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涂布功能的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429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实验器材领域,具体指一种具有涂布功能的滴管,所述滴管整体呈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口的中空杆体,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端部设有敞口的滴头涂布段、螺环褶皱段、滴管中段和端部封闭的滴管帽,其中,所述滴管中段靠近螺环褶皱段的一端连接有环形限位扣,所述滴管中段的侧面与所述环形限位扣的横截面连接;所述环形限位扣的内凹面的直径与靠近所述螺环褶皱段一端的所述滴头涂布段的外直径尺寸适配,当所述滴头涂布段绕所述螺环褶皱段转动时,所述环形限位扣用于容纳和限位滴头涂布段的至少一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移液器和涂布器合二为一,可以减少器械使用和操作时间,且操作方便。作方便。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涂布功能的滴管


[0001]本技术涉及实验器材领域,具体指一种具有涂布功能的滴管。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涂布操作中,移液器和涂布器等两种器械的交替分步使用才能完成一次微生物的接种平铺培养。
[0003]例如,CN201821877853.3公开了一种用于细胞培养的滴管,包括球囊、与球囊连接的第一管体和设有吸嘴的第二管体,其中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套接以形成收缩或伸展状态,当滴管成伸展状态时,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连接处构成双层环形褶皱,以使得第二管体绕所述双层环形褶皱弯折,第二管体远离吸嘴的一端设有活动连接的滤网。该技术提供的滴管,通过可弯曲和伸缩的管体,在节省占用空间、方便携带的同时,可以弯曲至任意角度,避免了传统滴管在培养瓶中存在盲区导致的细胞浪费或直接将滴管接触培养瓶内壁造成的污染,提高细胞实验精度。该滴管仍着眼于移液功能,没有考虑涂布功能。
[0004]又例如,CN201520132137.2公开了用于细胞培养的弯头滴管,包括胶帽、过滤介质和管体,在所述管体顶端连接有滴管头,环绕所述滴管头中部设有磨砂层,所述胶帽套在所述滴管头上,所述过滤介质安装在所述滴管头内,在管体底端连接有管尖,所述管尖向所述管体一侧倾斜。本技术用于细胞培养的弯头滴管,结构简单,节省空间,使用便捷,成本低。该管尖与管体倾斜一定角度,涂布并不方便,主要用于吸放菌液。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为了将移液和涂布功能合二为一,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涂布功能的一次性滴管,利用可弯螺环褶皱设计将传统滴管改造成可弯曲成L型的涂布棒,减少器械使用和操作时间,为实验操作提供了方便。
[0006]一种具有涂布功能的滴管,所述滴管整体呈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口的中空杆体,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端部设有敞口的滴头涂布段、螺环褶皱段、滴管中段和端部封闭的滴管帽,其中,
[0007]所述滴管中段靠近螺环褶皱段的一端连接有环形限位扣,所述滴管中段的侧面与所述环形限位扣的横截面连接;
[0008]所述环形限位扣的内凹面的直径与靠近所述螺环褶皱段一端的所述滴头涂布段的外直径尺寸适配,当所述滴头涂布段绕所述螺环褶皱段转动时,所述环形限位扣用于容纳和限位滴头涂布段的至少一部分。
[0009]进一步的,所述滴管采用PP材质一体成型。
[0010]进一步的,所述滴头涂布段、螺环褶皱段、滴管中段和滴管帽为一体成型,所述滴管中段与所述环形限位扣焊接或胶粘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滴头涂布段的长度≥3cm。
[0012]进一步的,所述滴头涂布段的侧面沿其中心轴向设置有第一凸条,所述环形限位
扣的内凹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条卡接的第二凸条。
[0013]进一步的,所述滴头涂布段、滴管中段和端部封闭的滴管帽的内径和外径尺寸均依次增大。
[0014]进一步的,所述滴头涂布段、滴管中段和端部封闭的滴管帽的横截面均呈圆形。
[0015]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限位扣整体呈半圆管状,且其远离所述滴管中段一端的内侧壁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高度不大于所述螺环褶皱段弯折状态时的纵向高度。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7]将移液器和涂布器合二为一,先通过滴管帽吸收菌液,再通过弯曲螺环褶皱段,使得滴头涂布段对菌液进行涂布。本技术可以减少器械使用和操作时间,且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滴管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他1的右侧示意图;
