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番木瓜蚜虫且含有丁香酚的增效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4598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番木瓜蚜虫且含有丁香酚的增效组合物。一种防治番木瓜蚜虫且含有丁香酚的增效组合物,所述增效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丁香酚与噻虫啉、环氧虫啉或戊吡虫胍二元复配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增效组合物中两种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时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对番木瓜蚜虫的防治效果,进而减少农药施用量,降低农药残留和减轻环境压力;同时还可以降低使用单一化学药剂带来的抗药性风险。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增效组合物对番木瓜蚜虫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可以为开发防治番木瓜蚜虫的新型化学药剂提供支持。瓜蚜虫的新型化学药剂提供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番木瓜蚜虫且含有丁香酚的增效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
,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番木瓜蚜虫且含有丁香酚的增效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2]蚜虫是番木瓜环斑花叶病的主要昆虫媒介之一,主要由桃蚜和棉蚜;蚜虫的成虫和若虫吸食嫩芽幼叶的汁液,致使新叶皱缩和扭曲,其排出的蜜露可引起煤烟病;更为严重的是可以传播番木瓜环斑花叶病毒病,番木瓜环斑花叶病的病原病毒随着汁液吸入蚜虫体内,使蚜虫成为带毒蚜虫,当带毒蚜虫再去吸食健康植株时,便把病毒传播给健康植株,其传播病毒所造成的损失远比自身直接危害严重的多。化学药剂是防治番木瓜蚜虫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但长期施用单一化学药剂容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同时还会引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一些列问题。
[0003]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不同组织中的一类重要次生代谢物质,对昆虫具有熏蒸、触杀、抑制取食以及阻碍生长发育的作用。丁香酚,化学名为4

烯丙基
‑2‑
甲氧基苯酚,化学式为C
10
H
12
O2,是许多精油的重要成分。有人研究了丁香酚、肉桂油、香茅油和α

松油醇等四种植物精油成分对枸杞棉蚜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这四种植物精油成分中丁香酚对枸杞棉蚜成蚜的毒杀作用最强,并发现这些植物精油成分对枸杞棉蚜乙酰胆碱酯酶和三磷酸腺苷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0004]将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目前研制农药新产品和防治抗性病虫害的一种有效快捷的方式。不同农药有效成分进行复配后,会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室内生物活性试验发现丁香酚与噻虫啉、环氧虫啉或戊吡虫胍在一定质量比范围内进行复配时对番木瓜蚜虫表现出增效作用,目前还未见到相关复配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番木瓜蚜虫且含有丁香酚的增效组合物,以解决长期使用单一化学药剂存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防治番木瓜蚜虫且含有丁香酚的增效组合物,所述增效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丁香酚与噻虫啉、环氧虫啉或戊吡虫胍二元复配而成。
[0008]作为优选,所述丁香酚和噻虫啉的质量比为1

30:30

1;
[0009]作为优选,所述丁香酚和环氧虫啉的质量比为1

15:40

1;
[0010]作为优选,所述丁香酚和戊吡虫胍的质量比为1

9:9

1。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1)本专利技术增效组合物中两种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时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对番木瓜蚜虫的防治效果,进而减少农药施用量,降低农药残留和减轻环境压力;同时
还可以降低使用单一化学药剂带来的抗药性风险。
[0013](2)本专利技术增效组合物对番木瓜蚜虫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可以为开发防治番木瓜蚜虫的新型化学药剂提供支持。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对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实施例:丁香酚复配时的室内活性试验
[0016]供试药剂:99%丁香酚原药、98%噻虫啉原药、95%环氧虫啉原药、96%戊吡虫胍原药;
[0017]供试蚜虫:采自番木瓜植株上的棉蚜,在实验室内饲养;
[0018]试验方法(参考《NT/T 1154.6

2006农药室内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6部分:杀虫活性试验浸虫法》)
[0019]1.将原药配置成单剂母液,设置多组配比,用0.1%吐温

80溶液将单剂母液和每组配比混剂按等比的方法配置7个梯度质量浓度,每个质量浓度50mL;
[0020]2.取同一龄期的棉蚜若虫,将其浸入药液中10s,用滤纸吸取多余药液,转移至正常条件下继续饲养;每个处理重复4次,每重复浸虫20头,并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
[0021]3.24h后检查供试蚜虫的死亡情况,分别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用DP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
50
,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0022]P1=(K/N)
×
100,其中P1为死亡率(%),K为死亡虫数,N为处理总虫数;
[0023]P2=(P
t
-P0)/(1-P0),其中P2为校正死亡率(%),P
t
为处理死亡率(%),P0为空白对照死亡率(%);
[0024]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
50
/供试药剂LC
50
)
×
100;
[0025]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
×
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
×
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0026]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
100;
[0027]按照联合作用划分标准: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实验结果见表1

3。
[0028]表1丁香酚和噻虫啉复配对番木瓜棉蚜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
[0029]药剂名称及配比LC
50
(mg/L)ATITTICTC丁香酚0.62100.00
‑‑‑‑
噻虫啉4.7613.03
‑‑‑‑
丁香酚1:噻虫啉302.4225.6215.83161.83丁香酚1:噻虫啉201.3545.9317.17267.53丁香酚1:噻虫啉100.6398.4120.93470.15丁香酚1:噻虫啉80.52119.2322.69525.50
丁香酚1:噻虫啉50.7780.5227.52292.57丁香酚1:噻虫啉20.35177.1442.02421.60丁香酚1:噻虫啉10.43144.1956.51255.14丁香酚2:噻虫啉10.6792.5471.01130.32丁香酚5:噻虫啉10.54114.8185.50134.28丁香酚8:噻虫啉10.23269.5790.34298.40丁香酚10:噻虫啉10.18344.4492.09374.02丁香酚20:噻虫啉10.36172.2295.86179.66丁香酚30:噻虫啉10.44140.9197.19144.98...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番木瓜蚜虫且含有丁香酚的增效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效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丁香酚与环氧虫啉二元复配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番木瓜蚜虫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燕余江敏潘祖建郑剑何江欧景莉朱杨帆黄雪梅陈仕淼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