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洞口滑坡处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6345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洞口滑坡处置方法,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包括:首先在基岩上进行阻滑箱体基础挖掘;再进行阻滑箱体的抗滑桩施工;进而进行阻滑箱体及明洞施工,明洞长度在原设计长度的基础上进行延长;然后在阻滑箱体上进行抗滑挡墙的施工;最后在抗滑挡墙内侧反压回填混凝土,对滑坡体坡脚进行反压,对滑坡体进行锁定,完成整个滑坡体下滑力传递;所述滑坡体下滑力传递路径为:滑坡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洞口滑坡处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洞口滑坡处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本节中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且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
[0003]近几十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公路工程建设在稳定增长,而其建设受自然地理环境以及造价等因素的限制,线路不得不在林地山体中穿梭,不可避免受各种不良地质灾害影响;受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人为因素等影响,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洞口处易发生滑坡现象,在施工和运营阶段安全隐患非常大,目前国内很大数量的隧道,受滑坡变形诱发病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0004]针对隧道洞口山体滑坡地质灾害问题,一般传统方法处治方法对滑坡体进行清除后对边坡进行支护,这种处置方法势必将出现挖方量大,对周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后期植被恢复周期长,传统隧道洞口滑坡处置方案已不能满足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传统的滑坡处理方法,出现的挖方量大,对周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后期植被恢复周期长得问题,提供了一种隧道洞口滑坡处置方法,基于明洞延长+阻滑箱体+抗滑挡墙+反压回填的隧道滑坡综合处置方法,避免大挖大填传统滑坡处置方法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隧道洞口滑坡处置方法,包括:
[0008]步骤S1:在基岩上进行阻滑箱体基础挖掘;
[0009]步骤S2:进行阻滑箱体的抗滑桩施工;
[0010]步骤S3:进行阻滑箱体及明洞施工,明洞长度在原设计长度的基础上进行延长;
[0011]步骤S4:在阻滑箱体上进行抗滑挡墙的施工;
[0012]步骤S5:在抗滑挡墙内侧反压回填混凝土,对滑坡体坡脚进行反压,对滑坡体进行锁定,完成整个滑坡体下滑力传递;
[0013]所述滑坡体下滑力传递路径为:滑坡体

反压回填混凝土

抗滑挡墙

阻滑箱体

抗滑桩

基岩。
[0014]进一步地,所述阻滑箱体包括:阻滑箱体基础和箱身;
[0015]所述阻滑箱体基础由多根抗滑桩纵横矩阵排列,采用水下C35混凝土浇筑而成;
[0016]所述箱身基于阻滑箱体墙身模型通过混凝土浇筑而成。
[001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包括:
[0018]阻滑箱体基础土石方采用机械分层开挖,岩石采用机械冷凿开挖方式,分层开挖高度为3m;当开挖至基底标高上0.3m时,采用风镐凿除进行找平;并浇筑10cm厚C15垫层混凝土,在坑底低坡处设排水沟和集水坑。
[001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包括:
[0020]采用360型旋挖钻机逐桩施工,上部松散层采用钢护筒跟进至原状密实土层下1m;钻孔过程中钢护筒以下部分若出现局部溶洞、塌孔导致孔桩无法成孔时,采用C15混凝土回填重钻;
[0021]抗滑桩的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场分节段制作,运至现场,采用汽车吊在现场接长,钢筋笼主筋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
[0022]抗滑桩混凝土浇筑采用水下混凝土施工方式,混凝土采用臂架泵泵送。
[002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包括:
[0024]步骤S31:进行箱身施工;
[0025]步骤S32:进行明洞施工。
[002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1,包括:
[0027]阻滑箱体墙身模型为由基础钢筋组成的组合钢模,考虑防水要求,阻滑箱体采用止水螺杆进行加固,止水螺杆一端与明洞衬砌预留钢筋焊接牢固,组合钢模一侧在后背安设双排钢管进行加固,止水螺杆纵横向间距40cm*40cm,箱身混凝土采用臂架泵泵送浇筑,采用水平分层施工的方式进行施工,水平分层从下而上为3m、4m、4m、3m。
[002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1的详细步骤为:
[0029]基础钢筋加工后运至现场安装,安装前对基础钢筋的位置进行放样;安装过程中严格控制基础钢筋位置、间距、保护层厚度;
[0030]基础钢筋接头采用直螺纹连接;
[0031]为防止阻滑箱体顶板钢筋安装过程扰度过大,拱顶上方增加Φ20马凳钢筋,每平方米不少于1个;
[0032]混凝土采用水平对称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30cm,泵送混凝土入模,要及时充分振捣,使混凝土振捣密实;不能漏振,也不能过振,在振捣混凝土时,插点要均匀,振动棒应快插慢拔;
[0033]振捣时间约为30~40秒,不宜过长,一般当混凝土表面平坦,出现浮浆不再沉着时为宜。
[003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2,包括:
[0035]明洞段衬砌内模采用整体移动式衬砌台车,背模采用小型塑钢模拼装,背模加固采用环向钢筋加拉筋衬砌钢筋组合成加固结构,衬砌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泵至台车浇筑口进行浇筑,明洞防水层采用400g/