[0020]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滴管涂布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的右侧示意图;
[0022]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环形限位扣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环形限位扣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环形限位扣与滴头涂布段的连接示意图;
[0025]图8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环形限位扣与滴头涂布段的连接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图3中A区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7]滴头涂布段1,螺环褶皱段2、滴管中段3,滴管帽4,环形限位扣5,环形限位扣横截面50,内凹面51,第一凸条6,第二凸条7,凸起8。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具有涂布功能的滴管,所述滴管整体呈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口的中空杆体,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端部设有敞口的滴头涂布段1、螺环褶皱段2、滴管中段3和端部封闭的滴管帽4,其中,
[0031]所述滴管中段3靠近螺环褶皱段2的一端连接有环形限位扣5,所述滴管中段3的侧面与所述环形限位扣横截面50连接;
[0032]所述环形限位扣5的内凹面51的直径与靠近所述螺环褶皱段2一端的所述滴头涂布段1 的外直径尺寸适配,当所述滴头涂布段1绕所述螺环褶皱段2转动时,所述环形限位扣5用于容纳和限位滴头涂布段1的至少一部分。
[0033]所述螺环褶皱段2为可弯折件,其优选为塑料材质制成。
[0034]本实施例中,所述滴管采用通体为PP材质,且一体成型。
[0035]如图5所示,示例性给出了环形限位扣5的结构,其内凹面51的形状与滴头涂布段1的外侧形状适配,例如滴头涂布段1外侧形状为圆柱形,则环形限位扣5的内凹面51为半圆
管状;滴头涂布段1外侧形状为立方柱状,则环形限位扣5的内凹面51为半立方状,其连接结构如图7所示。
[0036]在完成吸放液体的滴管操作后,将滴头涂布段1抵住培养皿内壁,手握滴管中段3或滴管帽4,利用推力带动螺环褶皱段2便可将滴头涂布段1绕螺环褶皱段2转动,使滴头涂布段1成为与滴管中段3近似垂直的状态,如图3

4所示,滴管整体呈L型,此时滴头涂布段1 的近螺环褶皱段2段容纳在环形限位扣5的环形内凹面51内,环形限位扣5对滴头涂布段1 起到限位作用,此时,滴头涂布段1起到涂布作用,滴管中段3和滴管帽段4就起到手柄作用,随即就可进行涂布操作。
[0037]为方便涂布操作,滴头涂布段1的长度优选为≥3cm。但该长度不是唯一限定的,当所需场景需要较小长度的涂布段时,也可以将滴头涂布段1的长度设置为所需的合适长度。
[0038]本实施例的具有涂布功能的滴管可用在微生物接种培养的实验中,用于菌液的吸液和涂布。
[0039]实施例2
[0040]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种变形实施例,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滴管中段3与所述环形限位扣5的连接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滴头涂布段1、螺环褶皱段2、滴管中段3和滴管帽 4为一体成型,所述滴管中段3与所述环形限位扣5焊接或胶粘连接。
[0041]应当注意的是,考虑到滴管中段3与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涂布功能的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管整体呈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口的中空杆体,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端部设有敞口的滴头涂布段(1)、螺环褶皱段(2)、滴管中段(3)和端部封闭的滴管帽(4),其中,所述滴管中段(3)靠近螺环褶皱段(2)的一端连接有环形限位扣(5),所述滴管中段(3)的侧面与所述环形限位扣(5)的横截面连接;所述环形限位扣(5)的内凹面的直径与靠近所述螺环褶皱段(2)一端的所述滴头涂布段(1)的外直径尺寸适配,当所述滴头涂布段(1)绕所述螺环褶皱段(2)转动时,所述环形限位扣(5)用于容纳和限位滴头涂布段(1)的至少一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涂布功能的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管采用PP材质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涂布功能的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头涂布段(1)、螺环褶皱段(2)、滴管中段(3)和滴管帽(4)为一体成型,所述滴管中段(3)与所述环形限位扣(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清凡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