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止鼾枕,包括枕芯、第一气囊和检测模块;第一气囊设有多个并设置在枕芯内,通过第一气囊充放气来局部调节枕芯的高度;检测模块设置在枕芯内,通过检测模块检测用户是否正在使用该枕芯;所述枕芯对应人体颈部的位置设有加热模块,所述枕芯对应加热模块上端的位置设有岩盐片,在枕芯内设置加热模块,通过岩盐片将热量传递至人体颈部,使得该止鼾枕兼具止鼾和热敷的功能,进而使得人体的睡眠效果更佳。的睡眠效果更佳。的睡眠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止鼾枕
[0001]本技术涉及头枕的
,特别涉及一种止鼾枕。
技术介绍
[0002]很大一部分人在睡觉时会打鼾,打鼾降低了身体的氧气吸入,进而会引发不同疾病,但睡觉的人查觉不到自己的打鼾,因此自身不容易使打鼾停止。
[0003]使用止鼾枕是防止打鼾的一种手段,现有技术的止鼾枕是通过对止鼾枕的气囊进行充放气,从而使用者头部转动实现止鼾效果,但是现有止鼾枕仅具有止鼾的作用,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止鼾枕,在枕芯内设置加热模块,通过岩盐片将热量传递至人体颈部,使得该止鼾枕兼具止鼾和热敷的功能,进而使得人体的睡眠效果更佳。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止鼾枕,包括枕芯、第一气囊和检测模块;
[0006]第一气囊设有多个并设置在枕芯内,通过第一气囊充放气来局部调节枕芯的高度;
[0007]检测模块设置在枕芯内,通过检测模块检测用户是否正在使用该枕芯;
[0008]所述枕芯对应人体颈部的位置设有加热模块,所述枕芯对应加热模块上端的位置设有岩盐片。
[0009]进一步地,所述枕芯对应加热模块上端的位置设有可打开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岩盐片可更换地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内。
[0010]进一步地,所述枕芯对应加热模块下端的位置设有第二气囊。
[0011]进一步地,所述枕芯对应头枕区域的位置设有可打开地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设有艾香片。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囊设置横向排列在枕芯的头枕区域,所述第一气囊通过气管连接至分析单元。
[0013]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模块为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气囊或/和第二气囊下端。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囊在充满状态下,第一气囊的高度从枕芯外侧端至中间的方向上呈从高至低的趋势降低。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囊在充满状态下,第一气囊的高度呈多层阶梯状结构,第一气囊的外侧端顶端与对应底端之间的高度为90mm
ꢀ‑
110mm,第一气囊的内端顶端与对应的底端之间的高度为30mm
ꢀ‑
50mm。
[0016]进一步地,所述枕芯对应枕芯颈部区域前端的位置具有安装垫,所述安装垫成型于枕芯或可拆线连接于枕芯。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囊通过气管连接至分析单元。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在枕芯内设置加热模块,通过岩盐片将热量传递至人体颈部,使得该止鼾枕兼具止鼾和热敷的功能,进而有助于人体睡眠并大大提高睡眠的质量;
[0020]2.岩盐片可更换地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内,用户可定期更换岩盐片以保持其传热和保温的作用;在第二容置空间内设置艾香片,通过艾香片散发的艾香味有助眠的功效,同时可定期对该艾香片进行更换;
[0021]3.通过分析单元采集人体的声音,通过检测模块检测人体头部在枕芯上的位置,当听到一定阈值的鼾声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相应的气囊充气,以调整人体头部位置或方位。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气囊充满气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气囊充满气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6]图5是本技术的岩盐片与艾香片的分布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与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枕芯;11、头枕区域;12、颈部区域;13、安装垫;2、第一气囊;3、检测模块;4、加热模块;5、岩盐片;6、第二气囊;7、艾香片;8、分析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0]如图1
‑
6所示,一种止鼾枕,包括枕芯1、第一气囊2、第二气囊6和检测模块3。
