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安全管控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5358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47
本申请涉及一种建筑智能化安全管控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应用在建筑智能化管控领域,其中方法包括:在接收到消防系统发送的火警信息时,接管电梯系统的控制权限并暂停电梯系统自身的控制权限;获取电梯系统中每个电梯轿厢内的红外感应装置的感应信息,所述感应信息包括轿厢有人和轿厢无人;若所述感应信息为轿厢无人,则中止所述电梯轿厢的当前动作并控制所述电梯轿厢停机;若所述感应信息为轿厢有人,则根据电梯运行状态快速将电梯轿厢调整至开门状态,并控制所述电梯轿厢停机。本申请具有的技术效果是:提升了智能建筑的安全管控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智能化安全管控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智能化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智能化安全管控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智能化又称智能化建筑,是将建筑、通信、计算机网络和监控等各方面的先进技术相互融合、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具有工程投资合理、设备高度自控、信息管理科学、服务优质高效、使用灵活方便和环境安全舒适等特点,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建筑。
[0003]智能化标准侧重于:以建筑物为平台,强调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建筑结构的配合和协调,如:通信传输智能、智能楼宇、消防智能、安保智能、办公智能等,在技术应用方面主要涉及监控技术应用、自动化技术应用等。
[0004]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智能化建筑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楼宇内的消防系统与电梯系统之间的关联度较差,电梯系统难以在楼宇内出现火警情况时,快速协助住户进行逃生,导致智能建筑的安全管控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有助于提升智能建筑的安全管控效果,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建筑智能化安全管控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智能化安全管控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所述方法应用于建筑中控平台,所述建筑中控平台包括设置在电梯轿厢内的红外感应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接收到消防系统发送的火警信息时,接管电梯系统的控制权限并暂停电梯系统自身的控制权限;获取电梯系统中每个电梯轿厢内的红外感应装置的感应信息,所述感应信息包括轿厢有人和轿厢无人;若所述感应信息为轿厢无人,则中止所述电梯轿厢的当前动作并控制所述电梯轿厢停机;若所述感应信息为轿厢有人,则根据电梯运行状态快速将电梯轿厢调整至开门状态,并控制所述电梯轿厢停机。
[000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建筑内出现火情时,建筑中控平台会对电梯系统的控制权进行接管,同时利用设置在每个电梯轿厢内的红外感应装置检测电梯轿厢内是否有人存在;继而控制无人存在的电梯轿厢停机,以减少电梯外部逃生人员进入电梯的可能;控制有人存在的电梯,快速对电梯轿厢进行停靠并打开电梯轿厢,以便于电梯轿厢内的人员可以快速逃离电梯轿厢并逃生;电梯系统在建筑出现火情时会被建筑中控平台接管控制,使得电梯系统可以在建筑出现火情时协助被困在电梯轿厢的人员快速逃生,同时还降低了电梯
外的人员利用电梯进行逃生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从而提升了智能建筑的安全管控效果。
[000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根据电梯运行状态快速将电梯轿厢调整至开门状态包括:若所述电梯轿厢为运行状态,则获取所述电梯轿厢的实时位置;控制所述电梯轿厢移动至与所述实时位置距离最近的楼层,并将电梯轿厢调整至开门状态;若所述电梯轿厢为停止状态,则将电梯轿厢调整至开门状态。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建筑内部出现火情时,若在电梯轿厢内有人存在,则建筑中控平台首先查看电梯轿厢的运行状态,对于处于停止状态的电梯轿厢,也即还未运行或准备运行的电梯轿厢,直接控制电梯轿厢将厢门打开,以便于电梯轿厢内的乘客可以快速逃离;对于已经在运行的电梯,则首先获取电梯轿厢的实时位置,继而控制电梯轿厢首先移动至与实时位置距离最近的楼层,继而打开厢门以便于电梯内的乘客可以快速逃离;电梯轿厢在出现火情时,可以快速将电梯厢门调整至开门状态,以便于电梯内的人员可以快速逃生,提升了被困人员的逃生概率,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智能建筑的安全管控效果。
[001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控制所述电梯轿厢移动至与所述位置信息距离最近的楼层包括:获取所述电梯轿厢的运行方向;控制所述电梯轿厢移动至位于所述运行方向且与所述实时位置距离最近的楼层,并将电梯轿厢调整至开门状态。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对于处于运行状态的电梯,控制其快速停靠在位于运行方向且与实时位置距离最近的楼层,继而打开厢门以便于乘客快速逃生,减少了与实时位置距离最近的楼层位于电梯运行方向的反方向,导致电梯难以在最短时间内将厢门打开的可能,使得电梯轿厢可以快速进行停靠并将厢门打开,以便于乘客可以快速逃生。