土工布及2mmHDPE防水板。
[003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包括:
[0037]所述抗滑挡墙按梯形结构设置,采用C25混凝土浇筑,抗滑挡墙与阻滑箱体采用钢筋连接;
[0038]抗滑挡墙加固采用钢筋对拉加固,纵横向间距50cm*50cm,混凝土采用臂架泵进行浇筑;分两层施工,每层浇筑高度3m,施工缝插入双排钢筋与阻滑箱体连接,间距100cm,正方形布设。
[003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包括:
[0040]反压回填混凝土采用臂架泵分层浇筑的方式进行,每次浇筑不大于3m,分 3次施工完成,完成整体受力体系传递。
[0041]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42]一种隧道洞口滑坡处置方法,包括:步骤S1:在基岩上进行阻滑箱体基础挖掘;步骤S2:进行阻滑箱体的抗滑桩施工;步骤S3:进行阻滑箱体及明洞施工,明洞长度在原设计长度的基础上进行延长;步骤S4:在阻滑箱体上进行抗滑挡墙的施工;步骤S5:在抗滑挡墙内侧反压回填混凝土,对滑坡体坡脚进行反压,对滑坡体进行锁定,完成整个滑坡体下滑力传递;所述滑坡体下滑力传递路径为:滑坡体

反压回填混凝土

抗滑挡墙

阻滑箱体

抗滑桩

基岩;其基于明洞延长+阻滑箱体+抗滑挡墙+反压回填的隧道滑坡综合处置方法,避免大挖大填传统滑坡处置方法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附图说明
[0043]图1为一种隧道洞口滑坡处置方法的流程图;
[0044]图2为明洞延长平面图;
[0045]图3为阻滑措施整体剖面图。
[0046]附图标记:1

抗滑桩,2

箱身,3

抗滑挡墙,4

回填混凝土,5

滑坡体, 6

基岩。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洞口滑坡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在基岩上进行阻滑箱体基础挖掘;步骤S2:进行阻滑箱体的抗滑桩施工;步骤S3:进行阻滑箱体及明洞施工,明洞长度在原设计长度的基础上进行延长;步骤S4:在阻滑箱体上进行抗滑挡墙的施工;步骤S5:在抗滑挡墙内侧反压回填混凝土,对滑坡体坡脚进行反压,对滑坡体进行锁定,完成整个滑坡体下滑力传递;所述滑坡体下滑力传递路径为:滑坡体

反压回填混凝土

抗滑挡墙

阻滑箱体

抗滑桩

基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洞口滑坡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滑箱体包括:阻滑箱体基础和箱身;所述阻滑箱体基础由多根抗滑桩纵横矩阵排列,采用水下C35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箱身基于阻滑箱体墙身模型通过混凝土浇筑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洞口滑坡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阻滑箱体基础土石方采用机械分层开挖,岩石采用机械冷凿开挖方式,分层开挖高度为3m;当开挖至基底标高上0.3m时,采用风镐凿除进行找平;并浇筑10cm厚C15垫层混凝土,在坑底低坡处设排水沟和集水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洞口滑坡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采用360型旋挖钻机逐桩施工,上部松散层采用钢护筒跟进至原状密实土层下1m;钻孔过程中钢护筒以下部分若出现局部溶洞、塌孔导致孔桩无法成孔时,采用C15混凝土回填重钻;抗滑桩的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场分节段制作,运至现场,采用汽车吊在现场接长,钢筋笼主筋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抗滑桩混凝土浇筑采用水下混凝土施工方式,混凝土采用臂架泵泵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洞口滑坡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步骤S31:进行箱身施工;步骤S32:进行明洞施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洞口滑坡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1,包括:阻滑箱体墙身模型为由基础钢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德俊马文荣李连方周岗邓存俊冯健兰勇张云彦冯能陈波程帅秦强李林潘武蒋先扩陈华谢树文杨胜杰龚凤娇周家艳黄阅罗广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