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6477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系统,所述第一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向元件、外换热器、至少一个内换热器组件和电池换热器组件,所述压缩机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所述第一换向元件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所述内换热器组件包括串联设置的内换热器和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电池换热器组件包括串联设置的电池换热器和第二节流元件。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具有丰富的工作模式,便于满足不同工况下的差异化需求。便于满足不同工况下的差异化需求。便于满足不同工况下的差异化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的车辆,设置有空调系统,可以调节乘舱的温度;然而,空调系统的模式单一、性能受限,影响驾乘人员的使用体验。
[0003]专利CN202011357286.0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电驱冷却回路和发动机冷却回路;电驱冷却回路经过电驱动部件而适于为电驱动部件进行热管理,电驱冷却回路具有第一水泵和第一散热器;发动机冷却回路包括涡轮增压冷却支路和散热支路;涡轮增压冷却支路的两端分别与电驱动部件的两端连通,涡轮增压冷却支路具有第一阀门和涡轮增压器组件;散热支路经过发动机而适于为发动机进行热管理,散热支路具有第二散热器。具有高效、节能的优点。
[0004]然而在上述热管理系统只能调节汽车制冷,不能实现热泵系统制热功能,不能满足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差异化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具有丰富的工作模式,便于满足不同工况下的差异化需求。
[0006]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辆热管理系统的车辆。
[0007]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系统,所述第一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第一换向元件,所述第一换向元件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可切换地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一个连通,所述第四阀口可切换地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四阀口通过预设冷媒管路与所述吸气口连通;外换热器,所述外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至少一个内换热器组件,所述内换热器组件包括串联设置的内换热器和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远离所述内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内换热器的远离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电池换热器组件,所述电池换热器组件与所述内换热器组件并联设置且包括串联设置的电池换热器和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远离所述电池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电池换热器的远离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可选择性地连通。
[00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丰富了车辆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便于满足整车热管理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采暖、电池加热、冷却、制冷需求,有利于提升驾乘人员的体验。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换热器组件为多个且包括第一内换热器组件和第二内换热器组件,所述第一内换热器组件的所述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内换热器组件的所述内换热器适于分别位于车辆的前部和后部。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余热换热装置,所述余热换热装置具有相互换热的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所述第一换热流路串联在所述预设冷媒管路上,所述第二换热流路包括第一子流路;第二系统,所述第二系统包括通过第一循环管路连通的发动机冷却套、第一驱动泵和暖风芯体换热器组件,所述暖风芯体换热器组件包括暖风芯体和用于驱动空气流经所述暖风芯体的风机,所述第一子流路串联在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上且位于所述暖风芯体的下游。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循环管路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系统还包括:第二换向元件,所述第二换向元件设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之间,且具有第五阀口、第六阀口、第七阀口和第八阀口,所述第五阀口可切换地与所述第六阀口和所述第七阀口中的一个连通,所述第八阀口可切换地与所述第六阀口和所述第七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五阀口和所述第六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七阀口和所述第八阀口分别与所述第二管路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一驱动泵和所述暖风芯体均串联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发动机冷却套串联在所述第二管路上;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串联在所述第一管路上,且位于所述暖风芯体的上游。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系统还包括:第二驱动泵,所述第二驱动泵串联在所述第二管路上;第一散热装置,所述第一散热装置的换热流路串联在所述第二管路上。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余热换热装置、所述第二换向元件、所述第一驱动泵和所述电加热器集成为一体。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余热换热装置,所述余热换热装置具有相互换热的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所述第一换热流路串联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第二换热流路包括第二子流路;第三系统,所述第三系统包括通过第二循环管路连通的电驱动装置冷却套和第三驱动泵,所述第二子流路串联在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上。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系统还包括:第三换向元件,所述第三换向元件具有第九阀口、第十阀口和第十一阀口,所述第九阀口可切换地与所述第十阀口和所述第十一阀口中的一个连通,所述第九阀口和所述第十阀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循环管路的两端连通;第二散热装置,所述第二散热装置的换热流路的一端与所述第十一阀口连通,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且连通在所述点驱动装置冷却套和所述第二子流路之间。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余热换热装置和所述第三换向元件集成为一体。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换热器组件还包括:第三节流元件,所述第三节流元件串联在所述电池换热器和所述第三阀口之间。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系统还包括集成模块,所述集成模块内形成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五通道和第六通道,所述第一换向元件设置在所述集成模块上;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外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之间通过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内换热器的远离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之间通过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电池换热器的远离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之间通过所述第四通道连通;所述内换热器的靠近所述第一节流元
件的一端与所述外换热器的另一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节流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五通道上;所述电池换热器的靠近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外换热器的另一端之间通过所述第六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设置在所述第六通道上。
[0019]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002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便于满足整车热管理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差异化需求,有利于提升驾乘人员的体验。
[0021]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2]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系统,所述第一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第一换向元件,所述第一换向元件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可切换地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一个连通,所述第四阀口可切换地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四阀口通过预设冷媒管路与所述吸气口连通;外换热器,所述外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至少一个内换热器组件,所述内换热器组件包括串联设置的内换热器和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远离所述内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内换热器的远离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电池换热器组件,所述电池换热器组件与所述内换热器组件并联设置且包括串联设置的电池换热器和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远离所述电池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电池换热器的远离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可选择性地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换热器组件为多个且包括第一内换热器组件和第二内换热器组件,所述第一内换热器组件的所述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内换热器组件的所述内换热器适于分别位于车辆的前部和后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余热换热装置,所述余热换热装置具有相互换热的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所述第一换热流路串联在所述预设冷媒管路上,所述第二换热流路包括第一子流路;第二系统,所述第二系统包括通过第一循环管路连通的发动机冷却套、第一驱动泵和暖风芯体换热器组件,所述暖风芯体换热器组件包括暖风芯体和用于驱动空气流经所述暖风芯体的风机,所述第一子流路串联在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上且位于所述暖风芯体的下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系统还包括:第二换向元件,所述第二换向元件设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之间,且具有第五阀口、第六阀口、第七阀口和第八阀口,所述第五阀口可切换地与所述第六阀口和所述第七阀口中的一个连通,所述第八阀口可切换地与所述第六阀口和所述第七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五阀口和所述第六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七阀口和所述第八阀口分别与所述第二管路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一驱动泵和所述暖风芯体均串联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发动机冷却套串联在所述第二管路上;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串联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尚仲张俊岩白云辉谭廷帅唐一峰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