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舒广专利>正文

一种附件与壳状矫治器的组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4666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附件与壳状矫治器的组合装置,所述附件包括固定在牙面上的牙齿附件和固定在牙模上的牙模附件,牙齿附件小于牙模附件,所述壳状矫治器为贴合覆盖在固定有牙模附件的牙模表面上并容纳所述附件和牙齿的空腔,牙模附件的咬合面与对颌牙齿形成不同程度的咬合接触,从而使壳状矫治器能利用咬合力增强就位,壳状矫治器的附件空腔与牙齿附件之间存在间隙,矫治器在附件局部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和更好的弹性性能,有利于增强就位和矫治力量的表达,此外,牙模附件的咬合面还可以设计抬高咬合和前导下颌的功能。计抬高咬合和前导下颌的功能。计抬高咬合和前导下颌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附件与壳状矫治器的组合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口腔正畸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附件与壳状矫治器的组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基于数字化牙模的排牙设计,生产出一系列壳状矫治器。患者戴入矫治器时,矫治器发生弹性形变而就位,同时产生矫治力施加于牙齿使牙齿移动直至形变恢复,通过按序佩戴壳状矫治器从而按设计路径移动牙齿,最终获得良好的牙齿排列和咬合。
[0003]为了获得良好的正畸效果,单纯依靠壳状矫治器是不够的,往往需要一些附件来辅助壳状矫治器的固位和力学表达。然而,临床发现,矫治器在附件的位置常出现就位或固位不足的情况,表现为壳状矫治器的附件空腔与附件之间不贴合,牙齿也随之表现为脱轨,无法达到既定的目标位置和角度。附件与矫治器的不贴合实质为附件的设计、矫治器力学性能、牙齿移动方案的设计之间的不匹配。
[0004]为了提高壳状矫治器移动牙齿的效率,可以优化附件的设计(例如,参见下述专利文献 1,2),增强壳状矫治器的就位、固位或功能面施力。
[0005]现有技术
[0006]专利文献1:CN212879636U
[0007]专利文献2:CN113425428A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9]根据专利文献1和2中记载的技术,均是通过优化附件的外形设计形成特殊的导入面(或称引导面)、固位面、施力面来增强壳状矫治器的就位、固位或施力,从而辅助实现牙齿移动。然而,对于难度较大的牙齿移动,如磨牙的正轴、前磨牙的扭转、后牙的前移、前牙控根内收等,对附件

