱通风系统可以降低曲轴箱内的油液损耗。
[0005]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发动机。
[0006]本技术还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7]根据本技术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包括:空滤器,所述空滤器具有第一出口;混合阀,所述混合阀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出端的负压大于所述输入端的负压;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与所述输出端连接并用于向发动机的燃烧室供气;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输气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气管上设有第一分支口;曲轴通风系统,所述曲轴通风系统具有窜气出口端;第一通气管,所述窜气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分支口通过所述第一通气管连通。
[0008]根据本技术的曲轴箱通风系统,曲轴箱内的带有油气的窜气可以通过第一通气管通入到第一输气管,与新鲜空气进行混合形成混合气体,然后排到进气组件,最终可以燃烧去除,而且窜气出口端与第一分支口通过第一通气管连通,混合阀输出端的负压大于混合阀输入端的负压,这样可以避免第一通气管与第一分支口连接处负压过大而使曲轴箱内的油液也进入到第一输气管,最终被燃烧,从而可以降低曲轴箱内的油液损耗。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曲轴箱通风系统还包括:通气阀,所述通气阀具有进气阀口和第一出气阀口,所述进气阀口与所述窜气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气阀口与所述第一分支口通过所述第一通气管连通。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进气组件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增压器、中冷器以及进气歧管,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增压器内连通;所述曲轴箱通风系统还包括:第二通气管,所述通气阀具有第二出气阀口,所述第二出气阀口通过所述第二通气管与所述中冷器内连通;其中,当所述进气歧管的压力大于所述曲轴通风系统的压力时,所述进气阀口和所述第一出气阀口导通,所述进气阀口和所述第二出气阀口断开;当所述进气歧管的压力
小于所述曲轴通风系统的压力时,所述进气阀口和所述第二出气阀口导通,所述进气阀口和所述第一出气阀口断开。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进气组件还包括节气门,所述节气门设于所述中冷器的入口处。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曲轴箱通风系统还包括:废气循环阀和增压管;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增压器通过所述增压管连通,所述增压管上设有第二分支口,所述废气循环阀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分支口通过管路连通。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出气阀口处于所述第一分支口的上方,以使油气通过重力作用从所述第一出气阀口处顺流至所述第一分支口;和/或所述第二出气阀口处于所述中冷器的入口上方,以使油气通过重力作用从所述第二出气阀口处顺流至所述中冷器的入口。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通气管套设有保温套。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曲轴箱通风系统还包括:第二输气管和补气单向阀,所述补气单向阀设置于所述曲轴通风系统,所述补气单向阀与所述空滤器通过所述第二输气管连通。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发动机,包括:以上所述的曲轴箱通风系统。
[0017]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发动机。
[00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曲轴箱通风系统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曲轴箱通风系统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曲轴箱通风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曲轴箱通风系统;
[0025]10、曲轴箱;20、进气组件;21、增压器;22、中冷器;23、进气歧管;24、节气门;30、空滤器;31、第一输气管;40、混合阀;50、第一通气管;60、通气阀;70、正时罩;71、油气分离装置;80、第二通气管;90、废气循环阀;100、气缸盖罩;110、补气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27]下面参考图1

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曲轴箱通风系统1,曲轴箱通风系统1用于排出曲轴箱10内的窜气。
[0028]如图1

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曲轴箱通风系统1,包括:曲轴通风系统、进气组件20、空滤器30、混合阀40、第一输气管31和第一通气管50。空滤器30 则使对空
气进行过滤,通入新鲜的空气,空滤器30具有第一出口,空滤器30过滤后的气体可以从第一出口处释放。混合阀40可以起到开闭控制的作用,控制混合气体通过,混合阀40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气体从输入端进入到混合阀40,从输出端排出。进气组件20可以用于进气,并用于向发动机的燃烧室供气,含有油气的混合气体可以通入到燃烧室内进行燃烧。曲轴通风系统包括:曲轴箱10,曲轴箱10可以用于安装曲轴,而且曲轴箱10内设置有油液。而第一通气管50则可以起到连通通气的作用。
[0029]如图3所示,第一出口与第一输气管31连接,输入端也与第一输气管31连接,这样第一出口与输入端可以通过第一输气管连通,进气组件20与输出端连接,而曲轴通风系统具有窜气出口端,也就是曲轴箱10具有窜气出口端,窜气出口端与第一分支口通过第一通气管50连通,也就是说,空滤器30过滤后的新鲜空气先通过第一输气管31 通向混合阀40,而同时曲轴箱10内带有油气的窜气也会通入到第一输气管31处,新鲜空气与带有油气的窜气会在第一输气管31内进行混合,形成混合气体,然后通过混合阀40通入到进气组件20,最终通入到燃烧室内进行燃烧。
[0030]其中,混合阀40输出端的负压大于混合阀40输入端的负压。需要说明的是,混合阀40输出端为混合气体通过混合阀40后的一端,其一般与增压器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滤器,所述空滤器具有第一出口;混合阀,所述混合阀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出端的负压大于所述输入端的负压;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与所述输出端连接并用于向发动机的燃烧室供气;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输气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气管上设有第一分支口;曲轴通风系统,所述曲轴通风系统具有窜气出口端;第一通气管,所述窜气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分支口通过所述第一通气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气阀,所述通气阀具有进气阀口和第一出气阀口,所述进气阀口与所述窜气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气阀口与所述第一分支口通过所述第一通气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组件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增压器、中冷器以及进气歧管,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增压器内连通;所述曲轴箱通风系统还包括:第二通气管,所述通气阀具有第二出气阀口,所述第二出气阀口通过所述第二通气管与所述中冷器内连通;其中,当所述进气歧管的压力大于所述曲轴通风系统的压力时,所述进气阀口和所述第一出气阀口导通,所述进气阀口和所述第二出气阀口断开;当所述进气歧管的压力小于所述曲轴通风系统的压力时,所述进气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皓吴瑞平王松陈梦园冉鹰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