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扭矩类工具的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5768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扭矩类工具的测试系统,属于扭矩测试技术领域,包括识别规划模块、测试模块、分析模块和服务器;通过识别规划模块规划对应的检测点位,在检测点位上安装对应的应变片或磁环;测试模块用于进行待测工具测试,进行检测环境调整,完成环境调整后进行待测工具测试,获得对应的测试数据,测试数据包括扭矩数值和角度数值,将获得的测试数据发送给分析模块;分析模块用于进行数据分析,接收测试模块发送的测试数据,根据获得的测试数据生成对应的扭矩曲线和角度变化曲线,根据待测工具信息匹配对应的标准数值,根据获得的标准数值进行比较,判断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当有任一项不合格,则判定待测工具不合格。则判定待测工具不合格。则判定待测工具不合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扭矩类工具的测试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扭矩测试
,具体是一种用于扭矩类工具的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低端扭矩类工具采用的是机械式结构,高端扭矩类工具采用的是应变片结构,将扭矩变化转化为电信号,在后端的程序进行放大和处理,最终得到高精度扭矩数据。这种方式精度高,故而需要定期进行工具的检测和标定,得出数据后在程序中对工具的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对工具进行测试和标定的扭矩测试仪,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静态测量,即检测设备的精度高于扭矩工具的精度,从而进行一个校准标定,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扭矩工具在拧紧的过程是一个扭矩动态变化的过程,这种方式不够准确;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扭矩类工具的测试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方案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扭矩类工具的测试系统。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用于扭矩类工具的测试系统,包括识别规划模块、测试模块、分析模块和服务器;
[0006]所述识别规划模块用于识别对应的待测工具,规划对应的检测点位,并在规划的检测点位上安装对应的应变片或磁环;
[0007]所述测试模块用于进行待测工具测试,进行检测环境调整,完成环境调整后进行待测工具测试,获得对应的测试数据,测试数据包括扭矩数值和角度数值,将获得的测试数据发送给分析模块;
[0008]所述分析模块用于进行数据分析,接收测试模块发送的测试数据,根据获得的测试数据生成对应的扭矩曲线和角度变化曲线,根据待测工具信息匹配对应的标准数值,根据获得的标准数值进行比较,判断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当有任一项不合格,则判定待测工具不合格。
[0009]进一步地,识别规划模块的工作方法包括:
[0010]获取待测工具信息,通过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待测工具图像数据,对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待测工具模型,提取待测工具信息中的特征信息,将获得的特征信息补充到待测工具模型中;标记应变片区域和磁环区域,在应变区域内设置若干个待选组合,进行待选组合优先级排序,获得对应的目标组合,根据获得的目标组合进行完成应变片检测点位规划,并进行相应的应变片安装;根据获得的磁环区域进行磁环的检测点位规划以及对应的磁环设置。
[0011]进一步地,提取待测工具信息中的特征信息的方法为:设置对应的特征项,将设置的特征项进行汇总后建立提取信息表,当需要进行特征信息提取时,识别提取信息表中的各个特征项,根据识别的特征项从待测工具信息中进行对应的信息提取,进行汇总后获得
特征信息。
[0012]进一步地,标记应变片区域和磁环区域的方法包括:
[0013]根据待测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在待测工具模型中标记对应的第一应变区域和第一配对区域,建立缩减模型,通过缩减模型对待测工具模型中的第一应变区域和第一配对区域进行缩减,获得对应的变片区域和磁环区域。
[0014]进一步地,在应变区域内设置若干个待选组合,进行待选组合优先级排序的方法包括:
[0015]根据待测工具信息设置对应需要设置的应变片数量区间以及间隔距离区间,建立划分模型,通过划分模型在应变区域内划分若干个待选组合,将待选组合标记为i,其中i=1、2、
……
、n,n为正整数;识别待选组合对应的应变片数量,标记为Ni,识别对应的应变片间隔距离和待选组合的位置,根据识别的间隔距离、位置和应变片数量设置对应的精度值,将获得的精度值标记为DZi,匹配对应的转化系数,将获得的转化系数标记为βi,根据优先值公式计算对应的优先值,根据计算的优先值高低进行排序。
[0016]进一步地,优先值公式为:Qi=b1
×
βi
×
Ni+b2
×
DZi,其中b1、b2均为比例系数,取值范围为0<b1≤1,0<b2≤1。
[0017]进一步地,所述识别规划模块、测试模块和分析模块均与服务器之间通信连接。