[001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中止所述电梯轿厢的当前动作并控制所述电梯轿厢停机包括:获取所述电梯轿厢的载重值;将所述载重值与预设的标准值进行比对,若所述载重值大于标准值,则根据电梯运行状态快速将电梯轿厢调整至开门状态,并控制所述电梯轿厢停机;若所述载重值不大于标准值,则中止所述电梯轿厢的当前动作并控制所述电梯轿厢停机。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利用红外感应装置检测到电梯轿厢内为无人状态时,继续根据电梯轿厢内的载重量进一步判断电梯轿厢内是否有人存在,若电梯轿厢的载重量大于预设的标准值,判定为电梯轿厢内为有人状态,继而根据电梯运行状态快速将电梯轿厢调整至开门状态,以便于电梯轿厢内的乘客可以快速逃生;在红外感应装置的检测结果为无人时,进一步根据电梯轿厢载重量来判断电梯轿厢内是否有人存在的方式,减少了红外感应装置出现故障导致有人存在的电梯轿厢被误判定为无人的可能,降低了建筑中控平台的误判率,进一步提升了电梯系统在出现火情时的安全性。
[001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在所述根据电梯运行状态快速将电梯轿厢调整至开门状态之后,还包括:
间隔预设时间后,再次获取被调整至开门状态的电梯轿厢内的红外感应装置的感应信息;若所述感应信息为轿厢有人,则判定所述电梯轿厢为出现故障情况的异常轿厢并记录所述异常轿厢的实时位置;生成与所述异常轿厢的实时位置对应的求救信息;发送所述异常轿厢的实时位置以及求救信息至管理人员的智能终端。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电梯轿厢被调整至开门状态并间隔预设时间后,再次检测电梯轿厢内是否仍旧有人存在,并在检测结果为有人存在时,发送异常轿厢的位置以及求救信息至管理人员的智能设备,以便于救援人员可以及时对异常轿厢内的被困人员进行救援;减少了建筑中控平台在控制电梯轿厢将厢门打开时,电梯轿厢的厢门由于线路故障或变形等原因未能正常打开,继而导致乘客被困在异常轿厢内难以得到及时救援的可能,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电梯系统在出现火情时的安全性。
[001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求救信息包括优先救援请求和正常救援请求;所述生成与所述异常轿厢的实时位置对应的求救信息包括:获取所述异常轿厢的载重值,将所述载重值与预设的儿童体重范围进行比对;若所述载重值位于所述儿童体重范围之内,则生成与所述异常轿厢的实时位置对应的优先救援请求;否则生成与所述异常轿厢的实时位置对应的普通救援请求。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判定某一电梯轿厢为异常轿厢时,对异常轿厢的载重值进行检测,若电梯轿厢的载重值位于预设的儿童体重范围之内,则判定存在儿童单独乘坐电梯并被困在异常轿厢内的情况,继而将儿童被困的异常轿厢的求救信息调整为优先救援请求,以便于救援人员可以优先对单独被困在异常轿厢内的儿童进行救援。
[001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在所述再次获取被调整至开门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智能化安全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建筑中控平台,所述建筑中控平台包括设置在电梯轿厢内的红外感应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接收到消防系统发送的火警信息时,接管电梯系统的控制权限并暂停电梯系统自身的控制权限;获取电梯系统中每个电梯轿厢内的红外感应装置的感应信息,所述感应信息包括轿厢有人和轿厢无人;若所述感应信息为轿厢无人,则中止所述电梯轿厢的当前动作并控制所述电梯轿厢停机;若所述感应信息为轿厢有人,则根据电梯运行状态快速将电梯轿厢调整至开门状态,并控制所述电梯轿厢停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电梯运行状态快速将电梯轿厢调整至开门状态包括:若所述电梯轿厢为运行状态,则获取所述电梯轿厢的实时位置;控制所述电梯轿厢移动至与所述实时位置距离最近的楼层,并将电梯轿厢调整至开门状态;若所述电梯轿厢为停止状态,则将电梯轿厢调整至开门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电梯轿厢移动至与所述位置信息距离最近的楼层包括:获取所述电梯轿厢的运行方向;控制所述电梯轿厢移动至位于所述运行方向且与所述实时位置距离最近的楼层,并将电梯轿厢调整至开门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止所述电梯轿厢的当前动作并控制所述电梯轿厢停机包括:获取所述电梯轿厢的载重值;将所述载重值与预设的标准值进行比对,若所述载重值大于标准值,则根据电梯运行状态快速将电梯轿厢调整至开门状态,并控制所述电梯轿厢停机;若所述载重值不大于标准值,则中止所述电梯轿厢的当前动作并控制所述电梯轿厢停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电梯运行状态快速将电梯轿厢调整至开门状态之后,还包括:间隔预设时间后,再次获取被调整至开门状态的电梯轿厢内的红外感应装置的感应信息;若所述感应信息为轿厢有人,则判定所述电梯轿厢为出现故障情况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琳琳朱晶秋陈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城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