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玉米耐盐碱性能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5133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提高玉米耐盐碱性能的方法,以含黄须菜多酚和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玉米耐盐碱性能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玉米耐盐碱性能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土地盐渍化是危害农作物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盐渍化土壤包括受NaCl、Na2SO4影响的盐地,受NaHCO3和Na2CO3影响的盐碱地。盐碱地中盐化与碱化相伴发生,碱性盐不仅具有中性盐的胁迫作用,还具有高pH及明显抑制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利用等特殊作用,因而土壤中的NaHCO3和Na2CO3等碱性盐较NaCl、Na2SO4等中性盐具有更大的生态破坏力。
[0003]玉米广泛种植于热带及温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为禾本科C4作物,属于盐敏感植物,耐盐碱性能较差。在中度盐碱地(含盐量0.3%~0.5%)种植玉米一般可减产20%以上,严重者高达40%以上。目前,提高玉米耐盐碱性能的方式可以从培育耐盐碱新品种和使用耐盐碱种衣剂等方面入手。培育耐盐碱新品种不易成功且研发周期较长,难以在短期内获得成果。使用耐盐碱种衣剂可以起到一定的成效,但是往往只能促进种子发芽,对于苗期的生长没有很好的改善,导致后期玉米产量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我们经过不断地筛选和调整,研究出一种明显提高玉米耐盐碱性能的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方案包括:
[0006]一种提高玉米耐盐碱性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以含黄须菜多酚和γ

氨基丁酸的溶液作为浸种液(以水为溶剂配制),用所述浸种液对玉米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并进行催芽培养;将所得发芽种子播种至土壤中,待玉米长至三叶一心至五叶一心时,叶面喷施所述浸种液。
[0008]优选的,所述浸种液为含有2.5~5.0mg/L黄须菜多酚和0.125~0.25mmol/Lγ

氨基丁酸的溶液。
[0009]优选的,所述的黄须菜多酚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黄须菜全株,采用体积分数15~30%的醇溶剂在温度35~45℃及pH5~6条件下浸提至少1h,提取液减压浓缩干燥,备用(经初步筛选确定在此条件下所得多酚对玉米抗盐碱活性最高)。
[0010]优选的,所述醇溶剂为乙醇和/甲醇。
[0011]优选的,所述土壤为含盐量不高于0.40%的土壤。
[0012]优选的,所述盐碱地为由碱性盐引起的盐碱地,所述碱性盐包括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0013]优选的,所述玉米为鲜玉糯4号。
[0014]所述土壤含盐量是指土壤中所含盐分的质量占干土质量的百分数。
[0015]所述盐碱地是指由碱性盐(NaHCO3或Na2CO3)引起的盐碱地。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专利技术以含黄须菜多酚和γ

氨基丁酸的溶液作为浸种液对玉米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并催芽培养,将发芽种子播种。播种后的玉米种子在盐碱地上的出苗率明显较高,达到96%。待玉米长至三叶一心至五叶一心时,叶面补充喷施所述浸种液。结果显示在盐碱地栽培的玉米生长状况与正常土壤栽培的玉米基本一致,进一步说明经本专利技术方法处理后玉米耐盐碱性能优良。
[0018]本专利技术所述浸种液中黄须菜多酚和γ

氨基丁酸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在有效提高玉米耐盐碱能力的基础上,同时降低了以上有效成分的用量,进而有效控制成本。
[0019]黄须菜常见于海边沙地,是海南等临海地区广泛存在的野生植物,γ

氨基丁酸也是一种常见的生长调节剂。可见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材料易得且价格便宜,易于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更好理解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1]实验一:发芽率测定及玉米种子耐盐碱性能测定
[0022]材料及试剂:
[0023]黄须菜多酚:取新鲜黄须菜全株,清洗,按照料液比mL/g为10∶1,采用体积分数20%的乙醇在温度40℃及pH5.0条件下提取1h,提取液减压浓缩干燥,备用。水杨酸、γ

氨基丁酸、茶多酚均为市售产品。
[0024](1)浸种催芽处理:
[0025]选取大小均一、饱满的鲜玉糯4号玉米种子,分别采用水、水杨酸溶液、黄须菜多酚溶液、γ

氨基丁酸溶液、茶多酚溶液以及上述溶液两两组合所得混合液浸种12h后捞出,将种子置于铺有3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放置玉米种子20粒,3次重复。用湿润的滤纸覆盖种子,置于26
±
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光周期L/D=14:10)。第7天统计发芽率,以根长≥0.2cm作为萌发标准。
[0026]结果显示各组发芽率均高于93%。
[0027](2)采用碱性盐Na2CO3处理正常土壤(含盐量0.11~0.12%),使其含盐量达到0.38~0.40%,作为盐碱地实验土壤。将步骤(1)所得的发芽种子分别播种至正常土壤和盐碱地中(分区进行,每组种子三次重复试验,每次播种100粒),播种7d后统计出苗率,结果见表1。出苗率=(出苗数/播种数)
×
100%。待玉米长至三叶一心时,叶面补充喷施各组相应的浸种液,10d后测定相对株高(相对株高=盐碱地株高/正常土壤株高)。
[0028]表1
[0029]浸种液盐碱地出苗率/%正常土壤出苗率/%相对株高0.25mmol/L水杨酸89.7
±
1.294.7
±
0.60.81
±
0.025.0mg/L黄须菜多酚94.0
±
1.097.0
±
1.00.85
±
0.010.25mmol/Lγ

氨基丁酸84.7
±
0.696.7
±
0.60.82
±
0.030.25mmol/L茶多酚89.0
±
1.095.3
±
0.60.84
±
0.01水73.7
±
1.596.3
±
1.50.72
±
0.010.125mmol/L水杨酸+2.5mg/L黄须菜多酚89.7
±
0.695.7
±
1.20.88
±
0.010.125mmol/L水杨酸+0.125mmol/Lγ

氨基丁酸87.3
±
0.697.3
±
0.60.85
±
0.020.125mmol/L水杨酸+0.125mmol/L茶多酚90.3
±
0.695.0
±
00.82
±
0.012.5mg/L黄须菜多酚+0.125mmol/Lγ

氨基丁酸96.3
±
1.597.0
±
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玉米耐盐碱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以含黄须菜多酚和γ

氨基丁酸的溶液作为浸种液,用所述浸种液对玉米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并进行催芽培养;将所得发芽种子播种至土壤中,待玉米长至三叶一心至五叶一心时,叶面喷施所述浸种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玉米耐盐碱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种液为含有2.5~5.0mg/L黄须菜多酚和0.125~0.25mmol/Lγ

氨基丁酸的溶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玉米耐盐碱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黄须菜多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敖成贤刘建军王维刚黄祥飞黄丽平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锦色春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