壳状矫治器力系统表达的要求较高,为了应对这些要求,附件

壳状矫治器的组合装置的设计仍存在改善的余地。
[001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进一步优化附件与壳状矫治器的组合装置的设计,一方面使壳状矫治器的附件空腔在咬合面与附件的导入面之间余留空隙,尽可能地增大局部矫治器的面积,从而增加局部矫治器的弹性性能,以利于附件位置处矫治器的就位、固位和施力,另一方面基于颌间咬合接触来设计矫治器附件空腔处的咬合面形态,以利用咬合力增强矫治器的就位和固位,另外,不同于现有附件相对固定的位置、形态和体积,本技术提供的附件的位置、形态和体积方面的设计也更多地参考解剖信息和牙齿移动方案的力学需求,此外,牙模附件的咬合面还可以设计抬高咬合和前导下颌的功能,辅助正畸矫治。
[0011]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附件与壳状矫治器的组合装置,包括附件、牙模和壳
状矫治器,
[0012]所述附件包括牙齿附件和牙模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牙齿附件是固定在牙齿上,并由底面、施力面、导入面和非功能面而成的三维体,所述牙模附件是固定在牙模上,并由底面、施力面、咬合面和非功能面封闭而成的三维体,牙齿附件基于牙模附件形成,且小于牙模附件;
[0013]所述牙模为供牙模附件或牙齿附件固定的牙齿模型;
[0014]所述壳状矫治器为贴合覆盖在固定有牙模附件的牙模表面上并容纳所述附件和牙齿的空腔,其特征在于,在临床上,壳状矫治器佩戴在牙齿上时容纳附件的空腔大于牙齿附件,且与对颌壳状矫治器产生咬合接触。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牙模附件的咬合面的形态和边界与对颌牙齿的外形相符合,使得覆盖在牙模附件咬合面上的壳状矫治器与覆盖在对颌牙面上的壳状矫治器产生不同程度的咬合接触,以利用咬合力辅助壳状矫治器就位包裹牙齿附件,咬合面还可以设计成较高的平台或斜坡以达到抬高咬合和前导下颌的功能。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牙模附件的底面为固定面,其形态与牙冠的解剖形态相符合,近远中向长度和龈合向宽度最大可达牙冠的长度和宽度。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牙齿附件固定于牙齿上的位置和角度以使牙齿附件的施力面上受力和力矩与所需力系统一致的方式由牙齿移动方向决定,施力面的面积基于支抗控制要求决定。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牙齿附件的施力面和底面与牙模附件与施力面和底面所在平面一致,但牙齿附件施力面和底面的面积分别小于或等于牙模附件的施力面和底面的面积,牙齿附件的导入面为牙模附件的咬合面及边缘去除部分形成的斜向龈方的平面、圆弧面或凹弧面。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牙齿附件和牙模附件的非功能面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在现有附件优化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矫治器附件空腔非施力面的面积,增加附件局部矫治器的弹性性能,同时利用附件空腔咬合面所受的垂直向咬合力,进一步提高附件局部矫治器的就位、固位和施力面所需力学系统的表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附件与壳状矫治器的组合装置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附件的三维视图。
[0023]图3(a)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附件的正视图;图3(b)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附件的侧视图。
[0024]图4(a)是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的附件的正视图;图4(b)是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的附件的侧视图。
[0025]图5(a)是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的附件的正视图;图5(b)是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的附件的侧视图。
[0026]图6(a)是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的附件的正视图;图6(b)是本技术的
又一个实施例中的附件的侧视图。
[0027]图7(a)是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的附件的正视图;图7(b)是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的附件的侧视图。
[0028]标记100:附件;标记200:牙模;标记300:壳状矫治器;标记301:附件空腔;标记 101:牙齿附件;标记102:牙模附件;标记1011:牙齿附件的底面;标记1012:牙齿附件的施力面;标记1013:牙齿附件的导入面;标记1021:牙模附件的底面;标记1022:牙模附件的施力面;标记1023:牙模附件的咬合面;标记1024:牙模附件的非功能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图1和图2示意性地展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附件与壳状矫治器的组合装置,包括附件100、牙模200和壳状矫治器300。
[0030]附件100包括牙齿附件101和牙模附件102。
[0031]壳状矫治器300为贴合覆盖在固定有牙模附件102的牙模200表面上并容纳所述附件和牙齿的空腔,其特征在于,在临床上,壳状矫治器佩戴在牙齿上时容纳附件的附件空腔301 大于牙齿附件101,且与对颌壳状矫治器产生咬合接触。
[0032]牙齿附件101是用于固定在牙齿上,并由底面1011、施力面1012和导入面1013封闭而成的三维体,图示中施力面为邻接的龈方施力面和近中面施力面,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存在非功能面。
[0033]牙模附件102是用于固定在牙模上,并由底面1021、施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附件与壳状矫治器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附件、牙模和壳状矫治器,所述附件包括牙齿附件和牙模附件,所述牙齿附件是固定在牙齿上、并由底面、施力面、导入面和非功能面封闭而成的三维体,所述牙模附件是固定在牙模上、并由底面、施力面、咬合面和非功能面封闭而成的三维体,其中,牙齿附件基于牙模附件形成且小于牙模附件;所述牙模为供牙模附件或牙齿附件固定的牙齿模型;所述壳状矫治器为贴合覆盖在固定有牙模附件的牙模表面上、并容纳所述附件和牙齿的空腔,其中,临床上,壳状矫治器佩戴在牙齿上时容纳附件的空腔大于牙齿附件,且与对颌壳状矫治器产生咬合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件与壳状矫治器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牙模附件的咬合面的形态和边界与对颌牙齿的外形相符合,使得覆盖在牙模附件咬合面上的壳状矫治器与覆盖在对颌牙面上的壳状矫治器产生不同程度的咬合接触,以利用咬合力辅助壳状矫治器就位包裹牙齿附件,咬合面还可以设计成较高的平台或斜坡以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广戴帆帆
申请(专利权)人:舒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