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拆装辅助润滑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477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拆装辅助润滑工具,包括管体、手托和出料头;管体上设有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管体内设有活塞板和传动齿条,活塞板与传动齿条连接,传动齿条贯穿第一密封盖;手托内设有控制按钮、驱动电机和传动齿轮,控制按钮与驱动电机电连接,驱动电机与传动齿轮连接,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啮合,传动齿条穿出手托;出料头包括连接管和万能接头,连接管通过第二密封盖与管体连通,万能接头安装在连接管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克服现有电缆接头润滑效果差导致拆解难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将硅脂准确、均匀地填充在配合间隙内,提高硅脂对电缆插接处的润滑,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少硅脂浪费,节约使用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拆装辅助润滑工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安装
,尤其涉及一种电缆拆装辅助润滑工具。

技术介绍

[0002]配电表箱在接线过程中,为便于电缆的航插头与配电柜内的接头拆装,常需要在电缆的航插头位置涂抹硅脂进行润滑。
[0003]目前,在涂抹硅脂时,操作人员基本都是将罐装的硅脂直接挤压到航插头的配合孔隙内,但由于罐装的口径较大,挤压溢出的硅脂无法准确进入到电缆头的缝隙中,而是有很大一部分会堆积在缝隙的周围,不仅润滑效果差,导致电缆的航插头因得不到有效润滑而造成拆卸困难,降低了工作效率,并且造成了硅脂浪费,增加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电缆拆装辅助润滑工具,可以有效地将硅脂准确、均匀地填充在配合间隙内,提高硅脂对电缆的航插头插接处的润滑,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少硅脂浪费,节约使用成本。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拆装辅助润滑工具,包括管体、手托和出料头;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所述管体的腔内设有活塞板和传动齿条,所述活塞板与所述传动齿条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齿条设置在所述活塞板与所述第一密封盖之间,所述传动齿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密封盖;所述手托与所述管体连接,所述手托内设有控制按钮、驱动电机和传动齿轮,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齿轮连接,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传动齿条啮合,所述传动齿条穿出所述手托;所述出料头包括连接管和万能接头,所述连接管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密封盖与所述管体连通,所述万能接头安装在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
[0006]进一步地,所述管体与所述手托之间设有夹角。
[0007]进一步地,所述手托内设有蜗轮和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所述蜗轮与所述传动齿轮一体成型。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万能接头包括U型喷头、L型喷头和圆管喷头。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为万向竹节管。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上设有若干褶皱。
[0011]进一步地,所述手托为两半式对接结构。
[0012]进一步地,所述手托的两半对接结构上分别设有互相配合的定位柱和柱孔。
[0013]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驱动电机之间的控制电路包括正转电路,所述正转电路包括电源、继电器K1、电压表、电阻R1、电阻R3、三极管Q2和二极管D2,正转电路工作时,在所述驱动电机的两端施加电压,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继电器K1常闭触点相连,所述驱动电机直接工作,所述驱动电机依次带动所述传动齿轮和所述传动齿条动作,对所述管体内的硅脂进行挤压,当所述驱动电机到达限位位置或出现错误堵转后,所述驱动电机的工
作电流增大,所述电阻R3两端的电压增大,电压通过所述电阻R1传至所述三极管Q2,当所述电阻R3两端电压超过所述三极管Q2的导通电压时,所述继电器K1切换,所述驱动电机断电,同时所述三极管Q2的B级通过R2

K1与所述电源正极相连。
[0014]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驱动电机之间的控制电路还包括反转电路,所述反转电路包括三极管Q1、二极管D1和电阻R2,所述反转电路工作时,需要将所述驱动电机的两端电压反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继电器K1常闭触点相连,所述驱动电机直接工作,所述驱动电机依次带动所述传动齿轮和所述传动齿条动作,便于在管体内填充硅脂,当所述驱动电机到达限位位置或出现错误堵转后,所述电阻R3的电压增大,所述三极管Q1导通,所述继电器K1切换,所述驱动电机断电,同时所述三极管Q1的B级通过R2

K1与所述电源负极相连。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拆装辅助润滑工具,包括管体、手托和出料头;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所述管体的腔内设有活塞板和传动齿条,所述活塞板与所述传动齿条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齿条设置在所述活塞板与所述第一密封盖之间,所述传动齿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密封盖;所述手托与所述管体连接,所述手托内设有控制按钮、驱动电机和传动齿轮,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齿轮连接,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传动齿条啮合,所述传动齿条穿出所述手托;所述出料头包括连接管和万能接头,所述连接管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密封盖与所述管体连通,所述万能接头安装在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
[0017]使用时,操作者握持手托,调整连接管的摆放位置,将万能接头对准电缆头的缝隙处,按压手托上的控制按钮,控制按钮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传动齿轮正向转动,传动齿轮通过与传动齿条的啮合带动传动齿条正向移动,即传动齿条带动活塞杆朝向第二密封盖的方向运动,挤压第二密封盖与活塞杆之间的硅脂,使得硅脂进入到连接管内,从万能接头处排出,填充到电缆头的缝隙中,从而实现将硅脂准确、均匀地填充到电缆头的配合间隙中;
[0018]本专利技术利用驱动电机、传动齿轮、传动齿条以及活塞板的联动配合,替换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挤压硅脂的技术手段,提高硅脂的挤压效率,并且在硅脂的挤出口位置安装了连接管和万能接头,利用连接管的导向作用和万能接头的定点填充,使得管体内部的硅脂能够准确、均匀地填充到电缆头的配合间隙内,便于电缆的拆接,提高了对电缆的航插头插接处的润滑效果,便于电缆拆接,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避免了硅脂溢出在缝隙外,减少了硅脂浪费,节约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19]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控制按钮与驱动电机连接的电路图。
[0021]附图标记:1

管体;2

手托;3

连接管;4

万能接头;5

第一密封盖;6

第二密封盖;7

活塞杆;8

驱动电机;9

蜗杆;10

蜗轮;11

传动齿轮;12

传动齿条;13

控制按钮;14

电源;15

柱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缆拆装辅助润滑工具,包括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拆装辅助润滑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手托和出料头;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所述管体的腔内设有活塞板和传动齿条,所述活塞板与所述传动齿条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齿条设置在所述活塞板与所述第一密封盖之间,所述传动齿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密封盖;所述手托与所述管体连接,所述手托内设有控制按钮、驱动电机和传动齿轮,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齿轮连接,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传动齿条啮合,所述传动齿条穿出所述手托;所述出料头包括连接管和万能接头,所述连接管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密封盖与所述管体连通,所述万能接头安装在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拆装辅助润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与所述手托之间设有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拆装辅助润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托内设有蜗轮和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所述蜗轮与所述传动齿轮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缆拆装辅助润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万能接头包括U型喷头、L型喷头和圆管喷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缆拆装辅助润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万向竹节管。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缆拆装辅助润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上设有若干褶皱。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拆装辅助润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托为两半式对接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缆拆装辅助润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托的两半对接结构上分别设有互相配合的定位柱和柱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刚梁静桦梁升洪陈冠宇陈宇婷尹华冰冯肇栋姚政文钟志康甘海毅陈锡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肇庆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