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模具润滑供油系统,包括下模具和上模具,所述下模具左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油管,所述下模具底部的中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油管,所述下模具内腔底部的中端与第二进油管的顶部之间开设有导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进油管的设置,便于在冲压作业过程中对下模具成型槽的端部进行冲压油加注,以达到对冲压作业进行初步润滑的效果,同时通过第二进油口和导油槽设置,便于在冲压作业过程中对下模具成型槽的底部进行冲压油加注,并使得冲压油能够经过导油槽均匀的分散至下模具成型槽底部的各个部位,提高了冲压油分散的均匀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冲压作业过程中的润滑效果。业过程中的润滑效果。业过程中的润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模具润滑供油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
,具体为一种改进型模具润滑供油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然而传统冲压模具加油润滑的方式为进料口位置滴注冲压油在材料表面,由材料冲压进模具内的同时进而对模具内进行加油润滑,这样易导致后半部模具内得不到润滑,加剧了磨损,从而减少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模具润滑供油系统,具备提高了模具作业过程中的润滑效果,保证了模具的使用寿命的优点,解决了传统冲压模具加油润滑的方式为进料口位置滴注冲压油在材料表面,由材料冲压进模具内的同时进而对模具内进行加油润滑,这样易导致后半部模具内得不到润滑,加剧了磨损,从而减少了模具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模具润滑供油系统,包括下模具和上模具,所述下模具左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油管,所述下模具底部的中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油管,所述下模具内腔底部的中端与第二进油管的顶部之间开设有导油槽。
[0005]优选的,所述导油槽的数量为十个,且相邻两个导油槽之间的夹角相等。
[0006]优选的,所述下模具顶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上模具的表面活动连接于定位杆的表面。
[0007]优选的,所述下模具底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座,四个所述支撑座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立杆,四个所述立杆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中端与上模具顶部的中端之间固定安装有液压杆。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09]1、本技术通过第一进油管的设置,便于在冲压作业过程中对下模具成型槽的端部进行冲压油加注,以达到对冲压作业进行初步润滑的效果,同时通过第二进油口和导油槽设置,便于在冲压作业过程中对下模具成型槽的底部进行冲压油加注,并使得冲压油能够经过导油槽均匀的分散至下模具成型槽底部的各个部位,提高了冲压油分散的均匀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冲压作业过程中的润滑效果,在整体配合的作用下,极大的提高了本模具在冲压作业过程中的润滑效果,降低了加工作业过程中所受到的磨损,而提高了整体的使用寿命,解决了传统冲压模具加油润滑的方式为进料口位置滴注冲压油在材料表面,由材料冲压进模具内的同时进而对模具内进行加油润滑,这样易导致后半部模具内得不到
润滑,加剧了磨损,从而减少了模具使用寿命的问题。
[0010]2、本技术通过定位杆的设置,提高了上模具同下模具之间冲压作业的精度。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下模具立体图。
[0013]图中:1、下模具;2、底座;3、第一进油管;4、立杆;5、上模具;6、顶板;7、液压杆;8、定位杆;9、第二进油管;10、支撑座;11、导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
‑
2,一种改进型模具润滑供油系统,包括下模具1和上模具5,下模具1顶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8,上模具5的表面活动连接于定位杆8的表面,通过定位杆8的设置,提高了上模具5同下模具1之间冲压作业的精度,下模具1底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座10,四个支撑座10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底座2,底座2顶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立杆4,四个立杆4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顶板6,顶板6的中端与上模具5顶部的中端之间固定安装有液压杆7,下模具1左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油管3,下模具1底部的中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油管9,下模具1内腔底部的中端与第二进油管9的顶部之间开设有导油槽11,导油槽11的数量为十个,且相邻两个导油槽11之间的夹角相等,通过第一进油管3的设置,便于在冲压作业过程中对下模具1成型槽的端部进行冲压油加注,以达到对冲压作业进行初步润滑的效果,同时通过第二进油管9和导油槽11设置,便于在冲压作业过程中对下模具1成型槽的底部进行冲压油加注,并使得冲压油能够经过导油槽11均匀的分散至下模具1成型槽底部的各个部位,提高了冲压油分散的均匀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冲压作业过程中的润滑效果,在整体配合的作用下,极大的提高了本模具在冲压作业过程中的润滑效果,降低了加工作业过程中所受到的磨损,而提高了整体的使用寿命,解决了传统冲压模具加油润滑的方式为进料口位置滴注冲压油在材料表面,由材料冲压进模具内的同时进而对模具内进行加油润滑,这样易导致后半部模具内得不到润滑,加剧了磨损,从而减少了模具使用寿命的问题。
[0016]使用时,通过第一进油管3的设置,便于在冲压作业过程中对下模具1成型槽的端部进行冲压油加注,以达到对冲压作业进行初步润滑的效果,同时通过第二进油管9和导油槽11设置,便于在冲压作业过程中对下模具1成型槽的底部进行冲压油加注,并使得冲压油能够经过导油槽11均匀的分散至下模具1成型槽底部的各个部位,提高了冲压油分散的均匀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冲压作业过程中的润滑效果,在整体配合的作用下,极大的提高了本模具在冲压作业过程中的润滑效果,降低了加工作业过程中所受到的磨损,而提高了整体的使用寿命。
[001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模具润滑供油系统,包括下模具(1)和上模具(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左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油管(3),所述下模具(1)底部的中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油管(9),所述下模具(1)内腔底部的中端与第二进油管(9)的顶部之间开设有导油槽(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模具润滑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槽(11)的数量为十个,且相邻两个导油槽(11)之间的夹角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模具润滑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兵兵,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美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