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3539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链,包括两条编排在链牙布上的链牙组件、拉链头、驱动回位组件以及外壳;拉链头套在链牙组件上,且驱动回位组件设置在拉链头的上方外侧位置,外壳套设在驱动回位组件的外侧位置;驱动回位组件包括滑动装置、阻力齿轮、动力大齿轮、卷簧、第一滚动轮大齿轮、滚动小齿轮、动力小齿轮以及第二滚动大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解决了使用时间过长而导致的齿轮打滑问题,实现了拉链与齿轮之间的精准对位,整体使用手感出色。整体使用手感出色。整体使用手感出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链


[0001]本技术涉及日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拉链。

技术介绍

[0002]之前的拉链由于其滚动轮与动力轮并为一个,所以其拉链的总长度会受到齿轮周长的限制。一般来说,在齿轮转动几圈之后,其内部弹簧就已经达到了其压缩极限,这样一来,对于长度过长的拉链,这种自动拉拢拉链就无法达到其长度,只能通过更换弹簧解决,这样一来就比较麻烦。
[0003]在之前的拉链中,其齿轮是置于拉链两边的布条之上的。但这样的设置在使用时间过长之后,会导致齿轮打滑并使之无法精准对位,无法保证拉链回到原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拉链,包括两条编排在链牙布上的链牙组件、拉链头、驱动回位组件以及外壳;
[0006]拉链头套在链牙组件上,且驱动回位组件设置在拉链头的上方外侧位置,外壳套设在驱动回位组件的外侧位置;
[0007]驱动回位组件包括滑动装置、阻力齿轮、动力大齿轮、卷簧、第一滚动轮大齿轮、滚动小齿轮、动力小齿轮以及第二滚动大齿轮;
[0008]第一滚动轮大齿轮与第二滚动大齿轮的结构大小相同,且第一滚动轮大齿轮与第二滚动大齿轮之间呈同轴正对并相互间隔设置;第一滚动轮大齿轮与第二滚动大齿轮的轴心位置贯穿插有一根滚动轮齿轮轴,第一滚动轮大齿轮与第二滚动大齿轮均固定同轴套在滚动轮齿轮轴上,且滚动轮齿轮轴的两端头位置分别穿至第一滚动轮大齿轮以及第二滚动大齿轮的外侧位置;第一滚动轮大齿轮与第二滚动大齿轮均设置在外壳内,且外壳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滚动轮齿轮轴相匹配的轴孔,滚动轮齿轮轴的两端头滚动插入至对应的轴孔内,此时第一滚动轮大齿轮与第二滚动大齿轮在滚动轮齿轮轴的支撑作用下呈转动式结构;第一滚动轮大齿轮与第二滚动大齿轮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滚动小齿轮,且滚动小齿轮同轴固定套在滚动轮齿轮轴上;
[0009]动力大齿轮设置在外壳内,且动力大齿轮的轴心位置贯穿插有一根动力齿轮轴,动力大齿轮同轴固定套设在动力齿轮轴上,外壳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动力齿轮轴相匹配的轴孔,动力齿轮轴的两端头滚动插入至对应的轴孔内;动力大齿轮与滚动小齿轮传动啮合;此时动力大齿轮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滚动小齿轮,继而实现第一滚动轮大齿轮与第二滚动大齿轮的转动;动力大齿轮的前表面位置活动贴合设置有卷簧,卷簧的内端头固定套接在动力齿轮轴上,卷簧的外端头绕卷固定卡接在卷簧端头固定凸起上,卷簧端头固定凸起一体成型在外壳的内表面上,且卷簧端头固定凸起间隔设置在动力大齿轮的前侧位置,此时在动力大齿轮转动的过程中,动力齿轮轴带动卷簧实现收卷蓄能,而卷簧积累的弹性势能用于
动力大齿轮的弹性回转;所述动力齿轮轴上还同轴固定套设有动力小齿轮,动力小齿轮位于动力大齿轮的后侧位置;
[0010]所述动力小齿轮传动啮合阻力齿轮,阻力齿轮设置在外壳的内侧位置;阻力齿轮同轴固定套设在阻力齿轮轴上,外壳的侧壁上开设有与阻力齿轮轴相匹配的轴孔,阻力齿轮轴的两端头滚动插入至对应的轴孔内;阻力齿轮的后表面上设有多根呈径向延伸且等夹角间隔分布的条状凸起,条状凸起构成扇形的阻力区域,且阻力区域对应的圆心角大小为90
°

