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及发动机,其中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包括上水套、下水套和节流腔体,上水套与下水套通过节流腔体连通,节流腔体能够将从上水套流出的冷却水按照预设流量分流至下水套的不同区域,以对置于气缸盖的进气道与排气道之间的鼻梁区域进行冷却。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能够有效提升对发动机机体的冷却效果,可起到定向加强热负荷高区域的冷却作用。却作用。却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及发动机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发动机气缸盖的冷却水套通常包括上水套和下水套,而用于冷却发动机机体的冷却水基本是从下水套流向上水套,但是由于下水套贴近发动机机体底板,因此水的流速较慢,从而导致对发动机机体的冷却效果较差。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气缸盖的冷却水套,能够有效提升对发动机机体的冷却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缸盖的冷却水套,能够有效提升对发动机机体的冷却效果。
[000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包括上水套、下水套和节流腔体,所述上水套与所述下水套通过所述节流腔体连通,所述节流腔体能够将从所述上水套流出的冷却水按照预设流量分流至所述下水套的不同区域,以对置于所述气缸盖的进气道与排气道之间的鼻梁区域进行冷却。
[0008]优选的,所述上水套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下水套包括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发动机机体的上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机体的回水口相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节流腔体包括节流主腔体,和至少2个节流分腔体,且所述节流主腔体与所述节流分腔体相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节流分腔体为从所述节流主腔体上延伸的梅花瓣状结构。
[0011]优选的,不同的所述节流分腔体的面积相同,或不同。
[0012]优选的,还包括第一火花塞,所述第一火花塞设置于发动机的燃烧室的中心位置,且所述第一火花塞置于所述节流主腔体内。
[0013]优选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火花塞上的第一衬套,所述第一衬套为压装式衬套。
[0014]优选的,还包括第二火花塞,所述第二火花塞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燃烧室的边缘位置。
[0015]优选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火花塞上的第二衬套,所述第二衬套为铸造式衬套。
[0016]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
[0017]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冷却水从发动机气缸盖的上水套通过节流腔体流向下
水套,当经过节流腔体时,节流腔体将冷却水按照预设流量分流至下水套的不同区域,在流经下水套的过程中,冷却水能够对置于气缸盖的进气道与排气道之间的鼻梁区域进行冷却。如此设置,可以对气缸盖的底板的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程度的冷却。
[0018]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公开的气缸盖,能够有效提升对发动机机体的冷却效果,可起到定向加强热负荷高区域的冷却作用。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一火花塞与第二火花塞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一火花塞与第二火花塞在气缸盖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各部件名称如下:
[0024]100
‑
上水套,200
‑
下水套,300
‑
节流腔体,400
‑
第一火花塞,500
‑
第一衬套,600
‑
第二火花塞,700
‑
第二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气缸盖的冷却水套,能够有效提升对发动机机体的冷却效果。
[0026]本技术的另一核心还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
[0027]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接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8]请参考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包括上水套100、下水套200和节流腔体300,上水套100与下水套200通过节流腔体300连通,节流腔体300能够将从上水套100流出的冷却水按照预设流量分流至下水套200的不同区域,以对置于气缸盖的进气道与排气道之间的鼻梁区域进行冷却。
[0029]冷却水从发动机气缸盖的上水套100通过节流腔体300流向下水套200,当经过节流腔体300时,节流腔体300将冷却水按照预设流量分流至下水套200的不同区域,在流经下水套200的过程中,冷却水能够对置于气缸盖的进气道与排气道之间的鼻梁区域进行冷却。如此设置,可以对气缸盖的底板的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程度的冷却。
[0030]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能够有效提升对发动机机体的冷却效果,可起到定向加强热负荷高区域的冷却作用。
[0031]需要解释的是,鼻梁区域指气缸盖的进气道(即进入燃烧室的气体在缸盖内流过的通道)与气缸盖的排气道(即排出燃烧室的气体在缸盖内流过的通道)之间的区域。
[0032]其中,发动机一般设置两个进气道和两个排气道,鼻梁区域即为四个区域,即两个进气道之间的区域,两个排气道之间的区域,一个进气道与一个排气道之间的区域,以及另
一个进气道与另一个排气道之间的区域。
[003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上水套100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下水套200包括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其中,第一进水口与发动机机体的上水口相连通,第一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相连通,第二出水口与发动机机体的回水口相连通。
[0034]本技术实施例对节流腔体300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只要满足本技术使用要求的结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5]作为优选实施例,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节流腔体300包括节流主腔体,和至少2个节流分腔体,其中,节流主腔体与节流分腔体相连通。
[0036]冷却水首先从上水套100流经节流主腔体,然后从节流主腔体再流向各个节流分腔体,最后从各个节流分腔体流向下水套200的不同区域,在流经下水套200的过程中,冷却水能够对置于气缸盖的进气道与排气道之间的鼻梁区域进行冷却,以对气缸盖的底板的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程度的冷却。
[0037]本技术实施例对各个节流分腔体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只要满足本技术使用要求的结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8]作为优选实施例,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节流分腔体优选为从节流主腔体上延伸的梅花瓣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水套、下水套和节流腔体,所述上水套与所述下水套通过所述节流腔体连通,所述节流腔体能够将从所述上水套流出的冷却水按照预设流量分流至所述下水套的不同区域,以对置于所述气缸盖的进气道与排气道之间的鼻梁区域进行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套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下水套包括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发动机机体的上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机体的回水口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腔体包括节流主腔体,和至少2个节流分腔体,且所述节流主腔体与所述节流分腔体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分腔体为从所述节流主腔体上延伸的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杰,李斌,孙先宁,谷雨,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