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桁架式悬挑梁组合结构、方法及信息数据处理终端技术

技术编号:3626203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用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桁架式悬挑梁组合结构、方法及信息数据处理终端,该结构包括:三角支撑架通过固定组件与下侧的楼板固定连接,三角支撑架外端一体化连接有横梁,横梁外端固定有水平安装座,水平安装座上侧设置有固定套筒;三角支撑架上侧固定有固定座,固定座上端铰接有竖梁,竖梁上端两侧分别铰接有一根拉筋,两根拉筋外端分别与横梁和相对的三角支撑架的侧边中间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达到增强负荷和耐力的目的,通过在三角支撑架上侧设置有竖梁,可以利用拉筋对横梁外端进行拉持,减少悬挑梁悬空端向下的施力;通过两个固定套筒对悬挑架的竖杆进行收纳支撑,保证整体组合的稳定性。证整体组合的稳定性。证整体组合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桁架式悬挑梁组合结构、方法及信息数据处理终端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桁架式悬挑梁组合结构、方法及信息数据处理终端。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在建筑物外侧搭设悬挑架,需要在外墙上设置大量的工字钢作为搭设支撑。但目前以工字钢为悬挑梁的悬挑架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大部分的工字钢安装在建筑物外墙上时,工字钢穿透外墙,工字钢在室内的部分固定在楼板上,伸出的部分作为悬挑架的支撑。但是在大跨度的厂房、展览馆、体育馆和桥梁等公共建筑中,悬挑架使用的约为45米,比普通的30米超出比较多,因此仅仅通过单一的悬挑梁结构,使得承受重量过大,导致固定端松动,引起悬挑架的晃动,存在安全隐患。而且悬挑梁外端仅仅通过固定螺栓对悬挑架的立柱进行固定,稳定性不足。
[0003]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的悬挑梁结构在承受过大重量时,容易导致固定端松动,引起悬挑架的晃动,存在安全隐患;而且悬挑梁外端仅仅通过固定螺栓对悬挑架的立柱进行固定,稳定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桁架式悬挑梁组合结构、方法及信息数据处理终端。
[0005]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桁架式悬挑梁组合结构设置有:
[0006]三角支撑架;
[0007]所述三角支撑架通过固定组件与下侧的楼板固定连接,所述三角支撑架外端一体化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外端固定有水平安装座,所述水平安装座上侧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套筒;
[0008]所述三角支撑架上侧外端固定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端铰接有竖梁,所述竖梁上端两侧分别铰接有一根拉筋,两根拉筋外端分别与横梁和相对的三角支撑架的侧边中间铰接。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筋中间安装有花篮螺栓,所述花篮螺栓两端分别与两端的拉筋固定连接。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设置有固定螺栓和连接横板,所述连接横板位于楼板下侧,所述连接横板和三角支撑架之间通过多个间隔设置的固定螺栓连接。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角支撑架的每个边均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槽钢,两个槽钢之间通过若干等距分布的支撑板焊接连接。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套筒侧面开设有固定通孔,所述固定通孔内通过螺纹连接有顶紧螺栓,所述顶紧螺栓外侧焊接有手柄。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平安装座与横梁之间外侧固定有多个加强筋。
[001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桁架式悬挑梁组合结构载荷削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S1,在安装时,先将三角支撑架)通过固定组件与下侧的楼板固定连接,然后将竖梁安装在固定座上,通过一根拉筋将竖梁上端与横梁)外端连接,通过另一根拉筋将竖梁上端与相对的三角支撑架的侧边中间连接;
[0016]S2,通过调节与横梁连接的拉筋中间的花篮螺栓,增加对横梁)外端的拉持力度,使得横梁的悬空端具有向上的一定的预拱度,以增加整体的承载力;
[0017]S3,将需要安装的悬挑架的竖杆插入水平安装座的固定套筒内,利用手柄转动顶紧螺栓,对竖杆进行顶紧固定;
[0018]S4,对花篮螺栓一侧安装的压力传感器检测花篮螺栓增加对横梁外端的拉持力度数据,并获取悬挑梁悬空端向下的施力,降低悬挑梁与楼板连接处的载荷信息,并将获得的数据信息发送客户端,通过数据对比进行是否达到工程需求显示以及进行预警。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0]步骤1: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花篮螺栓的压力以获取包括花篮螺栓压力值的第一信号数据;建立卷积网络的信号预测模型并对信号预测模型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后的信号预测模型对第一信号数据进行分类;
[0021]步骤2,定义初始施力趋向图,即给定一个椭圆边界域做为初始边界施力趋向图;
[0022]步骤3,确定初始载荷强度分布云、平衡分布规律以及初始分布规律;并设置最大迭代次数;
[0023]步骤4,判断当前迭代次数是否达到最大迭代次数,若没有,则计算所有载荷强度分布云点、计算新的分布规律并演化粒子迁移碰撞,同时更新分布规律以及载荷强度分布云;直至初始载荷强度分布云减当前载荷强度分布云的绝对值小于0.0001时,停止迭代;