[0031]所述枕芯1包括头枕区域11和颈部区域12,所述枕芯1对应颈部区域12前端的位置具有安装垫13,所述安装垫13成型于枕芯1或可拆线连接于枕芯1,该安装垫13为记忆海绵,其用于支撑人体颈部,使得用户在睡眠时颈部更加舒适。
[0032]所述第一气囊2设有多个并设置在枕芯1内,通过第一气囊2充放气来局部调节枕芯1的高度,所述第一气囊2设置横向排列在枕芯1的头枕区域11,所述第一气囊2通过气管连接至分析单元8,所述分析单元8连接至位于枕芯1外部的控制单元,该分析单元8具有声音采集、压力分析和加热控制等功能。
[0033]所述检测模块3设置在枕芯1内,通过检测模块3检测用户是否正在使用该枕芯1,也就是通过检测模块3检测用户睡在枕芯1上,所述检测模块3为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气囊2或/和第二气囊6下端。
[0034]所述枕芯1对应人体颈部的位置设有加热模块4,所述加热模块4与分析单元8电连接,所述枕芯1对应加热模块4上端的位置设有岩盐片5,进一步地,所述枕芯1对应加热模块4上端的位置设有可打开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岩盐片5可更换地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内,在枕芯1内设置加热模块4,通过岩盐片5将热量传递至人体颈部,使得该止鼾枕兼具止鼾和热敷的功能,进而有助于人体睡眠并大大提高睡眠的质量,同时岩盐片5可更换地设置在第
一容置空间内,用户可定期更换岩盐片5以保持其传热和保温的作用。
[0035]所述枕芯1对应加热模块4下端的位置设有第二气囊6,所述第二第一气囊2通过气管连接至分析单元8,通过第二气囊6调节枕芯1颈部区域12的高度。
[0036]所述枕芯1对应头枕区域11的位置设有可打开地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设有艾香片7,可定期对该艾香片7进行更换,通过艾香片7散发的艾香味有助眠的功效。
[0037]所述第一气囊2在充满状态下,第一气囊2的高度从枕芯1外侧端至中间的方向上呈从高至低的趋势降低,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囊2在充满状态下,第一气囊2的高度呈多层阶梯状结构,第一气囊2的外侧端顶端与对应底端之间的高度为100mm,第一气囊2的内端顶端与对应的底端之间的高度为40mm,本技术中,所述第一气囊2在充满状态下,第一气囊2的高度呈三层状结构,第一气囊2的最外侧端顶端与对应底端之间的高度为90mm
ꢀ‑
110mm,优选为100mm,第一气囊2的次外侧端顶端与对应的底端之间的高度为60mm
‑
80mm,优选为70mm,第一气囊2的内端顶端与对应的底端之间的高度为30mm
ꢀ‑
50mm,优选为40mm。
[0038]通过分析单元8采集人体的声音,通过检测模块3检测人体头部在枕芯1上的位置,当听到一定阈值的鼾声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气囊2充气,以调整人体头部位置或方位。
[0039]以上所述仅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鼾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枕芯(1)、第一气囊(2)和检测模块(3);第一气囊(2)设有多个并设置在枕芯(1)内,通过第一气囊(2)充放气来局部调节枕芯(1)的高度;检测模块(3)设置在枕芯(1)内,通过检测模块(3)检测用户是否正在使用该枕芯(1);所述枕芯(1)对应人体颈部的位置设有加热模块(4),所述枕芯(1)对应加热模块(4)上端的位置设有岩盐片(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鼾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芯(1)对应加热模块(4)上端的位置设有可打开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岩盐片(5)可更换地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止鼾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芯(1)对应加热模块(4)下端的位置设有第二气囊(6)。4.根据权利要求1
‑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止鼾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芯(1)对应头枕区域(11)的位置设有可打开地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设有艾香片(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止鼾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2)设置横向排列在枕芯(1)的头枕区域(1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军,郁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光星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