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卡米的智能米桶出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4049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卡米的智能米桶出米结构,包括储米桶和底座壳,储米桶的底部具有第一出米口,储米桶的部分内壁面或全部内壁面往第一出米口倾斜,有效避免米粒积留在储米桶的桶底;第一出米口的下方安装有过渡腔件,过渡腔件的腔口紧贴储米桶的底部,过渡腔件承接储米桶内通过第一出米口排出的米粒,过渡腔件具有第二出米口,第二出米口将米粒排向接米容器,过渡腔件内设有具有立体结构的转动盖体,转动盖体连接有转动驱动组件,转动盖体可贴合密闭第二出米口但不阻碍转动,保证内部米粒的干燥与清洁,转动盖体通过转动间歇性地关闭或开启第二出米口,同时在转动过程中推送、搅拌米粒,破坏米粒之间相互挤压形成的阻塞状态,防止卡米。防止卡米。防止卡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卡米的智能米桶出米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米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卡米的智能米桶出米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智能米桶为了实现功能和造型的需求,一般结构较为复杂和构件较多,而且为了方便设计和实现密封防水功能,一般出米口较小,米粒汇集在出米口时,相互挤压,容易导致出米不畅。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CN202122327981.9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米桶,米桶包括储料仓、取料装置、送料装置和缓冲片。储料仓具有出口。送料装置包括送料仓,送料仓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送料仓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送料仓在第一位置时,进料口与出口不连通,当送料仓在第二位置时,进料口与出口连通,以使储料仓中的物料经由送料仓进入取料装置。缓冲片为可变形材质,缓冲片设置在送料仓的外侧部,且出口至少由缓冲片围成,其中当送料仓处于第一位置时,进料口被缓冲片覆盖,当送料仓处于第二位置时,进料口至少部分的露出。该方案在取料过程中储料仓与外界环境没有直接接触,可以减弱外界环境对容纳空间内储存的食材产生不良影响,并且可以防止卡米从而提升使用体验,但是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防止卡米的智能米桶出米结构,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防止卡米的智能米桶出米结构,包括储米桶和承托固定储米桶的底座壳,所述储米桶的底部具有第一出米口,所述储米桶的部分内壁面或全部内壁面往所述第一出米口倾斜;
[0007]所述第一出米口的下方安装有过渡腔件,所述过渡腔件的腔口紧贴所述储米桶的底部,所述过渡腔件承接所述储米桶内通过第一出米口排出的米粒,
[0008]所述过渡腔件具有第二出米口,所述第二出米口将米粒排向接米容器,所述过渡腔件内设有具有立体结构的转动盖体,所述转动盖体连接有转动驱动组件,
[0009]所述转动盖体可贴合密闭所述第二出米口但不阻碍转动,所述转动盖体通过转动间歇性地关闭或开启所述第二出米口,同时在转动过程中推送、搅拌米粒。
[0010]优选地,所述转动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轴和转动驱动源,所述过渡腔件的中部设有轴孔供所述转动轴通过;
[0011]所述转动盖体包括内硬体和包裹内硬体的外软套,所述内硬体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轴面,所述外软套靠近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设有转动套筒,所述转动套筒套合于所述转动轴。
[0012]优选地,所述转动盖体的顶面设置为由中部向两侧倾斜形成倾斜面,所述倾斜面
靠近外周边的位置设有搅料凸起。
[0013]优选地,所述储米桶的底端设有梳齿向下的搅米梳,所述搅米梳不阻碍所述盖体的转动。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出米口和第二出米口以所述转动盖体的转动轴线相对设置;
[0015]所述第一出米口的下端两侧分别安装有所述搅米梳。
[0016]优选地,所述储米桶内设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通过所述储米桶底部的第一通孔连接所述转动轴,所述储米桶的底部仅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一出米口,所述储米桶其余内壁面完整且平滑。
[0017]优选地,所述储米桶的底面设有向下凸出的卡环壁,以保持所述储米桶的内壁面的完整、平滑,所述搅米梳的梳齿上端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内嵌于所述卡环壁。
[0018]优选地,所述第二出米口往斜向下的方向凸出形成卡口,所述卡口卡合有送米管;
[0019]所述送米管包括上弧板、下弧板和连接上弧板、下弧板两侧的两块连接板,所述下弧板的弯曲方向为朝向所述送米管的轴线,所述上弧板与下弧板同向弯曲。
[0020]优选地,所述底座壳的内部水平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部分或完全分隔所述底座壳的内部空间;
[0021]所述分隔板具有上凸的壳台,所述过渡腔件位于所述壳台的上端,所述壳台的下端安装固定转动驱动组件,转动驱动源的底部悬空;
[0022]所述壳台设有第二通孔以供转动轴穿过以连接转动驱动源。
