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水质的滤芯及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747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水质的滤芯及净水器,可调节水质的滤芯包括:筒盖,筒盖设有第一原水管道、第一纯水管道、第二纯水管道和废水管道;筒体,筒体内设有分流组件和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包括中心管和卷式膜元件,中心管包括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卷式膜元件具有第一螺旋通道和第二螺旋通道;当原水从第一原水管道进入后,先进入卷式膜元件内进行过滤,一部分的原水进入第一螺旋通道内进行过滤,过滤后形成的纯水进入第一半管内再通过分流组件进入第一纯水管道然后被排出;另一部分的原水进入第二螺旋通道内进行过滤,过滤后形成的纯水进入第二半管内再通过分流组件进入第二纯水管道然后被排出;可以同时过滤形成两种不同水质的纯水。水质的纯水。水质的纯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水质的滤芯及净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过滤器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水质的滤芯及净水器。

技术介绍

[0002]家用净水市场目前的主流净水器为反渗透净水器,由于其极高的过滤精度和使用周期而深受用户喜爱,而随着人们对健康水的进一步追求,水质可调节在未来有望成为新的潮流,即需要满足人们可以实现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下使用不同水质的水。而目前主流的几种调节水质的方式有:通过净水器同时安装有不同的过滤精度的膜元件进行水质过滤调节,这样无可避免地出现净水器体积过大、制造成本过高、水路系统复杂难以维护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可调节水质的滤芯及净水器,该滤芯中的过滤膜元件可以同时过滤出两种不同的水质分别通过滤芯的两个出水口排出。
[000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水质的滤芯,所述可调节水质的滤芯包括:
[0005]筒盖,所述筒盖设有第一原水管道、第一纯水管道、第二纯水管道和废水管道;
[0006]筒体,所述筒体与所述筒盖密封连接,所述筒体内设有分流组件和过滤组件;
[0007]所述过滤组件位于所述分流组件下方,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中心管和卷式膜元件,所述中心管包括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所述第一半管和所述第二半管对称设置于所述筒体内,所述卷式膜元件环绕包裹于所述中心管,所述卷式膜元件具有第一螺旋通道和第二螺旋通道,所述第一螺旋通道与所述第一半管连通,所述第二螺旋通道与所述第二半管连通,所述第一半管通过所述分流组件进而与所述第一纯水管道连通,所述第二半管通过所述分流组件进而与所述第二纯水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原水管道与所述卷式膜元件连通,所述卷式膜元件通过所述分流组件进而所述废水管道连通。
[00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可调节水质的滤芯,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当原水从第一原水管道进入后,先进入卷式膜元件内进行过滤,因为卷式膜元件具有第一螺旋通道和第二螺旋通道,原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的原水渗透进入第一螺旋通道内并过滤形成纯水,纯水再通过第一螺旋通道进入第一半管内,接着通过分流组件进入第一纯水管道然后被排出;另一部分的原水渗透进入第二螺旋通道内并过滤形成纯水,纯水再通过第二螺旋通道进入第二半管内,接着通过分流组件进入第二纯水管道然后被排出;而过滤剩下的废水在卷式膜元件内再通过分流组件进入废水管道然后被排出。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筒盖的下表面设有圆形凹槽、环绕于所述圆形凹槽的第一环形凹槽、环绕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第二环形凹槽以及环绕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第三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原水管道与所述第三环形凹槽连通,所述废水管道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连通,所述第二纯水管道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连通,所述第一纯水管道与
所述圆形凹槽连通。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流组件包括第一分流件、第二分流件和上端盖,所述第一分流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分流件,所述第一分流件能够将所述圆形凹槽和所述第一半管连通,所述第一分流件和所述第二分流件的配合能够将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所述第二半管连通,所述上端盖和所述第二分流件的配合能够将所述卷式膜元件和所述废水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半管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半管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进而与所述第一螺旋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半管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半管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进而与所述第二螺旋通道连通。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分流件具有内腔且开口朝上,所述第一分流件的上端插入所述圆形凹槽内并且与所述圆形凹槽的槽壁紧密抵接以使所述内腔与所述第一纯水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分流件的下端设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上端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下端插入所述第一半管内进而与所述第一半管连通,所述第一分流件的外周壁设有槽孔,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上端与所述槽孔连通进而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下端插入所述第二半管内进而与所述第二半管连通。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分流件的上端插入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并且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的远离所述第一环形凹槽轴线的一侧的内壁抵接。