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抬头显示器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4262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5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抬头显示器及汽车,涉及抬头显示技术领域,本申请的抬头显示器,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部连通,第一壳体内设置成像组件和反射镜组,其中,成像组件设置与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成像组件的出光面与反射镜组的镜面之间呈第一预设夹角,第二壳体设置有出光口,成像组件生成的图像信息光线经过反射镜组的反射后由出光口出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侧壁均设置为遮光壁。本申请提供的抬头显示器和汽车,在壳体内壁设置遮光壁达到消除杂散光的目的,从而不必再为各个光路中的元件分别设置遮光罩,减少了抬头显示器的零部件数量,节省了抬头显示器的壳体内部的光路空间。节省了抬头显示器的壳体内部的光路空间。节省了抬头显示器的壳体内部的光路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抬头显示器及汽车


[0001]本申请涉及抬头显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抬头显示器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抬头显示器(Head up Display,简称HUD),又称平视显示器,普遍使用于航空领域,起源于飞行员的头盔显示器及飞行驾驶舱的抬头显示器。飞行员无需低头就能够看到他需要的重要资讯,保持视线始终平视,解决了飞行员需要低头查看信息的困扰,以及眼睛焦距不断调整的不适感。现在越来越多地进入汽车领域,用于显示速度、导航转向、油耗等重要的行车信息,可以使驾驶员专注于驾驶,不用低头看仪表盘,很好地保障了安全驾驶,提升了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0003]目前市场上的抬头显示器均包括成像系统,太阳光或者背光光源发出的光难以避免会在成像系统内形成有杂散光和反光,杂散光和反光的存在会降低成像的品质。目前,消除杂散光和反光常用的手段是在抬头显示器壳体内设有遮光罩。遮光罩包括屏幕遮光罩、反射镜遮光罩、上盖遮光罩等等,一方面,遮光罩的种类多、结构复杂,而且为了达到低反射率的要求,必须通过喷消光漆或者植绒来避免遮光罩自身产生的杂散光;另一方面,遮光罩占用一定的空间,从而使得抬头显示器内的光路空间变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抬头显示器和汽车,在壳体内壁设置遮光壁达到消除杂散光的目的,从而不必再为各个光路中的元件分别设置遮光罩,减少了抬头显示器的零部件数量,节省了抬头显示器的壳体内部的光路空间。
[0005]本申请的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抬头显示器,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部连通,第一壳体内设置成像组件和反射镜组,其中,成像组件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成像组件的出光面与反射镜组的镜面之间呈第一预设夹角,第二壳体设置有出光口,成像组件生成的图像信息光线经过反射镜组的反射后由出光口出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侧壁均设置为遮光壁。
[0006]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反射镜组包括相对且错位设置的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之间具有第二预设夹角,成像组件与第一反射镜之间形成第一光通道,第一反射镜与第二反射镜之间形成第二光通道,第一反射镜两侧的第一壳体向第一壳体内部凸出有遮光板,遮光板与第一反射镜位于同一平面。
[0007]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子壳体和与第一子壳体套设的第二子壳体,第一子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向外伸出有侧板,侧板围合形成第一光通道,第一光通道的端部为开口,第二子壳体包括封堵开口的阻挡面,成像组件贴合阻挡面设置,与成像组件相邻和相对的侧板的内侧壁设置为遮光壁。
[0008]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二反射镜延伸至第二壳体内且贴合第二壳体的一个侧壁设置,与第二反射镜相邻和相对的第二壳体的侧壁的内侧设置为遮光壁。
[0009]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阻挡面与第一子壳体远离第二壳体的侧壁呈第三预设夹角,以使成像组件与第一反射镜之间呈第一预设夹角。
[0010]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出光口处设置透明板,透明板的侧边与出光口侧边的第二壳体连接。
[0011]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遮光壁的表面设置为以下任意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结合:遮光壁的表面设置为纹理结构;遮光壁的表面设置为阶梯结构;遮光壁的表面设置为锯齿结构。
[0012]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遮光壁的表面设置为纹理结构,纹理结构的纹理深度在0.1

3mm之间。
[0013]本申请的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架、设置于车架内的仪表台、嵌设在所述车架上的前挡风玻璃以及设置与仪表台上的上述抬头显示器,抬头显示器与所述仪表台信号连接,抬头显示器用于根据仪表台的控制将形成信息投射于前挡风玻璃上。
[0014]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5]本申请提供的抬头显示器,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部连通,第一壳体内设置成像组件和反射镜组,其中,成像组件设置与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成像组件的出光面与反射镜组的镜面之间呈第一预设夹角,第二壳体设置有出光口,成像组件生成的图像信息光线经过反射镜组的反射后由出光口出射,当外部环境中光线进入抬头显示器内形成杂散光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侧壁均设置为遮光壁,遮光壁能够对照射至遮光壁上的光进行吸收,以使照射至遮光壁上的杂散光不会发生反射,从而能够避免杂散光混入图像信息光线中影响图像的质量,同时,由于遮光壁起到了消除杂散光的目的,本申请采用遮光壁取代了遮光罩,减少了抬头显示器的零部件数量,由于遮光壁设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侧壁,并没有额外占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部的空间,同时节省了抬头显示器内部的光路空间。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抬头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抬头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9]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抬头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20]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抬头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0021]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遮光壁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2]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遮光壁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3]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遮光壁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24]图标:100

抬头显示器;110

第一壳体;111

遮光板;112

第一子壳体;113

第二子壳体;114

侧板;115

阻挡面;120

第二壳体;121

出光口;130

成像组件;140

反射镜组;141

第一反射镜;142

第二反射镜;150

遮光壁;151

纹理结构;152

阶梯结构;153

锯齿结
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抬头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成像组件和反射镜组,其中,所述成像组件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成像组件的出光面与所述反射镜组的镜面之间呈第一预设夹角,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出光口,所述成像组件生成的图像经过所述反射镜组的反射后由所述出光口出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内侧壁均设置为遮光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抬头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组包括相对且错位设置的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和所述第二反射镜之间具有第二预设夹角,所述成像组件与所述第一反射镜之间形成第一光通道,所述第一反射镜与所述第二反射镜之间形成第二光通道,所述第一反射镜两侧的所述第一壳体向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凸出有遮光板,所述遮光板与所述第一反射镜位于同一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抬头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子壳体和与所述第一子壳体套设的第二子壳体,所述第一子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向外伸出有侧板,所述侧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光通道,所述第一光通道的端部为开口,所述第二子壳体包括封堵所述开口的阻挡面,所述成像组件贴合所述阻挡面设置,与所述成像组件相邻和相对的所述侧板的内侧壁设置为所述遮光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抬头显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俐俊李德明刘风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