[0011]滑动装置与条状凸起相对应设置,滑动装置由滑动装置主体构成,其中滑动装置主体包括第一竖向轨道、第二竖向轨道、拨片、托板以及阻力片,第一竖向轨道与第二竖向轨道之间呈平行间隔设置,且第一竖向轨道与第二竖向轨道均呈竖向固定在外壳的内表面位置;第一竖向轨道与第二竖向轨道上均开设有竖向走向的插槽,托板呈长方形片状结构,且托板的左右端滑动插入至相邻的插槽内,托板的后表面一体成型有与其相互垂直的拨片,拨片经外壳上的方形视口活动穿出,通过方形视口上下拨动拨片,从而对托板的上下位置进行调节;托板的前表面位置设有呈弧形弯曲状的阻力片,阻力片采用弹性金属片制成,其中阻力片的左右端部贴合在托板的左右两端,且阻力片的左端固定插入至相邻的插槽中,阻力片的右端滑动插入至相邻的插槽中,阻力片左侧坡度小于其右侧坡度,且阻力片的弧顶与阻力齿轮的后表面滑动接触;当阻力片与条状凸起接触时具有阻碍阻力齿轮转动的作用,此时阻力齿轮缓速转动起到减缓拉链闭合的速度,当阻力齿轮转动时270
°
时,阻力区域开始接触阻力片,由于阻力片的右端呈滑动结构,此时阻力较小拉上手感较好,当拉链自动回位时,由于阻力片的左端固定,此时呈现出的阻力效果较好;同时通过调节阻力片的上下位置(拨片上下拨动带动托板上下移动),使得阻力片与条状凸起的接触点发生变化,根据杠杆原理可知,当条状凸起与阻力片的接触点轴心距减小时,阻力片对阻力齿轮的阻力减小,当条状凸起与阻力片的接触点轴心距增加时,阻力片对阻力齿轮的阻力增加上,基于此可以简单调节阻力的大小;当阻力越大时,阻力齿轮转速越慢,相应的在齿轮传动的作用下,滚动轮大齿轮转动越慢,继而拉链的回位越慢。
[0012]所述外壳呈上端封闭底部开口状结构,且外壳的底口扣合固定在拉链头的上表面位置,拉链头的上表面位置开设有两道分别与第一滚动轮大齿轮以及第二滚动大齿轮相配合的矩形槽,第一滚动轮大齿轮以及第二滚动大齿轮的部分穿过对应的矩形槽并与链牙组件呈啮合结构。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托板的上下边沿一体成型有左右走向且朝前凸出的限位条,限位条用于限制阻力片的右端滑动。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滚动轮齿轮轴、动力齿轮轴以及阻力齿轮轴三者之间呈平行间隔设置。
[001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上印刻有刻度线,刻度线位于方形视口的一侧,利用刻度线标记拨片的实际档位位置。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解决了使用时间过长而导致的齿轮打滑问题,实现了拉链与齿轮之间的精准对位,整体使用手感出色。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技术结构分解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中驱动回位组件的左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中驱动回位组件的右视图一。
[0022]图4是本技术中驱动回位组件的右视图二。
[0023]图5是本技术中驱动回位组件的分解图。
[0024]图6是本技术中拉链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
[0026]图8是本技术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是本技术中滑动装置结构分解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链,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编排在链牙布上的链牙组件、拉链头、驱动回位组件以及外壳;拉链头套在链牙组件上,且驱动回位组件设置在拉链头的上方外侧位置,外壳套设在驱动回位组件的外侧位置;驱动回位组件包括滑动装置、阻力齿轮、动力大齿轮、卷簧、第一滚动轮大齿轮、滚动小齿轮、动力小齿轮以及第二滚动大齿轮;第一滚动轮大齿轮与第二滚动大齿轮的结构大小相同,且第一滚动轮大齿轮与第二滚动大齿轮之间呈同轴正对并相互间隔设置;第一滚动轮大齿轮与第二滚动大齿轮的轴心位置贯穿插有一根滚动轮齿轮轴,第一滚动轮大齿轮与第二滚动大齿轮均固定同轴套在滚动轮齿轮轴上,且滚动轮齿轮轴的两端头位置分别穿至第一滚动轮大齿轮以及第二滚动大齿轮的外侧位置;第一滚动轮大齿轮与第二滚动大齿轮均设置在外壳内,且外壳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滚动轮齿轮轴相匹配的轴孔,滚动轮齿轮轴的两端头滚动插入至对应的轴孔内,第一滚动轮大齿轮与第二滚动大齿轮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滚动小齿轮,且滚动小齿轮同轴固定套在滚动轮齿轮轴上;动力大齿轮设置在外壳内,且动力大齿轮的轴心位置贯穿插有一根动力齿轮轴,动力大齿轮同轴固定套设在动力齿轮轴上,外壳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动力齿轮轴相匹配的轴孔,动力齿轮轴的两端头滚动插入至对应的轴孔内;动力大齿轮与滚动小齿轮传动啮合;动力大齿轮的前表面位置活动贴合设置有卷簧,卷簧的内端头固定套接在动力齿轮轴上,卷簧的外端头绕卷固定卡接在卷簧端头固定凸起上,卷簧端头固定凸起一体成型在外壳的内表面上,且卷簧端头固定凸起间隔设置在动力大齿轮的前侧位置;所述动力齿轮轴上还同轴固定套设有动力小齿轮,动力小齿轮位于动力大齿轮的后侧位置;所述动力小齿轮传动啮合阻力齿轮,阻力齿轮设置在外壳的内侧位置;阻力齿轮同轴固定套设在阻力齿轮轴上,外壳的侧壁上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帆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品骏拉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