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控制液压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4548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泵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有线控制液压泵,其降低安全隐患,减少压力的损耗,提高设备的灵敏度;包括壳体、溢流阀、吸油单向阀、柱塞缸体、出油单向阀、泄油阀芯、缸筒、柱塞、大活塞、小活塞、泄油开关、进气开关、进气接头、第一泄油气控阀、进气气控阀、防水帽、机械阀、铝合金手柄、尼龙防护管和第二泄油气控阀,壳体上设置有排气口,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启动马达,尼龙防护管安装于壳体的左端,铝合金手柄通过防水帽与尼龙防护管的左端相连接,并且铝合金手柄上设置有UP按钮和DOWN按钮。DOWN按钮。DOWN按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线控制液压泵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泵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有线控制液压泵。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气动液压泵通常为脚踏式,需要操作者近距离用脚去踩踏踏板来操控气动液压泵工作,存在以下技术缺陷或不足:1、对一些特定的设备受安装制约不方便踩踏或距离太近存在安全隐患;2、脚踏式气动液压泵如需要远程控制需要加长油管来实现,加长油管造成压力损耗,从而产生压降、操控传输反应迟钝不同步;油管过长存在安全隐患;3、用脚控制脚踏板灵敏度太低不能精准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降低安全隐患,减少压力的损耗,提高设备的灵敏度的有线控制液压泵。
[0004]本技术的有线控制液压泵,包括有线控制结构和执行结构,有线控制结构安装在执行结构并驱动执行结构,所述有线控制结构包括防水帽、机械阀、铝合金手柄和尼龙防护管,机械阀安装于铝合金手柄的内部,铝合金手柄通过防水帽与尼龙防护管的左端相连接,铝合金手柄上设置有UP按钮和DOWN按钮。
[0005]本技术的有线控制液压泵,所述执行结构包括壳体、溢流阀、吸油单向阀、柱塞缸体、出油单向阀、泄油阀芯、缸筒、柱塞、大活塞、小活塞、泄油开关、进气开关、进气接头、第一泄油气控阀、进气气控阀和第二泄油气控阀,壳体上设置有排气口,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启动马达,尼龙防护管安装于壳体的左端,溢流阀、吸油单向阀、柱塞缸体、出油单向阀、泄油阀芯、缸筒、柱塞、大活塞、小活塞、泄油开关、进气开关、第一泄油气控阀、进气气控阀和第二泄油气控阀均安装于壳体的内部,机械阀与进气气控阀相连接,进气接头与进气开关相连接,大活塞和小活塞均位于缸筒的内部,并且缸筒上设置有放气槽,大活塞上设置有大活塞密封圈,大活塞与壳体的排气口相通,柱塞位于柱塞缸体的内部。
[0006]本技术的有线控制液压泵,还包括护罩和把手,护罩的底端与壳体的顶端相连接,对部分装置进行笼罩,把手的底端与护罩的顶端相连接。
[0007]本技术的有线控制液压泵,还包括消音器,消音器的侧端与壳体的排气口相连接。
[0008]本技术的有线控制液压泵,还包括吸油滤芯,吸油单向阀安装于吸油滤芯内。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设备连接气源后,压缩空气分两组,一路进入至铝合金手柄内的机械阀,一路进入至气动马达,按下UP按钮,机械阀打开,压缩空气进入至进气气控阀,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打开进气开关,之后压缩空气进入缸筒,推动大活塞前进,大活塞密封圈越过缸筒上的放气槽后,压缩空气进入至小活塞中,使得内外压力平衡,小活塞在弹簧的作用下打开密封圈,压缩空气穿过大活塞,由壳体的排气口排出,之后大活塞两端气压平衡,弹簧推动大活塞回到起始位置,完成一个往复行程,并且在大活塞的
往复运动和弹簧的共同作用下,推动柱塞在柱塞缸体内往复运动,使得柱塞后退吸油,柱塞前进出油,进而实现利用大面积活塞端的低气压产生小面积柱塞端的高液压,之后再吸油单向阀和出油单向阀的控制下,提供连续的液压动力通过液压油管进入至单作用油缸等装置,之后松开UP按钮,按下DOWN按钮机械阀打开,压缩空气通过气管进入第一泄油气控阀并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推动泄油压杆打开第二泄油气控阀,液压泵泄压,液压油通过液压油管原路返回到油箱内,从而降低安全隐患,减少压力的损耗,提高设备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的仰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技术图1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中标记:1、壳体;3、溢流阀;9、吸油滤芯;10、吸油单向阀;12、柱塞缸体;16、出油单向阀;21、泄油阀芯;29、缸筒; 