[0018]进一步地,进行检测环境调整的方法包括:
[0019]基于大数据获取待测工具的真实工作环境,设置对应的环境影响因素统计表,根据设置的环境影响因素统计表提取真实工作环境中的环境影响因素数据,对获得的环境影响因素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对应的模拟数据,根据获得的模拟数据进行检测环境调整。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通过识别规划模块、测试模块、分析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提高检测和标定扭矩类工具的精度,避免假性测试结果,提高检测的可靠性;并在测试过程根据大数据分析进行真实环境模拟,贴近工作环境,使得检测更加具有代表性。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扭矩类工具的测试系统,包括识别规划模块、测试模块、分析模块和服务器;
[0026]所述识别规划模块、测试模块和分析模块均与服务器之间通信连接。
[0027]所述识别规划模块用于识别对应的待测工具,并规划对应的检测点位,具体方法包括:
[0028]获取待测工具信息,如种类、型号、材质、用途、标准设计信息等,通过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待测工具图像数据,对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待测工具模型,提取待测工具信息中的特征信息,将获得的特征信息补充到待测工具模型中;标记应变片区域和磁环区域,在应变区域内设置若干个待选组合,进行待选组合优先级排序,获得对应的目标组合,根据获得的目标组合进行完成应变片检测点位规划,并进行相应的应变片安装;根据获得的磁环区域进行磁环的检测点位规划以及对应的磁环设置。
[0029]对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待测工具模型,即通过现有的图像识别技术,获取待测工具的轮廓尺寸信息,根据获得的轮廓尺寸信息,基于当前的三维数据建模技术生成对应的待测工具模型。
[0030]提取待测工具信息中的特征信息的方法为:设置对应的特征项,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设置的,如材质、用途、型号名称等信息,主要对检测点位设置具有影响的特征,将设置的特征项进行汇总后建立提取信息表,当需要进行特征信息提取时,识别提取信息表中的各个特征项,根据识别的特征项从待测工具信息中进行对应的信息提取,进行汇总后获得特征信息。
[0031]标记应变片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扭矩类工具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识别规划模块、测试模块、分析模块和服务器;所述识别规划模块用于识别对应的待测工具,规划对应的检测点位,并在规划的检测点位上安装对应的应变片或磁环;所述测试模块用于进行待测工具测试,进行检测环境调整,完成环境调整后进行待测工具测试,获得对应的测试数据,测试数据包括扭矩数值和角度数值,将获得的测试数据发送给分析模块;所述分析模块用于进行数据分析,接收测试模块发送的测试数据,根据获得的测试数据生成对应的扭矩曲线和角度变化曲线,根据待测工具信息匹配对应的标准数值,根据获得的标准数值进行比较,判断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当有任一项不合格,则判定待测工具不合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扭矩类工具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识别规划模块的工作方法包括:获取待测工具信息,通过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待测工具图像数据,对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待测工具模型,提取待测工具信息中的特征信息,将获得的特征信息补充到待测工具模型中;标记应变片区域和磁环区域,在应变区域内设置若干个待选组合,进行待选组合优先级排序,获得对应的目标组合,根据获得的目标组合进行完成应变片检测点位规划,并进行相应的应变片安装;根据获得的磁环区域进行磁环的检测点位规划以及对应的磁环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扭矩类工具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提取待测工具信息中的特征信息的方法为:设置对应的特征项,将设置的特征项进行汇总后建立提取信息表,当需要进行特征信息提取时,识别提取信息表中的各个特征项,根据识别的特征项从待测工具信息中进行对应的信息提取,进行汇总后获得特征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扭矩类工具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标记应变片区域和磁环区域的方法包括:根据待测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在待测工具模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奇志刘啸汪兴阁张凌浩凌玉菊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市万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