[0024]步骤5,找到ρ(x,t)=0处施力趋向图,即为新的施力趋向图;输出该施力趋向图,记为载荷强度分布云目标分割结果。
[0025]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通过4
×
6的24点压力传感器收集第一信号数据,所述第一信号数据按照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进行分类;
[0026]所述信号预测模型包括:第一层为输入层,第一层为原始的信号数据,第一层的图片大小为48
×
48
×
1mm、channel为1;第二层为卷积层,第二层的输入为输出层的输出,第二层的过滤器尺寸为5
×
5mm、深度为32,第二层使用全0填充,第二层的输出椭圆边界域大小为48
×
48
×
32mm;第三层为池化层,第三层的输入为第二层输出的48
×
48
×
32mm的节点椭圆边界域,第三层的过滤器尺寸大小为2
×
2mm、长和宽的步长均为2,第三层的输出椭圆边界域大小为24
×
24
×
32mm;第四层为卷积层,第四层的输入为第三层的输出,第四层的过滤器尺寸为5
×
5mm、深度为64,第四层使用全0填充,第四层的输出椭圆边界域大小为24
×
24
×
32mm;第五层为池化层,第五层的输入为第四层输出的24
×
24
×
64mm的节点椭圆边界域,第五层的过滤器大小为2
×
2mm、长和宽的步长均为2,第五层的输出椭圆边界域大小为12
×
12
×
64mm;第六层为全连接层,第六层的输入为第五层的输出,第六层输入节点个数为12
×
12
×
64mm,第六层输入节点个数为9216个,第六层输出节点个数为512个;第七层为全连接层,第七层输入节点个数为512个,第七层输出节点个数为4个;
[0027]所述信号预测模型的训练过程包括:输入训练样本集;提取信号特征进行分类训
练;其中训练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的大小均为48
×
48数据集;
[0028]将检测的第一测试数据和第一信号数据进行比较以获取第一测试数据和第一信号数据之间的差值,如果差值大于预设值则反馈误差较大信号,如果差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值则反馈合格信号;
[0029]步骤2中,所述初始载荷强度分布云、平衡分布规律以及初始分布规律为:
[0030]初始载荷强度分布云ρ=spf(I);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桁架式悬挑梁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设置有三角支撑架(1);所述三角支撑架(1)通过固定组件(9)与下侧的楼板固定连接,所述三角支撑架(1)外端一体化连接有横梁(2),所述横梁(2)外端固定有水平安装座(3),所述水平安装座(3)上侧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套筒(4);所述三角支撑架(1)上侧外端固定有固定座(5),所述固定座(5)上端铰接有竖梁(6),所述竖梁(6)上端两侧分别铰接有一根拉筋(7),两根拉筋(7)外端分别与横梁(2)和相对的三角支撑架(1)侧边中间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式悬挑梁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筋(7)中间安装有花篮螺栓(8),所述花篮螺栓(8)两端分别与两端的拉筋(7)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式悬挑梁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9)设置有固定螺栓(10)和连接横板(11),所述连接横板(11)位于楼板下侧,所述连接横板(11)和三角支撑架(1)之间通过多个间隔设置的固定螺栓(1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式悬挑梁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支撑架(1)的每个边均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槽钢(12),两个槽钢(12)之间通过若干等距分布的支撑板(13)焊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式悬挑梁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4)侧面开设有固定通孔(14),所述固定通孔(14)内通过螺纹连接有顶紧螺栓(15),所述顶紧螺栓(15)外侧焊接有手柄(1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式悬挑梁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安装座(3)与横梁(2)之间外侧固定有多个加强筋(17)。7.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

6任意一项所述桁架式悬挑梁组合结构的载荷削减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载荷削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安装时,先将三角支撑架(1)通过固定组件(9)与下侧的楼板固定连接,然后将竖梁(6)安装在固定座(5)上,通过一根拉筋(7)将竖梁(6)上端与横梁(2)外端连接,通过另一根拉筋(7)将竖梁(6)上端与相对的三角支撑架(1)的侧边中间连接;S2,通过调节与横梁(2)连接的拉筋(7)中间的花篮螺栓(8),增加对横梁(2)外端的拉持力度,使得横梁(2)的悬空端具有向上的一定的预拱度,以增加整体的承载力;S3,将需要安装的悬挑架的竖杆插入水平安装座(3)的固定套筒(4)内,利用手柄(16)转动顶紧螺栓(15),对竖杆进行顶紧固定;S4,对花篮螺栓(8)一侧安装的压力传感器(18)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孜韩特安明星李建东曹玉霞张志永张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