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窗口成像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3192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窗口成像机构,其包括:成像组件、镜筒和半透半反棱镜;所述镜筒内设置有通光通道,所述半透半反棱镜位于所述通光通道内,所述半透半反棱镜与所述镜筒固定连接;所述通光通道包括:拍摄口、第一成像口和第二成像口;所述成像组件用于通过半透半反棱镜的透射光对由第一成像口采集的画面进行成像,通过半透半反棱镜的反射光对由第二成像口采集的画面进行成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扩大成像组件的视场。件的视场。件的视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窗口成像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半导体封装
,尤其涉及一种双窗口成像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半导体封装领域,一般是一个相机搭配一个镜头,从而形成一个视场窗口,并通过该视场窗口识别一个特定距离的物体标记。
[0003]但是现有的相机的视场大小有限,当物体标记比较大,或同时要识别两个物体标记时,单个相机就很难实现对物体标记的完整、清晰的成像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双窗口成像机构,通过设置镜筒和半透半反棱镜能够扩大成像组件的视场。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窗口成像机构,包括:成像组件、镜筒和半透半反棱镜;
[0006]所述镜筒内设置有通光通道,所述半透半反棱镜位于所述通光通道内,所述半透半反棱镜与所述镜筒固定连接;
[0007]所述通光通道包括:拍摄口、第一成像口和第二成像口;
[0008]所述成像组件用于通过半透半反棱镜的透射光对由第一成像口采集的画面进行成像,通过半透半反棱镜的反射光对由第二成像口采集的画面进行成像。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成像口位于所述半透半反棱镜中朝向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成像口位于所述半透半反棱镜中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成像口和所述第二成像口均朝向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0010]所述双窗口成像机构还包括:第一反光棱镜;
[0011]所述第一反光棱镜位于所述半透半反棱镜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成像口位于所述第一反光棱镜朝向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成像组件通过所述半透半反棱镜和所述第一反光棱镜的反射光对由第二成像口采集的画面进行成像。
[0012]可选地,所述拍摄口朝向第三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成像组件位于所述拍摄口中朝向第三方向的一侧;
[0013]所述双窗口成像机构还包括:第二反射棱镜;
[0014]所述第二反射棱镜位于所述半透半反棱镜中朝向所述拍摄口的一侧,所述成像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反射棱镜中朝向第三方向的一侧,所述成像组件用于通过第二反射棱镜和半透半反棱镜对由所述第一成像口和所述第二成像口采集的画面进行成像。
[0015]可选地,所述双窗口成像机构还包括:支撑架和标识件;
[0016]所述支撑架与所述镜筒连接,所述标识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成像组件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成像口采集所述标识件上的标识。
[0017]可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固定座、滑台和标记座;
[0018]所述固定座与所述镜筒固定连接,所述滑台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标记座与标
识件连接;
[0019]所述滑台用于带动所述标记座沿所述第二成像口所朝的方向往复移动。
[0020]可选地,所述双窗口成像机构还包括:第一光源;
[0021]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镜筒连接,所述第一光源用于对通过所述第一成像口采集的画面进行补光。
[0022]可选地,所述双窗口成像机构还包括:第二光源;
[0023]所述第二光源与所述成像组件或/和镜筒连接,所述第二光源用于对成像组件所采集的图像进行补光。
[0024]可选地,所述成像组件包括:相机和镜头;
[0025]所述相机与所述镜头固定连接,所述相机的光轴与所述镜头的光轴重合,所述镜头朝向所述拍摄口;
[0026]所述相机用于通过所述镜头和所述半透半反棱镜的透射光对由第一成像口采集的画面进行成像,通过所述镜头和所述半透半反棱镜的反射光对由第二成像口采集的画面进行成像。
[00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窗口成像机构,通过设置镜筒和半透半反棱镜,使得成像组件可同时通过两个窗口,即第一成像口和第二成像口形成的视场进行图像采集,从而扩大了成像组件的视场。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双窗口成像机构的剖视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成像组件;11、相机;12、镜头;2、镜筒;21、通光通道;22、拍摄口;23、第一成像口;24、第二成像口;31、半透半反棱镜;32、第一反光棱镜;33、第二反射棱镜;34、第一光源;4、支撑架;41、固定座;42、滑台; 43、标记座;44、标识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33]首先,对本技术所涉及的专业名词进行解释,具体如下:
[0034]半透半反棱镜:一半穿透一半反射光线的棱镜;
[0035]Z向滑台:能够提供Z向直线运动的机械结构;
[0036]视场:成像组件能够观察到的最大范围;
[0037]点光源:指从一个点向周围空间均匀发光的光源;
[0038]环型光源:LED阵列成圆锥状以斜角照射在被测物体表面,通过漫反射照亮一小片区域。
[003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窗口成像机构,结合图1,该双窗口成像机构包括:成像组件1、镜筒2、半透半反棱镜31、第一反光棱镜32、第二反射棱镜33、第一光源34、第二光源、支撑架4和标识件44。
[0040]所述镜筒2内设置有通光通道21。所述半透半反棱镜31位于所述通光通道21内,所述半透半反棱镜31与所述镜筒2固定连接。所述通光通道21包括:拍摄口22、第一成像口23和第二成像口24。所述成像组件1用于通过半透半反棱镜31的透射光对由第一成像口23采集的画面进行成像,通过半透半反棱镜31的反射光对由第二成像口24采集的画面进行成像。
[0041]其中,镜筒2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型或棱柱型,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所述成像组件1可位于通光通道21内,也可位于所述镜筒2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成像组件1位于镜筒2的外侧,且所述成像组件1与所述镜筒2相间隔,成像组件1的光轴与拍摄口22的中心轴重合。在本实施例中不对半透半反棱镜31做具体限定。
[0042]需要说明的,所述第一成像口23位于所述半透半反棱镜31中朝向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成像口24位于所述半透半反棱镜31中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成像口23和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窗口成像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像组件、镜筒和半透半反棱镜;所述镜筒内设置有通光通道,所述半透半反棱镜位于所述通光通道内,所述半透半反棱镜与所述镜筒固定连接;所述通光通道包括:拍摄口、第一成像口和第二成像口;所述成像组件用于通过半透半反棱镜的透射光对由第一成像口采集的画面进行成像,通过半透半反棱镜的反射光对由第二成像口采集的画面进行成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窗口成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像口位于所述半透半反棱镜中朝向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成像口位于所述半透半反棱镜中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成像口和所述第二成像口均朝向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双窗口成像机构还包括:第一反光棱镜;所述第一反光棱镜位于所述半透半反棱镜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成像口位于所述第一反光棱镜朝向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成像组件通过所述半透半反棱镜和所述第一反光棱镜的反射光对由第二成像口采集的画面进行成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窗口成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口朝向第三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成像组件位于所述拍摄口中朝向第三方向的一侧;所述双窗口成像机构还包括:第二反射棱镜;所述第二反射棱镜位于所述半透半反棱镜中朝向所述拍摄口的一侧,所述成像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反射棱镜中朝向第三方向的一侧,所述成像组件用于通过第二反射棱镜和半透半反棱镜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瑞李向东郝术壮沈会强
申请(专利权)人:唐人制造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