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C升降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4002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公开了一种DC升降压电路,电流从第一输入接口流向第二输入接口时,开关信号控制模块通过第一分流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分流单元导通程度,可以控制第一分流单元两端的压差,从而减少第一电流检测单元上的电流,达到DC升降压芯片的降功率目的;实现了通过改变检测电阻两端的压差实现输入输出降功率,满足高温工作场所、特殊工作场合的充放电电源降低功率使用要求,安全系数高,稳定可靠。稳定可靠。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DC升降压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行业的充放电电源
,具体涉及一种DC升降压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充放电电源的DC升降压芯片通常设置为输入输出固定电流或者固定功率,而充放电电源的实际应用场景在使用环境温度较高的场合、或者在某些特殊环境工作场合,需要随时降低电流或者功率,以防止电路元件在高温场合或者特殊工作环境场合下满载工作而损坏,存在安全隐患;例如电池在不同工作温度下其充放电功率有不同的限制条件,因此需要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降功率。
[0003]现有技术中的DC升降压芯片一般设置固定电阻和固定电流,即固定功率,通过固定的降压恒流电路给电池充电,不能根据高温场合或者特殊工作环境场合的不同使用要求而降低充电电流和功率,安全系数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放电电源的DC升降压电路,能够通过改变检测电阻两端的压差实现输入输出降功率的目的,满足高温工作场所、特殊工作场合的降低功率使用要求,安全可靠。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DC升降压电路,包括有充放电电源、DC升降压芯片、开关信号控制模块、第一电流检测单元、第一分流单元、第一输入接口、第二输入接口和第一分流控制模块;
[0007]所述第一输入接口依次经第一电流检测单元和DC升降压芯片连接至充放电电源;
[0008]所述第二输入接口连接至第一电流检测单元与DC升降压芯片之间;
[0009]所述第一分流控制模块和第一分流单元串联后,并联连接至第二输入接口与DC升降压芯片之间的位置上;
[0010]所述DC升降压芯片设置有第一网络串口和第二网络串口,所述DC升降压芯片通过第一网络串口连接至第一分流控制模块;所述DC升降压芯片通过第二网络串口连接至第一输入接口;
[0011]所述开关信号控制模块设置有第一信号输出端口,所述开关信号控制模块通过第一信号输出端口连接至第一分流控制模块。
[0012]所述第一电流检测单元为一电流检测电阻。
[0013]所述开关信号控制模块为MCU芯片。
[0014]所述第一分流控制模块包括有第一NMOS管,开关信号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口连接至第一NMOS管的G极。
[0015]所述第一分流单元为第一分流电阻,所述第一NMOS管的D极经第一上拉电阻连接至第一分流电阻。
[0016]所述第一NMOS管和第一上拉电阻并联连接有第一滤波电容;所述DC升降压芯片经
第一网络接口连接至第一滤波电容与第一分流电阻之间。
[0017]所述第一输入接口与第一电流检测单元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分流控制模块和第二分流单元,所述开关信号控制模块还设置有第二信号输出端口,所述开关信号控制模块通过第二信号输出端口连接至第二分流控制模块。
[0018]所述第二分流单元为第二分流电阻,所述第二分流控制模块包括有第二NMOS管,开关信号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出端口连接至第二NMOS管的G极,所述第二NMOS管的D极经第二上拉电阻连接至第二分流电阻。
[0019]所述第二NMOS管和第二上拉电阻并联连接有第二滤波电容;所述DC升降压芯片经第二网络接口连接至第二滤波电容与第二分流电阻之间。
[0020]所述充放电电源包括有电感和锂电池。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2]一种DC升降压电路,电流从第一输入接口流向第二输入接口时,开关信号控制模块通过第一分流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分流单元导通程度,可以控制第一分流单元两端的压差,从而减少第一电流检测单元上的电流,达到DC升降压芯片的降功率目的;实现了通过改变检测电阻两端的压差实现输入输出降功率,满足高温工作场所、特殊工作场合的充放电电源降低功率使用要求,安全系数高,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DC升降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DC升降压电路,为了达到通过改变DC升降压芯片外部电流检测电阻两端的压差来降低输入输出电流或功率的目的,使电路在高温等某种特殊情况下能安全工作。
[0026]本技术的DC升降压电路的技术方案策划由以下基础结构组成:
[0027]充放电电源、DC升降压芯片U1、开关信号控制模块、第一电流检测单元、第一分流单元、第一输入接口INPUT1、第二输入接口INPUT2和第一分流控制模块;各组成部分按照如下方式连接:
[0028]将第一输入接口INPUT1依次经第一电流检测单元和DC升降压芯片U1连接至充放电电源;
[0029]将第二输入接口INPUT2连接至第一电流检测单元与DC升降压芯片U1之间的位置上;
[0030]将第一分流控制模块和第一分流单元串联后,再并联连接至第二输入接口INPUT2与DC升降压芯片U1之间的位置上。
[0031]并在DC升降压芯片U1上设置第一网络串口ISN和第二网络串口ISP,将DC升降压芯
片U1通过第一网络串口ISN连接至第一分流控制模块;将DC升降压芯片U1通过第二网络串口ISP连接至第一输入接口INPUT1。
[0032]并在开关信号控制模块上设置第一信号输出端口,将开关信号控制模块通过第一信号输出端口连接至第一分流控制模块。
[0033]总体策划思路如下:电流从第一输入接口流向第二输入接口时,开关信号控制模块通过第一分流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分流单元导通程度,可以控制第一分流单元两端的压差,从而减少第一电流检测单元上的电流,达到DC升降压芯片U1的降功率目的;从而能够实现通过改变第一电流检测单元两端的压差实现输入输出降功率的目的,满足高温工作场所、特殊工作场合的充放电电源降低功率的使用要求,安全系数高,稳定可靠。
[0034]具体地,第一电流检测单元直接采用一个电流检测电阻R1构成,开关信号控制模块直接采用一个MCU芯片U2构成,结构简单,元件数量少。
[0035]第一分流控制模块的主要结构为一个第一NMOS管Q2,开关信号控制模块即MCU芯片U2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口PWMP连接至第一NMOS管Q2的G极。
[0036]第一分流单元直接采用一个第一分流电阻R3,第一NMOS管Q2的D极经过一个第一上拉电阻R5连接至第一分流电阻R3。
[0037]在第一NMOS管Q2和第一上拉电阻3上再并联连接一个第一滤波电容C2,通过第一滤波电容C2提高电路稳定性能;DC升降压芯片U1经第一网络接口ISN连接至第一滤波电容C2与第一分流电阻R3之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C升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充放电电源、DC升降压芯片、开关信号控制模块、第一电流检测单元、第一分流单元、第一输入接口、第二输入接口和第一分流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输入接口依次经第一电流检测单元和DC升降压芯片连接至充放电电源;所述第二输入接口连接至第一电流检测单元与DC升降压芯片之间;所述第一分流控制模块和第一分流单元串联后,并联连接至第二输入接口与DC升降压芯片之间的位置上;所述DC升降压芯片设置有第一网络串口和第二网络串口,所述DC升降压芯片通过第一网络串口连接至第一分流控制模块;所述DC升降压芯片通过第二网络串口连接至第一输入接口;所述开关信号控制模块设置有第一信号输出端口,所述开关信号控制模块通过第一信号输出端口连接至第一分流控制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升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检测单元为一电流检测电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C升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信号控制模块为MCU芯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DC升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控制模块包括有第一NMOS管,开关信号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口连接至第一NMOS管的G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DC升降压电路,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洪亮付涛何展锋徐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福县海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