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端盖设有向上延伸的环形壁,所述第二分流件位于所述环形壁内,所述环形壁的上端插入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并且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远离所述第二环形凹槽轴线的一侧的内壁抵接,所述上端盖的下侧与所述卷式膜元件抵接,所述上端盖设有多个第三通孔,多个所述第三通孔绕所述上端盖的轴线周向分布,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环形壁的内侧,所述第二分流件的下端设有多个第四通孔,多个所述第四通孔绕所述第二分流件的轴线周向分布,所述废水管道依次通过所述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进而与所述卷式膜元件连通。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可调节水质的滤芯还包括下端盖,所述下端盖位于所述筒体内,所述下端盖位于所述卷式膜元件的下侧,所述下端盖用于支撑所述卷式膜元件。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卷式膜元件包括第一膜件、第二膜件和隔水滤网,所述隔水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膜件和所述第二膜件之间,所述第一膜件包裹所述第一半管且绕所述中心管卷制形成所述第一螺旋通道,所述第二膜件包裹所述第二半管且绕所述中心管卷制形成所述第二螺旋通道,所述隔水滤网用于将所述第一螺旋通道和所述第二螺旋通道互相隔离。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筒盖的下表面设有环绕于所述第三环形凹槽的第四环形凹槽,所述筒盖还设有第二原水管道,所述第二原水管道与所述第四环形凹槽连通,所述第四环形凹槽与所述卷式膜元件连通。
[0017]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净水器,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可调节水质的滤芯。
[001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净水器,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净水器采用了该可调节水质的滤芯,当原水从第一原水管道进入后,先进入卷式膜元件内进行过滤,因为卷式膜
元件具有第一螺旋通道和第二螺旋通道,原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的原水渗透进入第一螺旋通道内并过滤形成纯水,纯水再通过第一螺旋通道进入第一半管内,接着通过分流组件进入第一纯水管道然后被排出;另一部分的原水渗透进入第二螺旋通道内并过滤形成纯水,纯水再通过第二螺旋通道进入第二半管内,接着通过分流组件进入第二纯水管道然后被排出;而过滤剩下的废水在卷式膜元件内再通过分流组件进入废水管道然后被排出。
[0019]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1]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可调节水质的滤芯的剖视图;
[0022]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水质的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盖(100),所述筒盖(100)设有第一原水管道(110)、第一纯水管道(130)、第二纯水管道(140)和废水管道(150);筒体(200),所述筒体(200)与所述筒盖(100)密封连接,所述筒体(200)内设有分流组件和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位于所述分流组件下方,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中心管(310)和卷式膜元件(340),所述中心管(310)包括第一半管(320)和第二半管(330),所述第一半管(320)和所述第二半管(330)对称设置于所述筒体(200)内,所述卷式膜元件(340)环绕包裹于所述中心管(310),所述卷式膜元件(340)具有第一螺旋通道(380)和第二螺旋通道(390),所述第一螺旋通道(380)与所述第一半管(320)连通,所述第二螺旋通道(390)与所述第二半管(330)连通,所述第一半管(320)通过所述分流组件进而与所述第一纯水管道(130)连通,所述第二半管(330)通过所述分流组件进而与所述第二纯水管道(140)连通,所述第一原水管道(110)与所述卷式膜元件(340)连通,所述卷式膜元件(340)通过所述分流组件进而所述废水管道(150)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水质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100)的下表面设有圆形凹槽(160)、环绕于所述圆形凹槽(160)的第一环形凹槽(171)、环绕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171)的第二环形凹槽(172)以及环绕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172)的第三环形凹槽(173),所述第一原水管道(110)与所述第三环形凹槽(173)连通,所述废水管道(150)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172)连通,所述第二纯水管道(140)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171)连通,所述第一纯水管道(130)与所述圆形凹槽(160)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水质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组件包括第一分流件(440)、第二分流件(490)和上端盖(410),所述第一分流件(440)穿设于所述第二分流件(490),所述第一分流件(440)能够将所述圆形凹槽(160)和所述第一半管(320)连通,所述第一分流件(440)和所述第二分流件(490)的配合能够将所述第一环形凹槽(171)和所述第二半管(330)连通,所述上端盖(410)和所述第二分流件(490)的配合能够将所述卷式膜元件(340)和所述废水管道(150)连通,所述第一半管(320)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322),所述第一半管(320)通过所述第一通孔(322)进而与所述第一螺旋通道(380)连通,所述第二半管(330)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332),所述第二半管(330)通过所述第二通孔(332)进而与所述第二螺旋通道(390)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水质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件(440)具有内腔(450)且开口朝上,所述第一分流件(440)的上端插入所述圆形凹槽(160)内并且与所述圆形凹槽(160)的槽壁紧密抵接以使所述内腔(450)与所述第一纯水管道(130)连通,所述第一分流件(440)的下端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安泺杨玖林玄珍雨蔡雪刚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麦克罗美的滤芯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