[0023]优选地,所述分隔板完全分隔所述底座壳的内部空间,所述分隔板设有适配所述送米管下管口的通口,所述送米管下管口的外周设有卡位环,所述卡位环卡于所述通口的上端。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5]首先,本技术通过在储米桶的下方设置一个与储米桶相通的过渡腔件,并在过渡腔件内安装所述转动盖体,所述转动盖体不仅具有开启和关闭第二出米口的作用,其立体结构还有搅动、推动米粒的作用,能够破坏米粒之间相互挤压形成的阻塞状态,防止卡米,同时,间歇性地开启、关闭所述第二出米口也有利于出米的顺畅。
[0026]其次,所述储米桶倾斜的内壁面能够引导米粒流向第一出米口,有效避免米粒积留在储米桶的桶底;
[0027]再次,能够贴合密闭所述第二出米口的转动盖体,使水分等外界物质无法通过所述第二出米口进入,保证内部米粒的干燥与清洁,避免发霉;
[0028]最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结构精简,方便生产组装,且生产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安装有本技术的产品图;
[0030]图2为本技术的储米桶的内部组装图;
[0031]图3为图2的剖视图;
[0032]图4为本技术的底座壳的内部组装图;
[0033]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省略底座壳);
[0034]图6为本技术的储米桶、转动盖体和搅米梳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35]图7为本技术的转动盖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6]图8为本技术的转动盖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7]图9为本技术的转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0为本技术的外软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1为本技术的过渡腔件和送米管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40]图12为本技术过渡腔件和送米管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41]图13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
[0042]标记说明:
[0043]搅拌桨1,
[0044]储米桶2,第一出米口201,第一通孔202,平面区域203,卡环壁204
[0045]搅米梳3,卡块301
[0046]外软套4,转动套筒401,抵触凸边402,倾斜面403,搅料凸起404
[0047]转动轴5,内硬体501,
[0048]过渡腔件6,第二出米口601,轴孔602,卡口603
[0049]送米管7,上弧板701,下弧板702,卡位环703
[0050]底座壳8,壳台801,第二通孔801a,通口802,分隔板803
[0051]键槽9,
[0052]转动驱动源10,
[0053]密封盖11,
[0054]接米容器12。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卡米的智能米桶出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米桶和承托固定储米桶的底座壳,所述储米桶的底部具有第一出米口,所述储米桶的部分内壁面或全部内壁面往所述第一出米口倾斜;所述第一出米口的下方安装有过渡腔件,所述过渡腔件的腔口紧贴所述储米桶的底部,所述过渡腔件承接所述储米桶内通过第一出米口排出的米粒,所述过渡腔件具有第二出米口,所述第二出米口将米粒排向接米容器,所述过渡腔件内设有具有立体结构的转动盖体,所述转动盖体连接有转动驱动组件,所述转动盖体可贴合密闭所述第二出米口但不阻碍转动,所述转动盖体通过转动间歇性地关闭或开启所述第二出米口,同时在转动过程中推送、搅拌米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米桶出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轴和转动驱动源,所述过渡腔件的中部设有轴孔供所述转动轴通过;所述转动盖体包括内硬体和包裹内硬体的外软套,所述内硬体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轴面,所述外软套靠近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设有转动套筒,所述转动套筒套合于所述转动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米桶出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盖体的顶面设置为由中部向两侧倾斜形成倾斜面,所述倾斜面靠近外周边的位置设有搅料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智能米桶出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米桶的底端设有梳齿向下的搅米梳,所述搅米梳不阻碍所述盖体的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米桶出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米口和第二出米口以所述转动盖体的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亿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亿科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