32、柱塞;34、大活塞;37、小活塞;50、消音器;52、泄油开关; 54、进气开关;59、进气接头;75、第一泄油气控阀;78、进气气控阀;85、护罩;86、把手;96、防水帽;103、机械阀;116、铝合金手柄;122、尼龙防护管;124、第二泄油气控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5]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有线控制液压泵,包括壳体1、溢流阀3、吸油单向阀10、柱塞缸体12、出油单向阀16、泄油阀芯21、缸筒29、柱塞32、大活塞34、小活塞37、泄油开关52、进气开关54、进气接头59、第一泄油气控阀75、进气气控阀78、防水帽96、机械阀 103、铝合金手柄116、尼龙防护管122和和第二泄油气控阀124,壳体 1上设置有排气口,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启动马达,尼龙防护管122安装于壳体1的左端,铝合金手柄116通过防水帽96与尼龙防护管122的左端相连接,并且铝合金手柄116上设置有UP按钮和DOWN按钮,溢流阀3、吸油单向阀10、柱塞缸体12、出油单向阀16、泄油阀芯21、缸筒29、柱塞32、大活塞34、小活塞37、泄油开关52、进气开关54、第一泄油气控阀75、进气气控阀78和第二泄油气控阀124均安装于壳体1 的内部,机械阀103安装于铝合金手柄116的内部,机械阀103与进气气控阀78相连接,进气接头59与进气开关54相连接,大活塞34和小活塞37均位于缸筒29的内部,并且缸筒29上设置有放气槽,大活塞34 上设置有大活塞密封圈,大活塞34与壳体1的排气口相通,柱塞32位于柱塞缸体12的内部;设备连接气源后,压缩空气分两组,一路进入至铝合金手柄116内的机械阀103,一路进入至气动马达,按下UP按钮,机械阀103打开,压缩空气进入至进气气控阀78,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打开进气开关54,之后压缩空气进入缸筒29,推动大活塞34前进,大活塞密封圈越过缸筒29上的放气槽后,压缩空气进入至小活塞37中,使得内外压力平衡,小活塞37在弹簧的作用下打开密封圈,压缩空气穿过大活塞34,由壳体1的排气口排出,之后大活塞34两端气压平衡,弹簧推动大活塞34回到起始位置,完成一个往复行程,并且在大活塞 34的往复运动和弹簧的共同作用下,推动柱塞32在柱塞缸体12内往复运动,使得柱塞32后退吸油,柱塞32前进出油,进而实现利用大面积活塞端的低气压产生小面积柱塞端的高液压,之后再吸油单向阀10 和出油单向阀16的控制下,提供连续的液压
动力通过液压油管进入至单作用油缸等装置,之后松开UP按钮,按下DOWN按钮机械阀103打开,压缩空气通过气管进入第一泄油气控阀75并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推动泄油压杆打开第二泄油气控阀124,液压泵泄压,液压油通过液压油管原路返回到油箱内,从而降低安全隐患,减少压力的损耗,提高设备的灵敏度。
[0016]本技术的有线控制液压泵,还包括护罩85和把手86,护罩85 的底端与壳体1的顶端相连接,对部分装置进行笼罩,把手86的底端与护罩85的顶端相连接;通过设备护罩85对设备进行保护,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有线控制液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线控制结构和执行结构,有线控制结构安装在执行结构并驱动执行结构,所述有线控制结构包括防水帽(96)、机械阀(103)、铝合金手柄(116)和尼龙防护管(122),机械阀(103)安装于铝合金手柄(116)的内部,铝合金手柄(116)通过防水帽(96)与尼龙防护管(122)的左端相连接,铝合金手柄(116)上设置有UP按钮和DOWN按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线控制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结构包括壳体(1)、溢流阀(3)、吸油单向阀(10)、柱塞缸体(12)、出油单向阀(16)、泄油阀芯(21)、缸筒(29)、柱塞(32)、大活塞(34)、小活塞(37)、泄油开关(52)、进气开关(54)、进气接头(59)、第一泄油气控阀(75)、进气气控阀(78)和第二泄油气控阀(124),壳体(1)上设置有排气口,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启动马达,尼龙防护管(122)安装于壳体(1)的左端,溢流阀(3)、吸油单向阀(10)、柱塞缸体(12)、出油单向阀(16)、泄油阀芯(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洪青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东跃液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