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样品分析领域,涉及一种取样器,包括:两节取样器及手柄,第一节取样器包括:第一内管及第一外管,所述第一内管的第二端具有榫槽部,所述第一内管的第二端外壁对称制有两内管螺纹孔;所述第二节取样器包括:第二内管及第二外管,所述第二内管的第一端具有榫头部,所述手柄包括:内管手柄及手柄连接螺栓,所述内管手柄具有连接部和手持部,所述套管的外壁制有两手柄螺纹孔,两手柄螺纹孔与两内管螺纹孔尺寸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样器包括两节,根据使用场景分开或者连接使用,兼顾深位和浅位取样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可拆卸的手柄,方便浅位取样时关闭仓门的操作。方便浅位取样时关闭仓门的操作。方便浅位取样时关闭仓门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取样器
[0001]本技术属于样品分析领域,涉及一种取样器。
技术介绍
[0002]取样器指为满足取样需求而制作的符合相关法规规定的一种工具,分为固体取样器、液体取样器、气体取样器等。固体取样器主要用于固体类粉末、颗粒的取样。液体取样器主要用于各类液体的取样,如有机溶剂、液体原料、水等。气体取样器主要用于各种气体物质的取样,如天然气等。
[0003]现有技术取样器有如下问题:
[0004]1.结构设计不够合理或不符合目前工作场景,在取样操作时不便于操作,无法保证取样准确性;
[0005]2.取样器尾杆(把手)为圆形可伸缩设计,取样操作中扭动尾杆来关闭取样口,由于伸缩接口处摩擦力不足,很难关闭取样口完成操作;
[0006]3.取样器以物料为支点之一的设计使取样器的尖头部位体积较大,取样时很难扎入物料深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兼顾深位和浅位取样使用,操作方便的取样器。
[0008]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取样器,包括:
[0010]第一节取样器,所述第一节取样器包括:
[0011]第一内管,所述第一内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内管的第一端具有内管取样口,所述第一内管的第二端具有榫槽部,所述第一内管的第二端外壁对称制有两内管螺纹孔,两内管螺纹孔径向对称设置;
[0012]第一外管,所述第一外管套装在所述第一内管外侧,所述第一外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外管的第一端具有尖头部,所述第一外管的第二端具有内螺纹部,
[0013]所述第一外管具有外管取样口,所述外管取样口与所述内管取样口尺寸相同;
[0014]第二节取样器,所述第二节取样器包括:
[0015]第二内管,所述第二内管与所述第一内管管径相同,所述第二内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内管的第一端具有榫头部,所述第二内管的第二端外壁固装有内管手持件,所述榫头部与所述第一内管的榫槽部在使用时配合连接;
[0016]第二外管,所述第二外管与所述第一外管管径相同,所述第二外管套装在所述第二内管外侧,所述第二外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外管的第一端具有外螺纹部,所述外螺纹部与所述第一外管的内螺纹部在使用时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外管的第二端的外壁固装有外管手持件,所述内管手持件从所述第二外管的第二端穿出;
[0017]手柄,所述手柄包括:
[0018]内管手柄,所述内管手柄具有内管连接部和手持部,所述内管连接部为一套管,所述套管的外壁制有两手柄螺纹孔,两手柄螺纹孔径向对称设置,两手柄螺纹孔与两内管螺纹孔尺寸相同;
[0019]手柄连接螺栓,所述手柄连接螺栓在使用时穿过两手柄螺纹孔与两内管螺纹孔,进而连接第一内管及手柄。
[0020]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外管手柄,所述外管手柄具有手柄部和外管连接部,在使用时通过外管连接部将所述外管手柄安装在所述第一外管的第二端。
[0021]进一步地,所述外管连接部为一卡箍,所述卡箍在使用时套装在所述第一外管的第二端。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管的第二端的榫槽部位于所述第一外管的第二端的外侧。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管的管壁安装有第一内管转动限位件。
[002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管的管壁安装有第二内管转动限位件。
[0025]进一步地,所述内管手持件为固装在所述内管外壁的两管件,两管件径向对称设置。
[0026]进一步地,所述外管手持件为固装在所述外管外壁的两管件,两管件径向对称设置。
[0027]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28]1.本技术取样器包括两节,根据使用场景分开或者连接使用,兼顾深位和浅位取样使用。
[0029]2.本技术包括可拆卸的手柄,方便浅位取样时关闭仓门的操作。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节取样器与第二节取样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管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外管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4]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6]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8]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取样器包括:两节取样器及手柄,两节取样器分别为第
一节取样器1、第二节取样器2。
[0039]第一节取样器1包括:第一内管12、第一外管11,所述第一外管11套装在所述第一内管12外侧,第一内管1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内管12的第一端具有内管取样口,所述第一内管12的第二端具有榫槽部121。
[0040]第一外管1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外管11的第一端具有尖头部111,所述第一外管11的第二端具有内螺纹部113,所述第一内管12的第二端的榫槽部121位于所述第一外管11的第二端的外侧。所述第一外管11具有外管取样口112,所述外管取样口112与所述内管取样口尺寸相同;当外管取样口112与内管取样口重合时,样品可以进入取样口,再转动第一内管12,使第一内壁的管壁封闭外管取样口112,进而完成取样。
[0041]本实施例仅设置一个取样口,可以保证取样的精准度。
[0042]为了加长取样器,使其适合深位取样,还设置有第二节取样器2,第二节取样器2与第一节取样器1连接。所述第二节取样器2包括:第二内管22及第二外管21,所述第二内管 22与所述第一内管12管径相同,所述第二内管2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内管22 的第一端具有榫头部221,所述榫头部221与所述第一内管12的榫槽部121在使用时配合连接;
[0043]为了便于转动,所述第二内管22的第二端外壁固装有内管手持件222。所述内管手持件 222为固装在所述内管外壁的两管件,两管件径向对称设置。
[0044]第二外管21与所述第一外管11管径相同,所述第二外管21套装在所述第二内管22外侧,所述第二外管2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外管21的第一端具有外螺纹部2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节取样器(1),所述第一节取样器(1)包括:第一内管(12),所述第一内管(1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内管(12)的第一端具有内管取样口,所述第一内管(12)的第二端具有榫槽部(121),所述第一内管(12)的第二端外壁对称制有两内管螺纹孔(122),两内管螺纹孔(122)径向对称设置;第一外管(11),所述第一外管(11)套装在所述第一内管(12)外侧,所述第一外管(1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外管(11)的第一端具有尖头部(111),所述第一外管(11)的第二端具有内螺纹部(113),所述第一外管(11)具有外管取样口(112),所述外管取样口(112)与所述内管取样口尺寸相同;第二节取样器(2),所述第二节取样器(2)包括:第二内管(22),所述第二内管(22)与所述第一内管(12)管径相同,所述第二内管(2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内管(22)的第一端具有榫头部(221),所述第二内管(22)的第二端外壁固装有内管手持件(222),所述榫头部(221)与所述第一内管(12)的榫槽部(121)在使用时配合连接;第二外管(21),所述第二外管(21)与所述第一外管(11)管径相同,所述第二外管(21)套装在所述第二内管(22)外侧,所述第二外管(2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外管(21)的第一端具有外螺纹部(211),所述外螺纹部(211)与所述第一外管(11)的内螺纹部(113)在使用时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外管(21)的第二端的外壁固装有外管手持件(213),所述内管手持件(2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宽,王燕宁,龚娜娜,梁晓敬,李华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盛海天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